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广东事事关心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快乐的小妖的《Re:生命的误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逸舒 收藏:0 回复:1 点击:67 回复时间: 2004.03.06 19:18:08

Re:快乐的小妖


  之所以要批评,并非不同情,并非不尊重,并非不感动。
  是报着更大的同情,更深的关爱,和更多的思考。
  事情发生了,不是就这样完了,要吸取教训,要提醒更多的人警醒,这才是最重要的,后来幸好是得救了,万一真是饿死了,他的责任,他的爱,他的孝道都不存在了。我们常常在该放下面子时,而放下面子,我从表面上看是在批评他,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就像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样,这种批评是对他的更深层次的爱,是一种鞭挞,试想,他的父母在得知他流落街头,最后因为放不下面子,即所谓的尊严而饿死时,还会说他死得其所吗?除了悲痛恐怕,只剩下心碎了吧!
   我们不能都做保尔,但是我们要学习他的顽强,要用他的精神来指引我们的行动,我们要通过这件事让更多的人不要走入到一个误区里,要反醒,要用舆论去影响,去指引。
   在古代,我们对妇女被侮辱后,最多的关注的是贞洁,而为了所谓的贞洁去自尽,这是陈规陋习,要摈弃,这不是人文关怀,我们现在关注的是,在事情发生后,怎样去开导,让她消除不幸的阴影,重新生活。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鞭挞是一种更积极意义上的爱。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快乐的小妖 Re:逸舒 回复时间: 2004.03.06 19:57

    之所以要批评,并非不同情,并非不尊重,并非不感动?
  
  同情了什么?尊重了什么?感动了什么?
  把没有接受警察援助昏过去的行为定义为“生命的误区”,当你定义他为“误区”的时候,自身就站在了“正区”的范畴呢。你用自己的立场去定位这样一个事件的正误,是出于同情,出于尊重出于感动的立场吗?
  我看到的是一个人自定义了一个圈子,对着另一个圈子的人趾高气扬的愤怒批评,并说这是出于一种积极的爱。通过对“误区”的批评提高了自身的价值。
  当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定义为“误区”以后,再扇他一耳光,并告诉他,这是出于爱。这无疑是给他内心更加撒了一把盐,他除了觉得自己与这个正确的世界有隔离以外,恐怕也不会有多大张进,更容易产生自暴自弃感。而成为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物。为什么社会有那么多边缘人或少年,并不是我们对他们批评的不够,而是爱护指导的不够。
  我们批评的还不多吗?尤其是对这样一个事是并非绝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除了标榜自己尚有一点“人文关怀”以外,还。。。。。。
  为什么,我们不扶那个做的不妥的人,告诉他,其实他并没作错什么,他依然可以顺利的回归这个社会。
  
  以上话,如有冒犯,请不要放在心上。因为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偶尔的争辩是一种更积极意义上的爱。
  
  

删   除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