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2004年1月7日,出版的广州《足球报》在其报纸的显著位置上,刊登了《“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署名广哲),该篇报道中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因而明确指示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
这篇报道引起了中国足协的高度关注,有关人员看后很是不满意。中国足协认为,广州《足球报》的这篇报道,在没有任何正式来源、依据的情况下,就刊发毫无根据的内容,是极不严肃和极不负责任的。这篇严重失实的报道,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给中国足球和国资委都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经过几天的讨论,中国足协于近日对《足球》报作出如下决定:
一、要求广州《足球报》要澄清此事,并公开赔礼道歉,以消除其恶劣影响。
二、从即日起,中国足协取消广州《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的所有赛事和活动的采访资格,并将保留进一步追究《足球报》对此事应承担相关责任的权利。
三、中国足协希望其他媒体、记者在足球采访报道中,要本着对中国足球、对社会负责任的精神,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报道,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面对足协这样的决定,许多人都提出了质疑。不知道林友们对于日前发生的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或者说,你是否认同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呢?我希望可以听到更多人的意见。
而我本人对体育新闻还算是比较关心的,而且我也是学习新闻传播的,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个球迷,平时就关心足球的我,我觉得这次足协的做法实在过分,报纸是起监督作用,他报道错了,你有真凭实据可以到法院告他!或者拿行政手段限制它,但是一定要有法可依!而现在采用这种偏激的做法中国足协显然有失妥当的,这反而要让人怀疑他到底有没有隐藏什么。球迷又不是没是非观观念的,连孰是孰非都看不清楚吗?怎么可能轻易地被一家媒体的报道所误导呢?我看中国足协还是反省反省自己为好。
而做为一名正在学习新闻传播的学生,我知道报纸本来报纸的报道就应该以报道事实、引导舆论为宗旨的。而如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体制中却总是困为种种原因,这里不让报道、那里不让揭发,那么我不竟想问当记者还有什么意思?记者的到底应该怎么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我觉得《足球》的报道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没有编造假新闻。而中国足协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它又怎么会有取消《足球》报的采访资格呢?足协作出这个决定本身极不正常!根本让人有一种狗急跳强感觉嘛!
要是足协本来坐得稳行得正,又怕什么报道呢?再说这点报道也没犯滔天大罪,连整个报纸都被一棒子否定了,而且这样做足协到底有没有如此资格还值得商榷,如果发后所有社会团体都为了逃避舆论的压力都这样为之,那我国的传播事业岂不是乱了套吗?那还要什么制度管理都干什么?还要什么媒体监督呢?中国足协这种单拿张报纸出来充靶子,只会把人家眼界搞得更加乌烟瘴气!
在中国,像《足球》这样还能大着胆子挑战中国足协的,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的,但是无论怎么说报纸、个人都是有言论自由的。足协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又有什么权力“封杀”《足球》的采访权?
我支持《足球》报,这是我对记者的职业精神的认同,也是对广大球迷的负责精神的认同。再说《足球》报上的报道,我一直觉得它还是坚持些原则的,它总是能发出些自己独特的声音。虽然现在有些媒体中确实存在着为了“抓眼球”而捕风捉影的现象,但足协也不能以此作为借口就彻底偷换了概念,回避自己的问题也是出于对中国足球的关心和为了其进步。如果连这点说话的权力也没有的话,那媒体今后大概只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来保存自己一点点的“采访权”了。但这样的话,我想我将来也会像一些不是学习新闻的人们一样对于记者这一行业持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甚至不想踏入这一行业了。
------------------------ 锐语其锋,所向披靡。
兵来锐挡,水来语淹。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空山无灵雨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2 16:59 |
|
静观则已。
这场是非不是局外人可以看的清说的明的!
