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Lily Chou - Aino jikken
另存下载
http://images.21cn.com/v/album/lili/1.mp3
02.Lily Chou - houwa
另存下载
http://images.21cn.com/v/album/lili/2.mp3
03.Lily Chou - Kyoumei (kukyona ishi)
另存下载
http://images.21cn.com/v/album/lili/3.mp3
04.Lily Chou-Chou - Aravesku
另存下载
http://images.21cn.com/v/album/lili/4.mp3
镜头、音乐及其他
镜头是岩井俊二的一贯风格,从一开始,就是大面积的绿,绿色的麦田中间,白衣少年在听莉莉周。镜头不是很稳,地平线会有时常的倾斜,然而,构图,却是一贯的完美。BBS上的留言,是不停交替变换的,让人目眩,然而麦田和少年的画面,却又唯美到令人神伤。如果不是背景空灵的音乐,我几乎都要以为这是又一部爱情童话。
然而终于没有童话,现实是无法隐藏的。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子的讨论,说新闻报道是不是应该考虑观众的心理。太过血腥的镜头,是不是不应出现。终于有人跳出来,说,事实胜过一切。在印尼,无数华人被害惨死;在巴基斯坦或者以色列,每一天都有人横尸街头。这样血淋淋的现实,难道就因为和平时代的观众不愿意看到,就被永远的掩埋?我不是想对这样的讨论发表什么评论,固然我有我的立场。我只是想说,对于现实,岩井俊二做到的,不是隐藏,不是展示,而是,表现。这是岩井俊二式的青春。
津田是岩井的理想。这个做援助交际的小女孩,青春,美丽。我们不知道她做援助交际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却可以看到她对于被星野控制的愤怒和伤心。终于她见到了风筝,红色的,在湛蓝的天空下飞舞。镜头里的阳光,斑斓如虹。“要是能坐上风筝就好了!”“可怕的想法!”成人的世界里,没有梦想。
于是她飞了起来,导演没有让我们看到她零落的瞬间,只让我们看到她扑倒在大地的怀抱里,以飞翔的姿态。挂满了小饰物的手机挂在天线上,随风轻轻摆动。豆蔻年华的少年,本是人间的天使,如果他们因为人间烟火的熏染而沉重到无法飞翔,那就让他们的灵魂回归天堂吧。
有人说这是日本的樱花哲学,有最短的花期,总在最美时凋零。可是,可是这些豆蔻年华的孩子,甚至都没有绽放。
学校的镜头总是很美,有阳光下空气的质感,纯净,忧伤。这和《情书》十分相像。也许,这是导演的情结。对于自己的梦,有关青春的梦,总是不忍打破,哪怕现实总会令人失望。
至于叙事,岩井延续了他一直的风格。倒叙和正常叙事交替进行,纯净和残酷轮流出现。最让我赞赏的其实是岩井的节奏把握。印象主义的风格。在必要时大量使用长镜头,只是为了情绪的铺垫,在没有必要罗嗦时,则节约至极。两个例子,一是津田死于飞翔的时候,从她说想飞一下子跳到她安静的飞翔姿态,还有一个就是雄一在音像店偷CD时,将CD放进书包,下一个镜头就他低头坐在办公室,面前摆着那张莉莉周。
音乐,至于音乐,之所以选择德彪西,卫西谛说是因为“德彪西的钢琴曲一般极富色彩感,用大量感性的和弦与看似无意义的音阶去捕捉光影。”很深奥,不过一想,也对。
电话忽然响了,手机上来电显示的小熊一闪一闪,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的蓝色8310上面,也满满的是小小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