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广东事事关心 回复帖

被回复帖: 逸舒的《Re:快乐的小妖》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快乐的小妖 收藏:0 回复:1 点击:54 回复时间: 2004.03.07 10:49:12

Re:逸舒


  宁可饿死也不去求助,甚至当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时,还将别人拒之千里之外,这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嗟来之食没有关系,也谈不上什么骨气和气节。
  难道积极面对就是要接受援助吗?什么叫做积极的面对?难道我拒绝别人的援助,我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再博一博就不是积极面对了吗?虽然这个结局可能不是很好,但人生很多时候不都是背水一战,古人就有破釜沉舟的气度,在逆境中勃发。不可否认可以接受别人的援助,我也不否认成功的一半靠别人。但接受别人的援助绝对不是唯一的办法,我们也不能说拒绝了援助就会步了误区,就是为了面子。我们林子里的一个朋友,他16岁到广州,拼搏,第一天就丢了钱,身无分文,他也没有象别人低头,也没有接受什么警察的援助,靠自己的力量撑了下来,那才叫积极的面对,那才值得称赞的。接受别人援助已经是下下策,而且那个援助是让你进收容所,不是为你安排工作让你另某生路。也不知道警察用了怎样的眼神用了怎样的口气。
  
  如果我的文章击中了一些人的痛处,那是因为我正试图撕下罩在他们脸上的那层虚伪的面具,这层皮连着血肉,连着心肝,要撕下它是极其痛苦的,但是它坑人害已。留着它将祸国殃民
  鲁迅他以“骂”人为乐,但他的矛头始终指向阶级敌人,没见他指向弱视群体的。
  高高在上的人才有如此气势凌人的口气,才能把一个小问题提到祸国殃民的“历史高度”。 佩服。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逸舒 Re:快乐的小妖 回复时间: 2004.03.08 13:33

    关键在于,在昏倒的前一天,在已经精疲力竭之时,警察找到了他时,他告诉警察:我没有问题。
   我在今年春节的报道中看到,不少返乡无着的落难者,来到了救助站里,在那里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我除了感动,除了欣慰,除了感恩,我除了希望政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让那些一时受困的弱势群体能更加便捷的接受救助,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比喻说,让求助电话号码更容易记忆,比喻说在主要路口设立提示标志,比喻说,让救助更加充满人文关怀,比喻设置更多途径可以方便查询和求助,比喻说加大舆论宣传和适当引导,不要不好意思,遇到困难要积极求助和接受救助。你不是面对国民党的皮鞭,你的所谓的“宁死不屈”,不要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打转。
   我是因为对弱势群体给予了过多的关注,才会不厌其烦的同你讲道理,你可以没有过受困的经验,才不能体会受困的艰难,命都快没有了,你还要求别人搏什么,鲜活的青年如果变成了冷冰冰的尸体,你还拿什么背水一战?为大义而死,是英雄。因为不知所措而死了,是无知。
   有那么多的热心人要求政府去救助弱势人群,政府也在努力的改善,你却在他们的脖子上架一把“尊严”的剑,让别人面对救助望而却步,你这种人不打倒,必然为祸更多的人。当然要打倒的是你的腐朽而顽固的思想。敌人并不只是阶级敌人,现在说阶级敌人,是不是有点过时了,那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的产物,你现在还说富裕的中产阶级要被打倒,是不是有些滑稽呀?说不定你就是一个有产阶级呢!我们的思想里面是不是有着另一个敌人,甚至几个敌人呢?

删   除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