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仁可何也 收藏:0 回复:1 点击:4820 发表时间: 2012.02.23 15:51:46

婚姻中的“帕累托最优”[转载]


   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如果一种变革能够使政治没有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我们就把这个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一般地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现状不是处在“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相应地,如果没有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就意味着已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做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假设某男婚前的生活质量用X表示,某女婚前的生活质量用Y表示,婚后一起生活,婚姻带来的共同所得为一个常量m。他们共同拥有双方的资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都是(X+Y+m)/2。
   1、如果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就是说X、Y 相差很大。假设X=3,Y=9,则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都是(3+9+m)/2。
   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大于9,此时X 、Y 都得到帕累托改进,皆大欢喜。
   所以,两人的婚后所得至少要达到6的水平,才能维持稳固的婚姻。
   2、如果是一对门当户对的人,假设X=Y,那么,只要m>0,两人都得到帕累托改进。
   在这个模型中,m是一个最有意思的常量,它的大小取决于负向搭配的成功与否。本来1+1=2,但有了这个m,人类才前仆后继,心甘情愿地跳入婚姻的围城。不难看出,门当户对的人更容易从婚姻中得到满足。如是,曾被我们看作封建和老套的“门当户对”,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人们一而再地止步于热恋之后的婚姻门前,想来也正好印证了现象的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吧。(《读者•2006•17》) ——2006年11月8日
  


转载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晴雨西子 Re:婚姻中的“帕累托最优”[转载] 回复时间: 2012.02.24 21:20

    转载的不适合发在文谈哦,谢谢你捧场!:)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