|
|
回复人: |
烨芙蓉 |
附:足球报《“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原文 |
回复时间: |
2004.01.12 17:16 |
|
足球报《“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原文
特约记者广哲报道
中国足球遭遇政策阻击
甲A十年,国有企业撑起中国足球的大半江山,但就在中国足协为之苦心设计了几年并引以为豪的“超级联赛”到来的前夜,财力雄厚的大型国企云南红塔突然发动了“退出”风潮;紧接着,另一个国企巨无霸中国远洋集团控股的中远俱乐部,几天之内“退出”足球就由传闻变成了现实。国有资产的撤退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受命于有关政府部门指令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行为?本报记者的深入调查显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因而明确指示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国有资产退出足球将成大势所趋。鉴于各地情况不同,退出一事牵涉甚广,而且也为了尽量保全国有资产,国资委给国企剥离“不良资产”划定了三年的大限。有关专家预计,三年之后,随着不计成本大肆烧钱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的退出,中国足球将成民营和外资的天下。由是观之,中信国安、山东电力、天津开发区、青岛颐中等国企退出足球或许也为时不远了。
大限国有资产三年内退出
红塔和中远等国有企业为什么在“胜利的曙光”——中超来临前,纷纷选择“逃离”?来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的信息是,中国足球在上面已被视为“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从而需要将它从有关的国有企业中剥离出去。国资委有关领导在2003年中的讲话则证实,对“不良资产”、“不良市场”的剥离时间限制为三年。
2003年上半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现已更名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除了对下属197个国有集团进行宏观管理外,同时也对其投资导向实行“宏观指导”,对累计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均实行报批制度;最为重要的是,对那些“不良资产”、“不良市场”国资委都将实施及时叫停的权力。虽然目前国资委对那些“不良资产”、“不良市场”包括哪些行业和投资项目尚没有明确说法,但内部人士表示,“足球事实上已经成为不良资产、不良市场之一了。所以对国资委方面说,我们并不希望下属企业投资足球领域,因为足球市场的回报率是负值,同时市场有明显不成熟的痕迹。”
据悉,目前国资委已经确定,要求下属企业在近期脱离“不良市场”,同时整合“不良资产”,并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国资委目前掌握着197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总资产达三万亿之多,占全国国有资产的30%左右。目前涉足足球的中信集团(国安俱乐部)、中远集团(由控股的上海置业投资上海国际队)均在国资委直属势力范围内,而青岛颐中集团(青岛颐中俱乐部)、山东电力集团(山东鲁能俱乐部)等虽然已经下放地方,但由于惯性的延续,目前仍由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的痕迹,也在其监管范围内。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远集团其实也不太主张投资足球,之所以总部并未给上海方面提出退出足坛的时间表,一方面是由于退出毕竟牵涉到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置业强调“广告效应”的重要性,以此延缓退出时间并寻找好买家。
同样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云南红塔退出足球只是先行了一步,他们在很多体育项目上仍有大笔的赞助,实际上并不少于投资足球,但足球领域是公认的“亏损项目”,所以选择退出是明智之举。而且,由于国资委已经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尽快脱离“不良市场”并整合“不良资产”的通知,迟退还不如早退。
国资委有关人士还表示,鉴于我国已经向WTO承诺将在2005年向外资开放已经进入市场化的文化体育产业,国有资产的退出不仅不会导致中国足球的崩溃,反而会因为外资的介入而使竞争更加激烈。目前张海操控健力宝系的大规模兼并行为,也许便是具有前瞻性的举措。这样,中国民营资本才能在三年后与外资的竞争中占有领先优势。
小限证监会看低足球上市
国有资产要退出,中国足球虽然并没有崩盘的危险,毕竟有张海和徐明的强势介入作支撑,也有三年后可能的外资输血可作安慰,但中国足球短期内毕竟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现在,很多中国足球投资者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梦想是通过上市圈钱,如果中超或俱乐部能够取得上市资格,那么,中国足球就不太需要为国有资产退出而担心。
通过经营足球产业,最终取得俱乐部上市是许多足球投资人的“终极目标”,虽然经营足球需要大笔成本,但无论是资本大鳄还是“穷鬼负债经营”,想必都是看好投资足球有着长远的利益。实际上,目前许多俱乐部老板都希望上市,而且其中部分投资人还与中国证监会主动联系,但由于俱乐部财务操作不规范、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投资公司与俱乐部产权不明晰,加之“假球”、“黑哨”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证监会始终对俱乐部上市持审慎态度,甚至不屑一顾。当然,有关人士也表示,就俱乐部母体而言,已有山东鲁能、中信国安等五六家上市公司,但这并不影响其俱乐部以二级公司形式上市。不过,“由于我国股市的特殊性,股东基本是静态的,即使发生股东变动,也是少量的,而且必须得到证监会的批准。如果未来的中超公司上市,首先就遇到‘股东轮换’这个目前股市操作最为困难的问题。因为联赛需要有升降级,这客观上有了‘常规轮换’、‘资本动态’的问题,如果得不到高层的特殊政策,中超上市等于空谈。”
