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蓝湖之鱼 收藏:0 回复:1 点击:5681 发表时间: 2010.06.17 12:41:40

忍让之美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世界上水是最柔软的,然而它也是最刚强的,滴水穿石,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柔软的东西,可以进入到刚强的东西中去,何为“无为”的道理也在其中了。
  “道”是万物的本源。水的品质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是博大的,无所不在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它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抚育生命。它静处时,清澈见底,一览无余,光明磊落,至仁至善……
  孔子说,水有五德.那是五种完美的品德,义无反顾;胸怀博大;勇往直前;不偏不倚;明察秋毫。
  水把生命交给了大地,惟有一个目标:流动。它有时从山崖滑落展示一派壮美,有时歇息于一处洼地表现一片静美。顺地势漂流,不急不燥,与风相挽,或平缓或浪高涌急,一切都是那般自然熨贴,不自艾,不埋怨,不诅咒,而是那么空灵柔顺、忍让。忍让是国之精粹,是一种宽大包容,远见卓识的君子风仪。唐高宗问张公艺维持九世同堂和和睦相处的诀窍,张公艺写出了一百个忍字作回答。高攀龙《宗训》:“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说,每个中国人实际上已从传统教育中学会了忍让,从而能够适合于人类的相互关系。
  天道是最美好最正确的生命轨迹,万物寻其性而生灭,接近天道的人都很朴实、宽容、善良。朋友从西藏阿里回来对我说,他独自一人从拉萨往阿里行走,有时几天都碰不上人。他原本从小就很厌恶老鼠,可是在去阿里的路上偶尔见路旁有一黄鼠双爪合十站立时,他竟觉得十分可爱,那毕竟是他几天来见到的唯一动物呀。人在这时候才真正体悟到了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博爱。
  强直僵硬是死亡的特征,人一旦远离柔弱、温良、忍让,离死亡也就近了。生命的活力源于柔弱,越是接近柔婉,生命力越强,一个人接近成熟,便是温良忍让。将忍让融入生活,可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心灵空间。司马迁忍辱含垢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难道不应记取吗?
  短促而珍贵的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人都笼罩在神秘的天体之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而自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常无为而不为。愈是自然的,就愈是同生命本质一质的。
  忍让一些,柔婉一些,美好也就多一些。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忍让之美 回复时间: 2010.06.18 21:00

    忍让一些,柔婉一些,美好也就多一些.....
  
  问好!

------------------------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写写文章 于是我就成了文学青年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