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安徽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般若草 收藏:0 回复:2 点击:5330 发表时间: 2010.05.07 11:01:57

云中絮语·诗歌的境界


  
  说到阅读积累,不由生悲,深深一叹!人生的知识积累,莫过于儿童少年。走上社会就是人事的历练和经验积累了,也可谓是知识的验证。
  
  想我的童年,正赶上那个红色的文化风暴。旭日东升好清晨,少年齐放好喉咙。无有山水无有诗,语录三篇满堂红。——这是我的童年。
  
  布衣父母曾光荣,一册宝书少年红,心得总结大批判,革命文章月月红。——这是我的花季。我曾悲哀的叹息,我们是一代红色的小修女。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我多么羡慕你,你们老三届的高中生!你们有诗歌有文学的少年熏陶和积累,你们是心藏诗书闹革命。那《狼图腾》里的陈大哥,是带着三大箱子中外文学书籍去大草原的呀!而我,只能带着一颗红心去广阔天地。
  
  说到学诗,我觉得,学诗有五个境界:
  (1)爱诗读诗。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
  (2)写诗作诗。“写”为模仿练笔,“作”为根据自己的生活有感而发的创作,是有一定文学品味的作品。
  (3)赏诗品诗。能欣赏诗意,品味咀嚼诗情,与诗歌的情趣产生和谐的共鸣。
  (4)透视诗歌。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拓展欣赏诗歌的意境,感悟其中与人世贯通的微妙哲理。
  (5)把玩诗歌。把不同的诗与不同的文...相同的诗与相同的文,比较玩味,融会贯通其中的相同意趣,心有所得。这个文,可散文、可论文、可哲文、可史文、可经文、可外文、可古文。就看各自的修养和积累了。
  当然,我说的“诗歌五境界”并不是递进的,它们是平等的。就是说诗歌智慧,花开五支,形态不尽全然,但色香却丝毫不异。
  
  我见过有人能读能记得很多诗,说出出处,头头是道,但却写不出很好的诗;有人能写出很好的诗,但不能很好的欣赏评论诗;能评论诗歌者也不一定能写出很好的诗。你看苏轼,就不能像王国维那样写出《人间词话》,王国维的诗词也不如苏轼等诸多名家。就诗歌名家而言,其中又有工“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之别,辞赋亦有豪放见长和婉约为尊之殊。这就是诗歌的智慧境界不同,是“同一大境界”中的色彩层次,就像一朵花的不同层次的花瓣一样,不能以高下而论。
  
  南怀瑾大师可谓是把玩诗歌的泰斗,佛儒道、经律论、文史哲、诗词赋偈(禅诗)、神话民谚...乃至鬼神之典,仙佛传奇,交错古今,纵横天地,统统融汇贯通一体,诗词在他的文字中不是“撒豆成兵”,是“撒豆成精”,妙趣横生,妙不可言。但他却未必能写出苏轼李白的诗歌,写出王国维的词话。他自己说,很想把自己一生的经历些成几本小说,可试了几次,终于作罢,自叹没有写小说的智慧。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云中絮语·诗歌的境界 回复时间: 2010.05.07 22:13

    “有人能读能记得很多诗,说出出处,头头是道,但却写不出很好的诗;有人能写出很好的诗,但不能很好的欣赏评论诗;能评论诗歌者也不一定能写出很好的诗。”
  
  这些说得都很对。但我觉得本篇文章所说的这些内容,似乎是偏离了“诗歌的境界”这个题目。
  
  不知我说得对也不对?问好!

------------------------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写写文章 于是我就成了文学青年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云中絮语·诗歌的境界 回复时间: 2010.05.08 13:26

    南怀瑾是两岸三地尽皆仰望之域外高人,犹系念着诗之境界,“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出野花香。”内有法身绝佳的无限风光。只是诗人不悟,使之花鸟不相识,难能释然。其实诗的境界亦不出游戏人生。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