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上海创作空间 回复帖

被回复帖: 樱落的《毒[《法律文学》征文]》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胡杨林边的看客 收藏:0 回复:1 点击:65 回复时间: 2009.12.09 12:49:21

Re:毒[《法律文学》征文]


  如此失职的父母,理当被遣责!
  
  对于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由此而论,父母于子女的责任不仅局限于给孩子提供一个住的地方,给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提供所必需的食物,让孩子能上得起学。
  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内在心理、精神和外在行为。它不仅承担了未成年人的抚育责任,也肩负着对未成年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心理教育。
  家庭也是亲情产生与传递的地方,是责任产生与体现的地方。
  基于责任,基于当前其它社会组织功能的弱化与异化的现实,在弥补其它社会组织功能缺陷,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件事上,家庭、父母应当有所作为,也是能有所作为的。
  孩子是不希望自己在家庭中被边缘化,在情感上被冷漠的,虽然他们可能同样不希望被过度关注。促使父母边缘化孩子的原因和借口在如今真是太多了。由于在自身应该履行的责任及对孩子实施教育的主体认识上的偏颇,父母往往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过多地推向他人,推向学校,推向社会。孩子出了问题,唯向他人、学校、社会要原因。家庭生活的压力、父母工作上的压力、个人理想与价值实现的需要付出及个人情感方面的困惑等情况,也容易成忽视家庭、父母责任,推脱履行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责任的借口。
  孩子明辨事非、甄别是非的能力较于成年人相对较弱。远离不良环境,对孩子是必要的。
  
  常想,即使父母没法子象“孟母三迁”那样去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即使父母没法子为孩子找到一所“授业、解惑、传道”职能履行较好的学校,父母还是能陪陪孩子,多同孩子说说话,多细心观察观察孩子的,父母也还是能关注孩子交往的范围,了解孩子的朋友圈的,他们也能在发现孩子有异常或不良心理和行为时进行干预的。
  今年秋季开学时,央视组织了面对全国的《第一堂课》,并进行了直播。这活动给我自己印象最深,也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倡议父母每天晚上能同孩子说说话,三、五分钟都行。这说话,既是亲子间的沟通,是解压,更是滋润。
  常想,即使父母没法子改变社会环境,在他们发现社会环境已严重影响到了自己孩子的心身健康时,也还是可以站出来呼吁,要求进行某种改变的。即使父母没法子改变社会、学校日趋功利的趋势,他们也还是能在家庭关系、亲子模式、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的和睦、融合、民主、积极、向上等方面有所作用为,能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培养条件和个人品质训练机会的。
  
  如何对得起孩子,是个值得讨论问题,也是个沉重了点的话题。
  这种讨论或个人思索不妨由此开始:能力达不到、精力顾不过来、没有时间,是怎样成了借口的。
  呼吁父母、家庭全面认识、履行对孩子的责任!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樱落 Re:胡杨林边的看客 回复时间: 2009.12.09 18:19

    是的 我们都为人父母了 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如何让他们远离危险 认识社会 在生理 心理上得到成熟 是我们的责任 而且不是成绩就是一切 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社会的栋梁

删   除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