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江苏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红杨树 收藏:0 回复:1 点击:3439 发表时间: 2004.04.16 10:27:04

高淳古代文化名人(四)


   感天动地“双鸳墓”
   高淳的“双女坟”,曾在唐乾符年间韩国诗人崔志远的笔下演绎了一段凄艳动人的爱情传奇。借千年前那个类似于《聊斋》的故事,这抔青草凄凄的荒冢才有了灵气,并且至今声名远播。
   高淳另有一处“双鸳墓”却鲜为人知,殊不知那里埋葬的不仅仅是一段悲壮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颗跳动六百年至今而不衰竭的忠臣的赤胆忠心。
   “双鸳墓”在下坝青桂塘,墓的主人是明初的高淳士子陈太初与他的夫人唐氏。
   陈太初,字佑一,明建文四年(1402年)壬午乡试荣膺榜首。但黄榜刚刚揭开,就有了“靖难”之变,燕王朱棣借助武力夺取了南京的龙座。与当时的许多忠臣一样,陈太初拒绝作“贰臣”,面对变故,他选择了死——绝食而亡。忠臣不事二主,这对于有节气的忠臣是当然的选择。更可叹的是他的夫人唐氏,在当时应该说堪称一名烈女,她与太初情意弥坚,太初死后,她抚棺哀恸,以至呕血数升,最终她也是选择了死——自缢而亡。人们把忠臣烈女合葬于东山之阳,后人多为诗吊之。诗人谷起凤有这样的诗句:“事关两朝无信史,地存双冢有遗区。”邢孟麟也作诗云:“双栖不羡韩凭死,只影还悲望帝魂。”
   有“一代名儒”之称的高淳康熙进士张自超也曾题诗于双鸳墓:“鸳鸯冢上见双栖,不比庐江小吏妻。郎有才华惊碎玉,妾无逼迫自磨笄。谁题石阙齐云表,难转湘流向日西。青草年年生又歇,行人愁听夜乌啼。”他把太初夫妇的死节与焦仲卿夫妇的殉情相比,历史竟有如此惊人的相似!所不同的是双鸳墓的主人并非仅仅为个人的私情而死,他们的死节更加感人肺腑,那是我国古代传统文人士大夫个性张扬的表现,其中有一种感天动地的人格魅力。
   “金戈满地赋嘉宾,欲请长缨志未伸。得死先于奸党籍,此身已是革除臣。宫中火起难寻帝,地下珠沉恰遇人。莫道吹箫双跨凤,千年血泪各酸辛。”(张自超《题双鸳墓》)
   六百多年过去了,朝代几经更迭,双鸳墓恐怕也是踪影难觅,但陈太初那种铁血男儿的形象,太初夫妇那种至真至淳的爱情,不也令我们后人肃然起敬吗?
  2002/12/5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无坚不摧 Re:高淳古代文化名人(四) 回复时间: 2004.04.22 07:36

    你好,你的文字不错,我也是林子里的人,但我手里有一个刊物,可能用你的文章,希望你回话。我们联系一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