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蓝湖之鱼 收藏:0 回复:1 点击:5705 发表时间: 2010.05.20 13:53:41

唐人 咏蝉三绝


  
  
   “本已高难饱,徒劳费恨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以平。烦君敢相警,我亦举家贫。”这是李商隐的咏蝉诗,托物言志,满腹牢骚,曲折地道出,似有“锦瑟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之惆怅,有回旋九曲抒发之妙。
  玉谿宦游四方,当个小小的书记官,然为人清高,自比蝉之高洁,无需费恨声,向谁陈述。“田园将芜胡不归”,还是退隐南山,质本洁来还洁去,操行高蹈。事实上蝉是不知人间事的,玉谿借蝉言情,虚拟事实,而情感是真实的。此乃诗艺之窍。
  “垂纬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不借东风。”这是虞世南的咏蝉诗。同时托物言志,表达的情绪不同。唐太宗是十分欣赏虞世南的,赞扬他有五绝(德、忠、博、才、艺)。诗人笔下的蝉自有了自况的意思,居高清洁,声名致远,抒发了一种受宠不惊的情怀。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愁。不堪立鬓影,来自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以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又是骆宾王的咏蝉诗。骆宾王因上书直谏,冒犯武则天,被诬告贪污而下狱,心情甚是悲愤,借物言情,以比兴起手,引出客思,一个“深”字,况味无穷。诗人辩白地说,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没有人相信我是无辜的,唯有这寒蝉凄凉的悲声是理解我的。物我一片,寄托颇为深刻。
  同为咏蝉,李商隐是牢骚肝肠,骆宾王为南冠辩白,唯虞世南清明轻灵。由于诗人各自不同的社会地位,境况,诗也便呈现了不同的气韵,构成丰富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诗人咏蝉三绝。
  从这三首不同风光的诗的创作意向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些东西来。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唐人 咏蝉三绝 回复时间: 2010.05.20 23:30

    同为咏蝉,三首气韵不同,确实是咏蝉三绝.....
  
  问好!

------------------------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写写文章 于是我就成了文学青年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