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一鸣 收藏:0 回复:2 点击:4855 发表时间: 2004.03.30 23:13:57

放飞心情


   阳春 三月的兰州,晴朗的日子似乎特别多。春风徐徐、碧空万里,也许是季节使然吧,走在兰州的城里城外,不经意间就会被天空中飘浮着的一个个色彩灵动的风筝“抓”住视线,不由得驻足仰望,看风筝在湛蓝的天空里追逐,听放风筝人的笑声在空中回荡。
   听老一辈的人说,兰州人大多喜欢放风筝,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到清明节后,都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不管你有没有参与到放风筝的人群中,但只要你看到天空中飘荡的风筝,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色彩绚烂的风筝,昭示着城市的春天,就像桃红柳绿昭示出郊野的春天一样。
  兰州放风筝的地方大都集中在四十里黄河风情线,每天早晨,老人、孩子和一些时髦的少男少女们弄跑戏笑,追逐着空中的凤筝,这种心情也许只有身临其境之人才能真正感受出这种惬意……
   兰州人放风筝除了自己制作外,出售风筝的贩点主要是黄庙和小西湖批发市场;也许买风筝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而是潜意识中对风筝这种民俗工艺品的一份欣赏和尊重。毕竟,在E时代的今天,风筝这种传统玩具,还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风筝的图案历经千年的润色,用料更加考究、彩绘更加精致、造型更加美观,然而吉祥如意的寓意万古不变。于是,各种风筝中,仍是象征福寿和喜庆的图案更为吃香,如金鱼、鲤鱼、蝴蝶、蜻蜓、大鹰、凤凰、龙头蜈蚣、蝙蝠、仙鹤、麒麟、鸳鸯、哪咤、双喜字经久不衰。今年是猴年,孙悟空双手各托一个大蟠桃的风筝看起来更加“应景儿”。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春秋时公输般就曾“制木鸢以窥宋营”。风筝最初的作用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玩具。起初只限于贵族们赏玩,直到宋代以后,才“飞入百姓家”,成为民间百姓喜爱的活动。曾在潍县(潍坊的古称)任7年县令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怀潍县》一诗中对放风筝进行了生动地描绘:“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其实大清早放风筝一是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可以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放飞的是一种想往和好心情。
   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黄河边,恣意放线、收线,或急奔或缓行,动静皆宜。兴致来了,不妨纵情高歌一曲,岂不羡煞旁人?不妨你也明天去试试!(本文原发于《青年新观察周刊》2004年3月26日第五版)本报记者 侯志宏
  一鸣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严双 Re:放飞心情 回复时间: 2004.03.31 14:02

    我弄个好一点的风筝,去兰州放啊!
  
  劳动节,有人能陪我么/

回    复    

回复人: 逸舒 Re:放飞心情 回复时间: 2004.03.31 18:05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