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一位林友还在呼吁,别忘记了把男学生教育培养成高仓健式的男人。
人们常用说“人要有担当”,既然如此,这就不仅仅应该是对男性的要求。然而现实并不如此,不论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还是审美的角度,人们的态度还是普遍倾向于男性应该像男人,女性应该像女人。这倾向在一些青少年教育专家、相关专业人士那里也并不少见。
从培养、拥有健康的、更加容易合作的人格角度讲,男性、女性应该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健康、宜人的人格所包含的要素不因性别而有所区别。
自己不反对自我性别认同,因这是限于个体范围内的事。也就是讲这是个人选择的事,基本不牵扯他人的权利,同时是他或她的权利,虽然一个人的性别认同程度通常会影响到对他人的看法与评价。
自己反对的是把性别与社会角色不合时宜地挂钩的做法,反对的是用生物性的性别差异代替社会角色的差异来进行男女有别(分工、责任、义务、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的鼓吹。这些做法是性别歧视行为,同时也是人格歧视行为。
作者如此心平气和地反拨,视野与学养已足足令自己佩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