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且听风吟版主:空灵飘逸    绿暗红嫣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xiaosi44 收藏:0 回复:2 点击:5825 发表时间: 2004.01.14 11:14:37

读文杂记


  
  作者:零点(xiaosi44)
  
  一
  
  书非借不能读,对这句话我有着贴身的感受。
  今天,外甥女放假后来家中打开电脑,问我有什么好东西。
  我说除了歌曲就全是下载的书,她说找些书来看看。
  我便去寻找儿童文学,找到《一千零一夜》。
  文章的好坏当然不用我来评说,只是我一直都没有看过。
  如果不是今天寻找,我可能还不知道这套书已经下载过了。
  当她在电脑里看书的时候,我翻看百花文艺出版社的那本《梁实秋散文选集》。
  看书中的那篇《忆冰心》,这篇文章是已经看过的,忘了是在那一本散文合集。
  在附文的信件中我知道作者在冰心没去世的时候就写过一篇《忆冰心》。
  在原文中作者就提到了一封信,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
  “甘地所最恨的鸡尾酒会,这里常有!也累,也不累,因为你可以完全不用脑筋说话,……”
  看过太多的文字,竟只有这一句留在了心中。
  这可能也是我看文章的习惯,总是被一句话感动,忘了体会它真正的主题。
  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那便是写文章时先得放松自己的情绪。
  当然,放松情绪需得在蕴酿好激情以后。
  文章中对冰心的《繁星·春水》很是肯定,我没有看过,便去寻找与之相关的书。
  找到的是那本《高中生文学名著导读手册》。
  
  二
  
  在此,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在“杂”字上。
  最初定的题目是《读文杂谈》,后来连谈都免了,我自认自己暂时还没多少思想要表达。
  其实一篇文章的中心是很重要的,而在我的文章中你总是只能看到文字。
  像当初写的《三月桃花雪》,中心应该是年华的易逝,而我却是在写到最后一段时才想到应该给那篇文章找个主题。
  如果有人问我的文章为什么可以存在着?
  首先,是我想说话了,然后我把它们整理成文字。
  还有一点,那便是我文字中的真诚。
  因为好些文字都是写给自己看的,我没理由不这么做。
  希望你也能喜欢,虽然有时候真诚并不是很重要。
  
  三
  
  找到了那本《高中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手册》,却没有我想看到的。
  但既然有时间,便翻开了该书关于《巴黎圣母院》的那一章。
  在作家简历中知道《悲惨世界》是雨果在流亡生活中完成的。
  像《易经》、《离骚》、《史记》、《孙子兵法》,它们都被完成于作者的苦难时期。
  这样我们就可以想到,我们办不成一件事时并非只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
  有时候还因为我们的心境不是很平和,不觉得做该做的事是正确的选择。
  就像上学时向往学校外面自由的生活,而工作时又想回到纯真的学生时代。
  总以为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其实却只能平凡地活着。
  
  四
  
  我看书一向先看前言,再看后记,然后才能轮到正文。
  于是便喜欢看那些别人都说好的书籍。
  在那一章后面的参考阅读里提到了两本书,《雨果传》和《雨果创作评论集》。
  《雨果传》的作者是法国的莫洛亚,书中说是雨果传记中最权威的一本。
  我又急忙找到自己的那本《雨果传》,作者果真为莫洛亚。
  现在想来,买书的感觉又真实地好了起来。
  记得温儒敏说余彬的《张爱玲传》是同名书籍中较有水准的一本书时,自己恰巧买的正是那一本,欣喜之余,只叹没有看过多少。
  谁能想到,张爱玲的小说也只是一热而过,还不如当初不入文学史时大家争相传看着。
  还好有雨果,有列夫·托尔斯泰,只有真正好的作品才值得一遍遍地翻看。
  
  五
  
  下面我们便来看看《雨果传》的第一章。
  还是照旧,我抄两句话出来同大家一起感受。
  下面是圣伯夫在听完雨果朗诵《克伦威尔》后第二天写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
  “把滑稽部分和使人恐惧的主要情节汇合、交叉在一起的念头是美的源泉之一。”
  圣伯夫说雨果在该剧本中把这个念头用得超过了限度。
  我没有看过雨果创作的剧本《克伦威尔》,也就只能从表面理解这句话。
  在我给你扯出脑海里与之相关联的文字以前,还请你再看看,《雨果传》中的一句话: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应该是既有冲突又密不可分的,从而使人得到强烈的感受。
  ‘黑暗’与‘光明’,‘地狱’与‘天堂’,同样是这样。”
  这让我想起了有人对张艺谋电影的一些评论。
  说他的电影是将王家卫与周星弛和二为一了。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将这些本来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
  而我们最常见的却是将悲与喜放在一起了。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死是在贾宝玉的婚礼那天。
  《新上海滩》中刘德华与张国荣的对决是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
  《玻璃之城》中黎明与舒淇丧生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众人欢呼的夜晚。
  韩国电影《朋友》的结局,两个主角一个被朋友杀死,一个被判刑,而画面上闪动的却是他们儿时在一起游泳的天真与纯洁。
  有人说韩国的文艺作品多在悲剧的氛围与人物间亲密的团结上做文章,我看也有点像。
  可我也没看过几部韩国电影或者电视剧。
  只是觉得,偶然把《红楼梦》与《还珠格格》放在一起看也是个不错的建议。
  前者太过严谨,而后者文字的水分又太多。
  前者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后者受大众欢迎。
  刘欢不是说他的一些歌曲就是从世界名曲中得到灵感的?
  不过就我来说,《红楼梦》还没有看完,《还珠格格》的电视剧我都懒得去看,别说小说了。
  随便说一句,《巴黎圣母院》我也是只看过电影的。
  无论什么样的情节或者结构,史诗般的语言都是值得欣赏一番的。
  再加上情节的夸张与戏剧性,这可能也是浪漫主义的特点。
  我们没理由不选择雨果来看。
  像做快餐一样,我现做现卖,你也就只能就着看了。
  看书的感觉真好,可惜雨果的长篇我一部都没有看完。
  有机会我再去看《雨果传》的第二章。
  
  于二○○四年一月十四日星期三凌晨04:54:43秒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空灵飘逸 Re:读文杂记 回复时间: 2004.01.14 21:33

    《瓦尔登湖》是可以看了又看的那种
  好过看现在的韩剧《看了又看》,以为~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也是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经典!
  
  
  书非借不看。
  我就偏喜自己书自己看。
  且,绝对不借人。
  
  
  总以为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其实却只能平凡地活着。
  --同意!
  
  以为,xiaosi现状态真的够好。:)
  
  

------------------------
幸福的道路总是那么轻,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回    复    

回复人: 姓胡 Re:读文杂记 回复时间: 2004.02.21 21:29

    雨果倒是我敬佩的第一个外国作家。他的文字我没有读到多少,不过我认为他是清醒的人,有足够的清醒至少对战争作出过客观的评价。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外国文字天生有抗拒力似的,老是没有耐心去读。也没有时机。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