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江西三言两拍 回复帖

被回复帖: 上官无心的《大学课堂点名制之再次思考》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邢123 收藏:0 回复:0 点击:1 回复时间: 2012.05.29 21:16:53

Re:大学课堂点名制之再次思考


  大学老师点到,学生人到心不到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似乎已经成了高校大学生上课的“准则”。学生因为课堂质量较差或自身行为懒惰等种种原因翘课,大学上课的出勤率不高。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师 为应对这种现象,因而常常采取点到的方式,并将点名的情况记入考试成绩,软性强制学生前来上课。
   老师以点到的方式督促学生前来上课,提高出勤率,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可以用点名、挂科等等名目惩治学生,而学生也自有方式应对,如果教学双方习惯和麻木于猫和老鼠的游 戏,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只能是人到心不到。
   经笔者分析,可以将上课采取点到方式的大学老师归纳为三种类型——“学究型”、“跟风型”和“迫于无奈型”。
   “学究型”老师对于学风建设要求严格,认为做学问应该严谨认真,来不得半点的倦怠和马虎,认为学生对于本门课的认真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上课的出勤率,要求学生每 节课必须到课。点到则是能够掌握这一情况的重要手段。
   “跟风型”老师喜欢随波逐流。见到别的老师点到就觉得自己不点到就会有一种跟不上别人步伐的感觉;看到别的老师能够通过点到增加学生的出勤率也会采用跟风采用;看到 点到可以让同学产生畏惧在同学当中树立威信便会跟风行动。
   学校会以抽查等方式对老师进行考评,学生的出勤率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受喜爱程度,因而会作为考评的标准之一,可是“迫于无奈型”老师的课堂学生 出勤率实在不高,因而只能通过点到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到课率。除此以外,老师与老师在平时的交流中也会讨论自己或其他老师上课学生到课率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到 课率不高的老师觉得没面子。迫于种种的现实,此类型的老师会选择点到来增加出勤人数。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造成“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
   首先,在入大学伊始学生要适应由高中的“填鸭式”教育过渡到“自主式”教育,在中学时为了考上大学学习都是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而到了大学约束性不强学习要全靠自己 的自觉性。因而许多同学在这种体制下并没有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认为之前高中太辛苦考上大学之后应该好好放松。其次,大学目前对学生的衡量标准还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有些学 生对成绩的要求并不高,“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在很多学生心中,有很多课不听也无所谓,听不听都一样,反正到最后一个礼拜,老师会划一大堆的考试范围.到时候死记硬背就 可以了,因而上课也是随性而为。再次,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放任自流,上课质量不高,备课不充分,讲课枯燥乏味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听课的 积极性。最后,有些高等学校的某些课程布置不科学,引不起学生兴趣,这也会影响到课率。
   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目标也是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够,为文凭而来,认为当今社会中,本科生还能有一部分市场,因而不愿下更多的功夫学知识,平时不用功学习,只求蒙混过关,毕业后靠家里找 份工作。在这种动机驱动下,学生到课率必然会很低。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后不满足于中学按照老师的安排制定自己的目标,而是会因为就业、个人喜好等原因制定一些多元化的目 标,利用大部分时间用来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考取各种资格证等,参加社会实践等。许多学生会把这些多元化的目标实现放在首位,而有时会认为上课会 耽误自己目标的实现,因而会选择逃课。
   所以说,强制性的做法只治标不治本,教学目的没有达到,点到实在不是一个高招。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觉上课而不带强制的点到措施,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的努力。在高校里任教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仅仅是指学术水平,而且指教学水平,即教书育 人的水平。老师应该拓宽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讲课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老师上课不光 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应该多和学生互动,和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现在上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互动式教学等,提升讲课效果 ,吸引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不能单只为了讲课而讲课,要让学生认为听老师上课是一种收获,不仅能学到书本上的,还要学到一些做 人做事的道理。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