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这也是一种生活 |
苏州是个不错的城市。
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已经读了两遍,每一次接触她的文字都能让我安静下来,心灵熨帖的平平展展。书和音乐要选择和自己性情相符的才好。我想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层层渐变中,总归有这样一个阶段:想要选择一种熟悉的生活方式,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该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苏州就是一个让我心安的城市。潮润润的天气不会让人急躁,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不会让人觉得拥挤,甜婉宋词里的古迹、细腻别致的园林不会让人觉得苍白乏味。总之,苏州的烟火味与书卷气都恰到好处。
“宅”是个很有趣得字。记得在好友印象里有一个选项:宅男。宅字现在也许引申到离群索居的意义了吧。宿舍对面是一排矮矮的小山丘,不同环境下的意象像一张张黑白默片停留在脑海里。傍晚薄暮里隐现的轮廓,似水漫过宣纸毛毛糙糙的痕迹;清晨雾霭里青黑的山体,似旧时女人精心盘梳的发髻。上下班偶尔注意到,伏在栏杆上凝望。总让人联想写意的中国山水画,磐石悬岩,潺潺流水,蔼蔼松柏。进而对山上的一切充满遐想。十月一假期本想去看看这座山,没有去成,也没有遗憾。喜剧的精彩是把漫长一生的琐碎幸福汇聚在几个小时的屏幕上或者几十万字的文字里,国画的深邃是把跋山涉水经历的种种美好整合在一张窄窄的纸上。只是看,现实里一切都构不成艺术的美,要用心去体会的。所以痴人说梦,杞人忧天,午夜听花开的声音。知道十月一去看了那座山也不会如想象的那般美。风儿评价我,宅男。当时看到后就笑了,进而给她回了一个评价,宅女。除了上班,我确实是一直宅在宿舍不怎么走动,算得上宅男了,但是,宅人,宅物,不可宅心。
一写到艺术,就想起宿命,一种延续与归属。人的一生怎样取舍才能遂了心意?在这种迷惑里想到网上个性鲜明的四个朋友。无忧无虑的风姐,彷徨上进的风儿,执着诚恳的一汐兄,通达乐观的笑笑姐。在我的理解里,我诚恳的说,风儿,风姐烟火味浓一些,一汐兄,笑笑姐书卷气多一些。这又怎样,还不都要在现实里沉浮。在现实里,那些所谓的不切实际的心思,就像构思出来的概念车,不会投产,不会普及。多少人,多少梦想在现实面前都变得灰头土脸!还记得那一次在樱落空间的感动,看着她安静地端着相机的照片,背景是错错的青藤,她专注地捏着相机,似乎在拍下一份感动。看到这一张照片,心顿时就安静下来。彼时,在济南植物园,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者端着相机小心翼翼地伏在牡丹枝下,而自己和同龄人同样留恋在牡丹园,一张是带着写意与思考的牡丹花蕊,一张却是用花做衬托的幼稚懵懂的笑脸;彼时,黄昏的济南广场,一边是十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自带乐器马扎围成几簇,有唱红娘段子的,有唱京剧的,最令人感动是四位老人分别用笛子,二胡,柳琴,风琴为韩红的《天路》伴奏,冷冷清清,有几人来欣赏,有几人来喝彩?一边是一个年轻人带着一群孩子学习溜旱冰,一群年轻少妇伴着煽情音乐跳着恰恰,围得密不透风。时尚与古典,引领与延续。很多事情仍然弄不明白,强颜欢笑?刻意迎合?游戏人生?很多事情还是不断抵触。做出一些选择就要做出一些割舍。笑人痴,笑人傻,就尽管去笑吧。蓬头垢面算不上邋遢,胆小懦弱算不上无能,自不量力算不上可笑。此时,不得不佩服八大与石涛的魄力,不能不理解唐寅的玩世不恭。
小雅:
你能在上面读出一种生活来吗?生活,有时候做出选择后就是这样的枯燥与乏味,它需要勇气和耐性。有时候它就很简单,就像水木年华唱的《完美世界》里的一句歌词:
fly with me in the perfect worth
go with me just like a bird
怀念以前的一切,可惜都已经走远。但是选择的生活不会改变,放在心里的每个人不会有虚位....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一切皆有规则 |
Re:小雅,这也是一种生活 |
回复时间: |
2009.12.04 19:23 |
|
苏州,确是个不错的城市。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