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蓝湖之鱼的《唯有学无生》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胡杨林边的看客 收藏:0 回复:2 点击:1 回复时间: 2012.09.24 08:59:06

Re:唯有学无生


  生活于一种文化之中,很容易理解、认同生于其中的文化现象。
  比尔波特可以说是对其他文化类型比较感兴趣的异域人中的一个,我理解这是他个人志趣、价值追求、人生目标的综合体现。说到国外人对禅的关注与倾心,自己是从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开始才有些零碎的感觉与印象的,就自己来说至今对禅一无所知。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自上世纪中期前后开始兴起于西方的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的关注与追随在经历了对各东方国家文化的普遍观察后,在心灵层面,它最后基本上聚焦在了印度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文化上,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少了。没有去探究过其中的原因,但自己的这种感觉还是明显的,当然也可能是一种错觉。
  
  也许是自己认识上的偏见吧,加之阅读广度、深度的不足,对先生“人的却是不能执著,尤其与学问哲学,一旦执著,便陷入抽象,西方哲学就是如此,从抽象到抽象,和现实没有关系,社会朝着功利方向发展,离真理越走越远”的说法实难认同。从抽象到抽象的思考方法可能与我们的思考方法不同,其思考却也是来自现实同时指向现实的;西方哲学的某些分支确实是奠基了、引导并促成了理性观的形成,这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那种哲学导致了西方社会渐渐远离了真理,这也足以说明在对真理的理解上,不同文化中的人还存在不相一致的地方。在分歧或者说不一致没有得到充分交流与辨析的前提下,断然给出其好与坏的评价是仓促了些的;西方在其哲学的影响下,发展出了许多实用的学科,这些学科对人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与把握自我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这点大概是没办法去否认的,这些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工具特性和功利色彩。
  
  不是说我们的注重内心的方法不好,现实也多有证实,内心的修养于不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在身体层面对于一个力求获得较高人生层次的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认为若只谈它会使它身陷孤单的境地,除此之处,也担心修心是我们独有的追求的判断是不是符合现实。
  
  问好。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胡杨林边的看客 回复时间: 2012.09.24 09:46

    有益的探讨,支持关注!

删   除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胡杨林边的看客 回复时间: 2012.09.25 16:44

    这两天我在读季羡林的文章,其中说到《含光传·系》中提到的根与枝叶的问题,用尼句律脱树打比方,说得极好。你的活不无道理与我已有启发。谢谢

删   除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