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山西创作空间 回复帖

被回复帖: 花荟的《老 赵》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残文 收藏:0 回复:1 点击:1 回复时间: 2011.01.03 17:11:35

Re:老 赵


  试探着写现时的人物、社会、命运,路是对的,语言也好,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大跨度、大张力的结构形式,在当下,也许会被读者接受的。但一定要多写,尽快地摸准规律,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等待着,盼望着!!!(发在网上的文字,一要校对好。)
  
  
  另外 告你个最坏的信息,我最敬佩、最喜爱作家、最要好的朋友:史铁生走了……
  
  史铁生今日凌晨突发脑溢血逝世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铁生昨天下午6点多从医院做完透析回家后,感到头疼、恶心,并呕吐,后一直昏迷,被急救车送往医院。他再也没有醒过来。”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向新华社记者叙述。
  
   王升山介绍,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
  
   “先生的影响太深了,从来没想过先生会走。地坛里玩耍的那个孩子,回去了!”“史先生走了,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笔非常重要的社会财富永远留了下来。” 读者第一时间在网上留言表达纪念。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花荟 Re:残文 回复时间: 2011.01.05 11:15

    年终了,因为压负荷,电总不正常,再加之我老受一些琐碎小事的缠绕,总不能按时出来。
   谢谢文老的回复、鼓励、指导、劝勉!
   史铁生先生的事迹曾深深感动着我,一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激励了我好几年!他属于英年早逝,很为他的故去而悲痛!不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精神和毅力永存,将鼓励着更多的人好好地生活下去。请文老节哀!!
   顺祝新年好!身体永远健康!!

------------------------
席泽英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