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林诗音 收藏:0 回复:4 点击:5096 发表时间: 2004.02.16 19:55:21

审美春节联欢晚会


  刚刚落幕的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整体水平如何,无需赘言。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友的观点是鲜明的。央视靠吹嘘一纸空文般的“收视率”来腆脸,却终究改变不了到达率和满意率惨跌的事实。
  
  都说春晚的进步跟不上观众日渐提高的欣赏水平是骂声不绝的根源,那为什么如今我看赵丽蓉的小品,听李谷一的独唱,还是觉得美不胜收呢?老百姓对八十年代的春晚,一直都赞不绝口,从不曾骂过半个字。为什么?因为那时的节目有质量!费翔的一把火,张明敏的中国心,就算放到近几年,也一样会是长盛不衰的经典。
  
  从个人角度来说,打赵丽蓉去世后,我对春晚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三十晚上,看与不看也都无所谓。连着三年,主持人还没开始为零点的到来瞎激动呢,我就已关了电视机。今年更是抱着看猴戏的心态,一门心思要看央视如何出糗。2004年春晚的毛病是不能以箩筐计数的,火车皮也只是凑合。若要一一举例,可得写长篇大作。我这支笔太拙劣,在这里简单地讲几点,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和补充。
  
  其一,服装,缺乏创意的走秀。中国人爱热闹,过年图的就是大吉大利,所以央视将红色定为春晚的主色调,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当两个才情匮乏的女主持人身着样式陈旧的佩珠晚装和改良中式长裙一出场,那火红火红的色儿就已经让观众倒足了胃口。遗憾的是,在女主持人“以身作则”的引领下,民族类女歌手和满场伴舞演员更是前赴后继,都齐刷刷地穿上大红、深红、粉红、桃红、紫红、……,红啊红,红啊红。连相声演员也凑起热闹,让观众在《十二生肖大拜年》中,看到了空前绝后的大红虎和小红兔。春晚如今的排场越做越大,舞台上可说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红得是够喜庆了,可惜,太没有创意。怎么看怎么觉着刺眼,实在是有点“审美疲劳”。
  
  其二,相声,明天在哪里?老百姓过年的时候都愿意乐乐呵呵的,春晚为此将语言类节目的时长调整至120分钟,但结果还是让观众大跌眼镜。十二个人的群口相声,估计可以收入相声吉尼斯。失去了黄金搭档牛群的冯巩,在相声上已愈显才思枯竭。演的明明是小品,却硬要咬着“相声”二字不放,又是“情景相声”,又是“相声短剧”,死撑的是“相声名家”那张脸。为了避免使用更多的道具,一连两年都跟马路芽子耗上了。走进死胡同,只是早晚的事。杨少华、杨议的化妆相声《父子贺岁》,师胜杰、孙晨合说的《今天我上镜》,彩排时观众的反响都很好,结果却在最后一次审查中双双遭遇“冷枪”。正儿八经的对口相声,只剩下一个平淡无味的《如此指导》。
  
  央视的相声电视大赛,让这门低谷中的笑声艺术刚刚有了起色。在春晚的遭遇,却又好似劈头浇下一桶冰水,微渺的希望几乎要被冻死。中国的相声艺术,出路到底在何方?
  
  其三,小品,一母生下几胞胎?同样作为语言类节目的小品,今年也黯无光彩。一个突出的通病便是表现不够深刻,结构雷同。《好人不打折》、《婚礼》这些渣滓我就不说了。《都市他乡人》、《讲故事》、《兄弟》、《送水工》的选材都还不错,但是本子太单薄,都只能靠刻意制造误会、插科打诨,用搞笑的语言而不是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来达到幽默的效果。使出吃奶的劲儿造了许多垃圾笑料后,总不忘让某个剧中人物泪光闪闪地煽会儿情——六个小品没有一个跳出这种模式。我疑惑,难道小品所表现的主题非要直白白地说出来,才能达到启发观众的目的?还是只有这样,编导和演员们的心里才有点底?
  
