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闲云孤鹤 收藏:0 回复:4 点击:3156 发表时间: 2013.04.13 12:16:33

鄭學叢著


  那还是九十年代之初,当时可以说我是天天一身的铜臭气,一天到晚得与孔方兄打交道。蹲石场、跑车站、接发货、站柜台、嘿,数票子。 一天,我从山场上下来戴着一顶破草帽破衣拉撒的(我愿意和工友们一块干活,不分彼此。)有一个早期的学生与我迎面走过来问:“我老师在哪里?”我假装不理他。“嗐!问你呢。”我摘下了帽子,他竟一时无语了,然后哈哈大笑。
  虽是做买卖跑生意奸商一个,可我心里那个学子之心没有泯灭。还是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荒废了,不能让那个精神世界干枯。时间有限但很自由,读读书提提神,就这样一路孤独的走着。读什么书学什么呢?一个目标:缺啥补啥。于是也会时常地逛书店,一个原则:离自己以往所学越远越不靠谱的书,买!凡是大减价的,买!还特别专注精装书,反正是减价的买错了也不后悔。
  一日,是在东图书店,大厅的大案子上摆满了减价书。东挑西捡,划拉了几本精装书。(假如这会儿被我的商友们碰到了准会大跌眼珠的,多不戴眼镜,也许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会读这样的书。)回到家才仔细翻检:《西方哲学家评传》三本,本是四册,缺第一册,再一本就这《郑学丛著》。
  就说这本郑学丛著,张舜徽著,(书名的篆字是张先生的亲笔),齐鲁书社出版,1984年6月一版一印,竖排繁体,精装,定价:3.65元,我买:一元。
  郑学是什么?研究什么?不知道;张舜徽,何人?不知道。潜心读书吧。
  郑学即郑玄之学。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潍坊市)人,东汉文献学家。读《三国》我们知道有个卢植,与郑玄同拜马融为师。诸葛亮出山前,刘备的军师有个孙乾,还有镇守天水关的姜维都尊郑玄为师。有清一代的学术界,特别是乾嘉学者凡探讨文字的,便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依据,探究经学的,便奉郑玄的群经注说为宗主。有清一代的学术界几乎完全为《许、郑之学》所笼罩。
  占《郑学丛著》一书中最大篇幅的是【郑雅】。此是类似《尔雅》的书籍。其纂辑方法,依循《尔雅》训诂名物十九类编次,将郑玄群经笺注逐一辑比归纳,顺理陈文,据义系联,以类相从,使之有条不紊。“此编训诂名物之繁赜,信蓰于《毛传》、《尔雅》、《说文》。苟能贯通郑学,则群经莫不迎刃而解。斯一编也,不第六艺之钤键,抑亦考古之渊薮矣。”此项劳作,犹如编纂工具书,其费时费力,当不难想像。由此可见张先生所付出的辛苦。
  在我看来《郑雅》就似一部词典 ,在以往的岁月里我曾多次查阅此《郑雅》以证字词。以前我在“遑论”那篇文章里就有下列文字:【郑玄《郑雅-释古弟一》:皇、遑、假,暇也。皇,(出自,笔者注)礼记表记,尚书无逸;遑,诗谷风;假,诗长发。】就是从《郑雅》出发才把“遑论”一词整明白的。
  因为已仔细阅读过张舜徽先生的书似乎与他也熟悉了,后来在听易中天教授的讲座的时候易先生多次提到张先生以及他的著述,就倍感亲切了。
  湖湘自古多才,尤其以近世为盛,故有“唯楚有才,于斯为胜”的美誉。湘人事业虽然以武功名世,但是也不乏饱学之士,张舜徽先生即是其中之一。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他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我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一生以教书著书为职志,视学问为生命事业!其生前刊行出版各类著作24部(含52种),可谓出入经史,博洽四部,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清代朴学探研尤深;著述总量高达千万言,且三分之一强为毛笔楷书;用功之勤,学养之深,洵为一名副其实的国学家、文献学家。
  
  
  偶然,在网上发现了一篇张先生的文字,转帖过来与大家共赏、玩味,以便学习张先生“篤志好學”之精神。孜孜不倦,自学成才,不敢暇逸之毅力。
  
  
  《八十自敘》(张舜徽)
  
