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独龙先生 收藏:1 回复:4 点击:1465 发表时间: 2004.06.22 20:54:59

关于直面人生的思考(一)


   关于直面人生的理解(一)
   心理学上曾有过关于现代科学对人类心理上的三次打击的论证,大意是:
  
   一,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碎了人类作为宇宙盟主的美梦,使地球成为宇宙恒河中的一粒沙;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穿了人类乃天地之灵的谎言,使人与猪狗同宗;
  
   三,弗洛伊德,荣格等对梦的解析说明,人的许多行为并未受主动意识控制,人不仅不是宇宙的主宰,大多数时候,连自身都不能主宰,从而使人的心灵遭遇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
  
   现代人对这些已经熟视无睹了,那是因为这些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无人再怀疑它的权威性,惜日对心灵的沉重打击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心理底线。然而,人们对替意识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而加以正确对待。
  
   因为兴趣,观察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初中以前,因为同学都是自小的玩伴,没有太多感觉,上高中后不久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看似潮流的少男少女们,除了性观念比较超前以外,所有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是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所以我感觉,提倡从头思考人生,重新审视各种观点还是有必要的。
  
   看国外大片,常常感叹于西方人沟通的便利。这种便利应该是来源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共通。尽管个人选择时有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之分,但起码每个人对各种选择都能理解,基本上对他人的想法有大概的了解,所以,沟通时对对方的定位比较容易掌握。但中国人则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想法差异极大,尤其在网络中,因为连真实的表情都看不到,所以即使是聊天,也很难确定一个能够沟通的合理的定位。
  
   还得从头说起。中国哲学从孔子起就没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孔子一心恢复周公之礼,因其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是最好的,所以从没有论证过为什么要做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于是其后的各位大儒也照搬这些君臣父子,君子小人的有序结构。这些有序结构不是不好,但因其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当其面对每一个性本自私的人类个体时,未免毫无力度。简单说,儒学只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却没有把每个人都引入此境界的力量,所以在其执掌中国人思想几千年的过程中,虽然造就了无数堪称人类楷模的仁人大儒,同时也造就了更多的,乃至成为中国人主体的普通人和许许多多自相矛盾的民间谚语。这些普通人虽然无力抗衡孔子的美好境界,却也不愿为此放弃一己私利,进入那个虚幻的美好境界。于是不得不执行双重的人生观:公共场合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私下里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因为私下里的哲学见不得光,缺少交流,又历经千年,已经滥到何种程度,有心人随处可以见证。
  
   这种思想的腐朽不可以用单纯的褒贬来区分,因为它仅仅是一种结果,是某种思想长期占据之处的后遗症,处于该范围内的人都有所表露,包括我个人在内,所以我觉得无须回避。
  
   起初我认为,对性的诲言是造成中国人不能完全坦诚心灵的根源。但高中后的经历告诉我,人在选择了自己最急需的东西以后,仍然会被惰性,或者说惯性推着继续前行,除非有人给予当头棒喝,或者有什么能吸引他停下脚步,驻足观看,才有可能改变那些既定的,当然是别人给他既定的行程。于是我想说,从前,对性的诲言挡住了我们思考的目光,今天,还有什么不能讨论的吗?
  
   以前看过一部香港电影,名字我已忘了。让我不能忘的是一个片断,几个配角因生意,生活方面的原因与另外几个人结仇,互相暗斗了几个回合,各有损失,未分胜负。此时找到主角帮助摆平,该主角貌相随合,但行事霸气十足,以局外者的身份,带着这几个人遍访仇家,当面论理,结论是双方各有不是之处,于是该道歉的道歉,该补尝的补尝,此后各自相安无事。
  
   现实中的事虽没有如此简单,但该主角的行事态度让人佩服,佩服之余又不得不思考。这是一种鲜明的人生态度——正视自己的错误,正视每个人都会犯错的事实,才能直言正误,取得合理的平衡。人的生物特性决定人自私或者说利己的本性,即便是接受了高度文明之后,它也会在人不自知的情况下出来作祟,这就是潜意识。而潜意识多是短见的,它常常让人无由的发怒,虚荣,自我掩盖真相,使思想与思想的沟通变得困难重重。其实弗氏也早有结论,它是受人的理性控制的,所以当你反思或者对自己的行为把关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不是出于潜意识,是否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私的表露。然后你才能真正的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一切思想,包括自己认可的和不能认可的。
  
   受儒家思想影响而至人格分裂的中国人,从来就不能把潜意识拿到卓面上来谈。即便谈,也多是以自嘲的形式,表现一下自己有多么地卑鄙阴暗,其实何尝是你,人类本性如此,这一点在文前的三大打击中已说过了。其实一个更可能的原因还是,人们对敞开心扉后给人带来的好处没有认识。我们对性已经诲言了这么多年,当世界的窗口向我们敞开后,最容易引起我们注意的当然是这个话题。而我们也迅速从中获得了实惠——放纵给人带来的强烈的快感。但心理分析理论进入中国也非一两年了,却没有给普通人带来应有的改变,因为人们还不容易看到,实现了普遍沟通的社会将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多大的变化。
  
  
   既然人类文明已揭示了人类的本质,而从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实惠来看,遵循文明的原则,也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多用理智审视一下自己的思想,意识,多用文明的自我管理本能的自我,才能让你有足够的力量和理由去面对人性的真实,面对现在你无法面对的一切。当你的心情因此而豁然开朗的那一天,就是你真正获得幸福的时候。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胡杨论剑]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顶尖高手阿宝 Re:关于直面人生的思考(一) 回复时间: 2004.08.12 18:45

    很值得一读,更值得很好地去思考!直面需要勇气,思考需要睿智!思考之后,总会有很多收获!

------------------------
投资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

回    复    

回复人: 祁肇 Re:关于直面人生的思考(一) 回复时间: 2004.08.13 13:39

    不停止思考自己思想的脚步,不终止怀疑一切的思维,推动了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和进步。直面人生,勇于思考,期待着你的后作。让我们共同思考这个缺乏思考的环境,让我们共同思考应该思考的问题。

回    复    

回复人: 天涯倦客 Re:关于直面人生的思考(一) 回复时间: 2004.09.02 19:32

    思考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生的意义还在于这一生我们体会了多少

回    复    

回复人: 般若草 Re:关于直面人生的思考(一) 回复时间: 2004.10.03 21:10

    我觉得应当很好的思考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予人”是一方面,怎样对应“人所不欲而施之己”是另一方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江湖险恶,中国外国大同小异。我们往往在不完全了解真相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解了一半真相时往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待到完全彻底的了解透了真相,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这就是人生三境界,到哪都通:)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