  特别的,我想说说东北笑星赵本山。与央视的口舌之争虽然葬送了《马大帅》,却还无法摇撼赵大爷在春晚的地位。然而,《送水工》的水准,实在叫人不敢恭维。晚会后多数观众对这个小品还是表示满意的,但就象萨乌丁总是凭借裁判印象分战胜熊倪一样,能得到观众的称赞,赵本山、高秀敏、范伟这个“铁三角”多年积累的好名声,不能不说是主要的因素。仔细琢磨琢磨,从《钟点工》起,赵本山在这几届春晚上的小品,都只能说勉强凑合。《钟点工》本无戏点,全靠一则笑话逗乐观众。《卖拐》、《卖车》系列和《心病》,都只是耍耍嘴皮子。《送水工》更是平淡无奇,连句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台词都没有。个人以为,“铁三角”最成功的作品,当推《拜年》。但象那种能反应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现象,能让“下来啦?腐败啦?”这等经典语言广为流传的作品,在何庆奎、崔凯的编剧生涯,以及赵本山的表演生涯中,可能都不会再有。毕竟这么多年了,江郎总有才尽时,见好也就该收了。当年赵丽蓉在《打工奇遇》的高峰后,小品一直走下坡路,最后一次登台表演的《老将出马》,只拿了个安慰性的三等奖。如果不是病故,央视绝不会轻易对她放手,老太太一世英名,难免要成于春晚毁于春晚。
  
  其四,政治任务当先,艺术请靠边站。我不屑花时间去剖析春晚的歌舞类节目,那都是些短命鬼,绝对活不过当天午夜十二点。央视不止一次地宣称,要“面向广大观众”、“征求民意”,真是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春晚的节目,除了歌功颂德,还是歌功颂德。不是赞美大好河山,就是关心祖国明天,有个说法很准确地概括了春晚节目的特色:应景。待到景不再时,节目也就死了。试问这样的节目,还有什么艺术性可言?没有艺术性的节目,又怎能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以卞留念所作的开场歌舞《祝福春天》为例,就算你是大牌的音乐人,三天抢出来的作品,又能有多高的水准?相信观众都有同样的感觉,今年春晚的开场歌舞,简直一点儿灵气都没有。
  
  至于说重金邀请的几位流行歌星,春晚偏又不让他们唱自己最经典的歌曲。就说阿杜罢,无论是唱《天天看到你》还是唱《相容》,都比和赵薇那种业余歌手合唱《温暖》出彩。可任你再大的明星,又怎能敌过央视一句“节目内容不适合春节晚会这样的大型晚会”呢?据说前面提到的《父子贺岁》和《今天我上镜》,出局的理由也是“节目太乱,格调不够高雅”。我再疑惑,那什么样的节目格调才算高雅?《婚礼》那种无立意、无主题、无深度的贫嘴小品,能称得上“高雅”?李咏那种不分场合,只知道拿自己的长相来说低俗笑话的主持人,能称得上“高雅”?
  
  作为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电视媒体机构,央视有的是人才。这些人才,又有哪个不是“老百姓”呢?所以说,投观众所好,并不是件难事。难就难在,央视春晚,正逐渐堕落为纯粹的政治工具。中国人逢年过节都重视“礼尚往来”,不意近年却形成一股歪风邪气。送礼的人根本不愿送,收礼的人其实也不想收。可结果呢?前者还是不情不愿地送了,后者也惴惴不安地收了,双方的心里,却都不那么自在。如今的央视,恰似处于这种尴尬中。明明知道观众不爱看,却不能不让这些节目登台,因为它们,“不上不行”。掺和了政治因素,让原本应该是纯民俗、纯艺术的文化盛会,不可避免地变得肮脏和庸俗了。轰动全国的赵安、张俊以案,揭露的仅是春晚阴暗面的小小一隅。央视春晚想要重拾旧日风采,摆脱政治、私欲的束缚,返璞归真才是关键。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世事杂谈]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混世魔王 Re:审美春晚,有点疲劳 回复时间: 2004.02.17 16:16

    一年不如一年

回    复    

回复人: 爱上散步的鱼 Re:审美春晚,有点疲劳 回复时间: 2004.02.19 22:32

    我就是那种不看晚会的人啊,呵呵,总之一句话,睡觉快乐!
  所谓的春节哈哈哈哈,不如睡觉爽!!!!!!!!

回    复    

回复人: 蛛蛛 Re:审美春节联欢晚会 回复时间: 2004.02.23 15:05

    你说的我喜欢,我都对央视绝望了。
  那晚我在看我们地方台的播的动画片《猫眼三姐妹》。
  然后,睡觉。
  原谅它吧,也许它有着我们不知道的难言啊,比如,什么交易,什么黑暗,~~~~~~~~~~~~~~

回    复    

回复人: 月影 Re:审美春节联欢晚会 回复时间: 2004.02.23 16:56

    我也没有看春节晚会,因为已经没有兴趣了,麻木了。不过我不想太去贬春节晚会。有人说,艺术总是超前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被人所接受。这也是我比较喜欢上个世纪前期作品的原因吧。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