  日月易得,時光如流,入此歲來,而吾年已八十矣。自念由少至老,篤志好學,未嘗一日之或閑。迄今雖已耄耋,而腦力未衰,目光猶炯。聞雞而起,尚擬著書;仰屋以思,仍書細字。有如〈表記〉所云:「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荀子》亦曰:「學至乎沒而後止也。」自惟終始,庶幾近之。余之一生,自強不息,若駑馬之耐勞,如貞松之後凋,雖勉從事,不敢暇逸,即至晚暮,猶惜分陰。因自號無逸老人,所以自概其生平也。
  家世學業,祖若父皆喜聚書。兩世所藏,四部常見之籍略備。幼時讀書家中,先君子親授經傳及文字、訓詁諸書。早在童稚,即聞雞而興,嗜學不怠,一生早起之習,實始于此時。年十有七,遽傾嚴蔭,于是負笈出游,求師覓友。及旅居燕薊,博訪通人,公私藏書,得觀美富。弱齡還湘,為中學師,講授之餘,伏案不輟,教學相長,期于積微末以至高大。未幾而倭寇入侵,流離轉徙,生資蕩然。從行惟骨肉數口,舊書一囊耳。身歷百艱,僅得不死。年過三十,始都講上庠,四方奔走,由是歷丁壯迄乎耄耋,以教學終其身。生平無他事可述,講習之外,惟讀書數十年,著書數十種耳。
  余之治學,始慕乾嘉諸儒之所為,潛研于文字、聲韻、訓詁之學者有年。後乃進而治經,于鄭氏一家之義,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學、經學為基石,推而廣之,以理群書。由是博治子、史,積二十載。中年以後,各有所述。爰集錄治小學所得者,為《說文解字約注》;集錄治經學所得者,為《鄭學叢著》;集錄治周秦諸子所得者,為《周秦道論發微》、《周秦政論類要》;集錄治文集筆記所得者,為《清人文集別錄》、《清人筆記條辨》。而平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舊書,則于《史通》、《文史通義》皆有《平議》;創立新體,則晚年嘗獨撰《中華人民通史》,以誘啟初學。至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平生致力于斯,所造亦廣。若《廣校讎略》、《中國文獻學》、《漢書藝文志通釋》、《漢書藝文志釋例》、《四庫提要敘講疏》諸種。固已擁慧前驅,導夫先路。此特就平生著述中較費心力者,約略言之。至于薄物小書,不暇悉數也。
  少時誦陶靖節詩,即想慕其為人。所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斯又仰止高賢,情符曩哲。加以生長洞庭之濱,處山水清勝之境,觀魚躍鳶飛,天機活潑,以為人生當適性自樂,安能降志辱身,與時俯仰。由是胸懷恬淡,不慕榮利。升沉寵辱,委之自然。平生服膺老莊,有輕世之志。等窮達,壹壽夭。惟視讀書為性命,終其身寄情于卷帙。于世俗榮枯亨困,未數數然也。當余晚歲閉門沉思,獨造《通史》時,嘗取范蔚宗論班叔皮語「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書為楹帖,懸左右以自策勵,亦可以見吾志趣矣。
  一生契家而游,旅食四方,患難相隨,艱苦與共,慘淡持家,得以無隕者,厥惟吾妻金詠先夫人襄助之力是賴。夫人幼嫻家教,淑慎成性。及與余婚,孝事衰始,和于妯娌,待人謙和有禮。賢德之聲,聞于鄉里。子女六人,悉自撫育,未嘗雇人以自助。兼為浣濯炊爨種蔬飼豕諸事,一身任之,不以為勞也。其于子女也,不姑息以為愛,不噢咻以為慈,鞭扑不施而教行,鄰近多取以為法。余性疏闊,凡子女教育事,一委之于君。自孩提以至成人,皆由君顧而誨導之。治家尤井井有條,量入為出,雖處困窘,未嘗借貸于人。艱苦歲月中,一家八口,幸免饑寒,又俾余得一志刻勵于學而無內顧之懮者,皆君力也。嗚呼賢矣!
  余自一九三一年與君婚後,迄于今秋,適已六十週年。方擬暑退涼生,約集親屬小敘,以為百年偕老之祝,不意八月五日(陰曆六月二十五)親晨,君忽患腦溢血,入院急救無效,竟于八月七日下午四時棄世,終年七十有八。余衰齡喪偶,頓失所依,自此煢煢在疚,痛可言耶!後君之歿三日(八月十日,即陰曆七月初一),為余八十誕辰,因追憶往事,述為此篇。深感六十年中,若無賢妻襄助,吾家亦無以至今日。乃兼敘其懿德多能,昭示子孫。而吾終亦無以報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勤也,可勝悼哉!亦惟拭吾老泪,振作精神,雖勉成吾未竟之業,以不負吾妻所期望于我者,斯實所以報之也。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張舜徽記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闲云孤鹤 Re:鄭學叢著 回复时间: 2013.04.13 12:21

    就在书写此文,网上查阅资料之时,竟发现了如下图片广告,你说有趣吗?我的这本书至少有九品新。有要的吗?但是,你出多少钱,我也不会卖的。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鄭學叢著 回复时间: 2013.04.20 22:39

    篤志好學!好!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鄭學叢著 回复时间: 2013.05.23 17:47

    学人之珮,噬古师璧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zimalian Re:鄭學叢著 回复时间: 2013.06.11 00:56

    天!虽‘學至乎沒而後止也’但读来便如此生涩,要全懂那得要费多少耐心才行啊~~ 真服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