目前,等候上市的企业非常多,但体育产业方面很少,主要是我国体育产业不发达,同时也是我国竞赛机制和体制自身的局限造成的。200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所有与之相匹配的方针政策已经出台或陆续出台。就产业链而言,证监会始终是非常关注体育产业的。有关专家表示,一旦有达到标准或市场成熟的体育项目寻求上市,我们是积极欢迎的。但专家分析,尽管中超上市已经有了动议,但就目前综合情况看,这两年上市已经没有可能。
据透露,中超上市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是行业令人看好,由于联赛风险相对小,资本扩张要求并不算强烈,所以中超上市甚至比已经上市多年的体育概念股中体产业、北京五环等更具有诱惑力。目前,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客观环境,与体育相关的股票一直被行家看重,中超如果能克服自身劣势,满足证监会开列的上市条件,也许是一支被看好的长线股票。
北京证券界一位有名的市场分析师表示:体育概念股票非常有前途,扩展行业、占领主流行业一直是证监会追寻的目标,所以中超很有希望在2005年后上市,但它一经上市,市场前景将会非常好。但这位市场分析师透露:证监会的态度非常明确,即不允许拿股民的钱玩足球。
另外,对于目前上市公司下属关联企业投资足球,证监会的态度是必须在中超前完成实质性的剥离。看来,通过上市圈钱玩足球,难度是非常大的。
与此同时,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更加严格,不能拿投保人的钱玩足球。他们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深圳平安的退出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举动。据说,当时深圳平安在平安保险总公司的直接干预下才放弃足球的。
趋势民营与外资瓜分天下
据专家介绍,我国已经向WTO承诺,将在2005年向外资开放已经进入市场化的文化体育产业。虽然,近几年港澳资本已经进入了篮球等体育项目,但大都是我们利用特别行政区的界限操作的。2005年,国外资本有可能强势进入中国体育产业中的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中超的“市值”也会水涨船高,但由于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的限制,中国民营资本也面临一个“重新洗牌”的良机。张海曲线收购辽宁和中远,抛开关联企业的嫌疑,其实是很具有战略眼光的抢滩行为。徐明选择“国内退却,国际合作”的方式,也可以看成是提前为自己扩展生存空间的举措。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认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国外的足球产业非常成熟,资金也非常雄厚,所以足球资本“重新洗牌”是必然的,而足球是2005年WTO的首选战场。外资进入中超中甲,对于扩大足球的资本规模,巩固足球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强化产业功能都是有利的。
据称,按照WTO有关条款,外资进入体育产业后,足球等体育项目的“市值“将成倍上涨。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试图退出足坛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坚持到2005年,足球可能又是另一翻天地了。
国有企业要退出,事实上最终根源并不是国资委的叫停,而是中国足球市场的不成熟以及足球管理体制的落后,如果中国足球的投资环境良好,国资委不一定会出台类似的政策。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几年,经营足球的投资集团将从目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过渡到“中国民营企业+外国资本”的年代。而中国足球要度过面临的困难,化危机为机遇,惟有提高足协的管理水平,加快市场化步伐,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铲除假球黑哨的毒瘤,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链接保监会让平安退出
2002年12月30日,平安保险公司在执掌深圳足球队六年后正式宣布退出,接手者是张海旗下的健力宝公司。而造成平安退出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在新《保险法》第四章保险经营规则中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
由于法规限定保险公司“不能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已经摆脱了过去“体委+公司合股模式”自主经营的足球俱乐部显然可以列入企业这一范围。加上平安保险公司当时正处于组建股份公司的最后冲刺期,财务状况及重组业务成为了重中之重,“投入与产出”严重不符的足球俱乐部最终成为了平安公司放弃的目标。
|
|
回复人: |
人淡如菊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2 17:26 |
|
想不到 是否有理 也让芙蓉写这么长
不错呢:)
|
|
回复人: |
人淡如菊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2 17:29 |
|
喜欢 爱足球的MM
嘻嘻~
|
|
回复人: |
地下婴儿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2 18:47 |
|
中国足协简直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大毒瘤,丫还不如不存在!
以下是我从前转载的一篇贴,写的很可笑,不过也充分反映了中国联赛的不健全和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联赛的不健康。
专栏: CM 不做中国联赛的十点理由
发表于 2002年10月22日 @ CST 由 wing_ask
1) CM 制作组到现在还弄不清中国联赛的转会制度,蛇型摘牌制度对他们就象难以理解的天书,更有趣的是,摘了牌的还要再谈价格,价格谈拢的也不一定来。据说他们已经对此产生浓厚兴趣,并准备花一个月时间听SUN 和YANG 跟他们解释这一转会制度。
2) CM 制作组无法弄清中国球员的实际年龄,拿本届中国足球先生TIE LI来讲,报纸说他27了,他老妈说他25,而他本人闭口不言。
3) CM 制作组不了解中国球员的收入状况,名册上登录的球员收入都只有US$1K-5K,可是他们的球员HAI DONG HAO却有着超过30M的一个公司,至于钱是哪来的,没人知道。
4) 同样,他们搞不清中国球队的收入情况,每场比赛只有区区10000人到场,球票只有美金0.01K,他们却会花几个M去扩大训练营,几百个K租借一些过气老头。
5) 最有趣的是,今年的球队叫这个名字,明年叫什么名字却不知道。
6) 还有一些球队不在一个地方比赛,每年更换自己的城市,有些更过分,球队居然杯赛在这里踢,联赛还换个主场。
7) CM的引擎还没有比赛可以在90分钟后的加时4分钟里进4个球,CM对此表示: 他们做得还很不够,尤其对场上有可能产生的变化预想不足。据CM总部所在地居委会王大妈透露: CM会在比赛引擎做大的更改,尤其是比赛最后阶段的进球要参照中国联赛中发生的情况,已增加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吸引更多游戏者。
8) 中国的球员很有趣,他们的STRENGH(强壮)和PACE(速度)还有HEAD(头球),JUMP(弹跳) 肯定超出原来20的范围,但是大部分球员CREATIVE(创造力),TECHNIC(技术)还有PASS(传球),POSITION(位置感),WORKRATE(工作投入)则又小于1,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特殊的。——注:20是设置中最高的数值,1是最低的数值。
9) 最麻烦的是,CM制作组搞不清中国联赛什么时候有升降级,又什么时候会在联赛开始前15天取消升降级,什么时候有14支一线队,一会变16又改15支,而且搞不好又变回14支。
10) 可以上场的人也很有趣,要两个21岁以下的,却可以有三个外援,但是不可以有外籍门将,如果用完换人名额门将受伤,是不是可以用外籍人士帮个忙呢?
————————————————————
转载者注:CM为一款拟真的足球经理游戏,包含世界上所有顶级联赛和大部分非顶级联赛。但是在做中国联赛时却问题多多,因为中国的足球联赛规矩实在太古怪。
|
|
回复人: |
生命的脉络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2 18:53 |
|
足协一向是黑的了,是中国政治体制的腐败的冰山一角,一天不除,中国将仍是阴云不散!
------------------------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任年华似水,似水年华!那两个令彼此成长的人,常常注定不能在一起!我一生将见不到你!愿我的爱永远停留在你身边,藏在你的心里!
|
|
回复人: |
seabird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2 23:39 |
|
其实足协不是取消报社的采访权,而是拒绝其采访自己主办的赛事和活动。其实公民个人或其他团体如果不愿意接受谁的采访也是可以的,足协作为一个团体,我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违法。
seabird 龙海 敬上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
回复人: |
袖中沧海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3 00:02 |
|
1.我看中国足球已经多年,早已见怪不惊了。中国足协早晚会出事,不出事便是怪事。
2.徐明和张海等辈都不是善主,现在不与足协正面交锋是时机未到,早晚他们会把职业大联盟给弄出来,代足协替天行道。
3.奉劝芙蓉:站在屋檐下,静观风雨狂。喜欢足球的话,多看看意甲、英超,享受那些美妙的技艺,免得受气。:)
------------------------ 袖中沧海 襟上白云
|
|
回复人: |
lazing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3 01:24 |
|
足协就是天天“广征各方意见”,有人说句实话还不乐意……
|
|
回复人: |
向天笑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5 20:08 |
|
我喜欢足球,但我却从没看过一场完整的甲A.
|
|
回复人: |
至死方休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19 20:39 |
|
讨厌甲A讨厌中国足协讨厌中国足球
|
|
回复人: |
茶酒皆宜 |
Re:论足协对于《足球》报的封杀是否有理? |
回复时间: |
2004.01.30 14:45 |
|
足协干过几件有道理的事情?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