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河南情感地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笋斜生 收藏:0 回复:3 点击:2987 发表时间: 2009.07.07 17:11:12

心结


   心 结(散文)
  团结学区 聂本先
  小时候就知道嘉峪关,那是听我舅舅说的。他在军阀马步芳的队伍里当过兵,常常讲:嘉峪关外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人们只要出了关,十有九人难回还。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认识玉门是上了小学,会背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受到了玉门的苍凉,对玉门的印象是“石头大如斗,风吹石头走,”“一年一次风,从春吹到冬。”那时候,对于一个生长在山明水秀的内地的孩子来说,玉门实在令人恐惧。
  命运有时真会捉弄人,做梦也没想到,我居然会到玉门工作了,从此心中装着一个故乡的梦,打下了一个深深的思乡情结。
  那是二十四年前的冬末,在玉门工作的一位老乡告诉我,甘肃玉门有一个国营企业的子女中学招聘老师,条件是,只要能胜任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就行,半年实习期过后就能成为国家正式教师,爱人可以招为国家正式职工。为了这诱人的待遇,我去玉门了。
  告别了年迈的双亲父老,挈妻携子,依依不舍地走向了离家四千多里的大西北。
  上班的当天,迎接我的就是西北特有的“沙尘暴”。“黑风”搅得天昏地暗,沙尘扑面,大白天教室开灯上课。单位分配的两间土房子靠“大头炉子”取暖,初来乍到又不会生火,弄得屋里烟熏火燎,大人抹泪,孩子哭叫。
   第一次见识的玉门镇,仅有一座三层楼房,那就是刚去掉招牌的供销贸易大楼。寒风呼啸,大街上行人稀少。只有一条土街,那就是现在的建国路,坑坑洼洼,土没脚踝,从街东走到街西,弄得膝盖以下的裤腿全是灰土,不得不走一段就拍打一次。我傻眼了,一个镇政府的所在地,怎么会是这样?
   找不见哪里买菜,寻了好大一会才发现几个蜷曲着身子的老乡,用破棉衣包着几把干大葱,用破被子捂着一些土豆,萝卜。我问老乡,蒜苗、菠菜哪里买?老乡告诉我,这里没有卖的,土豆、萝卜、大白菜都在菜窖里,不到农历五月你就别想吃青菜啦。
   有一年春节,一个当厂长的学生家长,请我到家坐坐,中午吃饭,我真开眼了,餐桌上竟然有青椒肉丝。来玉门后的冬天再没吃到青椒啊!人家是大厂长,说是兰州弄来的。当时的我真是有辱斯文,竟把人家盘子里的青椒挑吃完了,把肉剩在盘子里。
  想家了,我真是想家了。可回去一趟,拖家带口,容易吗?写信呢,没有半个月收不到回音。那一年,老父病故,收到电报已经三天,急忙奔丧,走了七天七夜,赶到家时,丧事已毕。七尺男儿的我嚎啕大哭,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啊!
  遇到星期天,想带上家人四处走走,可哪里去呢!买辆自行车也得凭票呀。铁路以北,全是荒滩戈壁,向东走不到四0四就没有公园和广场,上趟玉门市(现在的老市区)往返需要六个小时。学校仅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插上高高的电线杆才能收到两三个频道,遇上恶劣天气,屏幕上雪花直闪。想看电影,单位一月只放映一次,电影院隔三差五放一回,两毛钱一张的票硬是舍不得买。想家了,我真是想家了!
  我开始谋划调动,不愿再呆玉门。可花的钱都打了水漂,无可奈何,我只有一边工作一边想家,思乡的情结越打越结实。
  星移斗转,二十四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玉门的今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玉门市政府的搬迁,玉门镇,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在三两年内突兀崛起。我的思乡情结,也随着玉门的变化,一点点解开。
  旧玉门镇的那个贸易大楼成了众多高楼的小弟弟,是那么的不起眼了。那条土街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建国路”。他的众兄弟玉关路、清泉路、祁连路、铁人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人民路两旁松柏、国槐成行,池中繁花缤纷。最气派的昌盛路,南至火车站,北到下西号,路旁小桥流水,既体现了城市的豪华又显现出农村的风情。公交车运行乡间,出租车如流似水。兰新复线穿城而过,连霍高速擦城而行,玉门火车站十对列车对开,候车室宽敞明亮。
  立交桥沟通了老城新城。最惹眼的玉门新城啊,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商业门点琳琅满目。市政广场苍松含翠,绿茵如毡;百花争艳,婀娜成趣;喷泉如瀑,不雨亦虹。玉泽湖公园,小桥斗折,曲径通幽;湖面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藻草牵连,野鸭凫游;老翁举杆垂钓,笑满眉宇;花丛间,蜂飞蝶舞,顽童嬉戏;亭台轩榭,靓男俊女相依相偎,卿卿我我。
  城郊的温室大棚里,四时果蔬品种繁多,黄瓜、茄子、西红柿,西瓜、草莓、人参果……。
  家庭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鸡鸭鱼肉和海鲜,青菜水果样样全。来了贵宾不用愁,可去饭店或酒楼,各处山庄供休闲,西北景色赛江南。市政广场,每年文化艺术节,好戏连台不停歇;家庭影院不买票,足不出户多逍遥……。好一个美丽的玉门,一个让人向往的玉门,一个让人安居乐业的玉门。
  玉门教书二十五年,我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小老头,也从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到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我教过的学生在玉门当老师的不在少数,他们一个个都成了教学的中坚力量,不少学生在玉门市的乡镇和政府担任着领导职务。二十五年,结识了一堆玉门朋友,和他们“谝闲传”,学会了几句不标准的“玉门话”,有时,模仿上几句,逗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学会了划玉门拳,知道了划拳要“拳拳不离大拇指”;学会了做“拉条子”,“揪片子”,“搓鱼子”;爱上了玉门小吃“凉皮子”,“烧壳子”。爱河南豫剧的我,还会吼上几句河南味的秦腔。
  我结识了好多玉门朋友。我那个农民朋友李老二,朴实憨厚。我刚到玉门时,他卖菜不识秤,论“把儿”,论“堆儿”收钱,现在竟然学会了给人家“短斤少两”,把蔫了的菜包在新鲜蔬菜里以次充好。我说你坑人,他说,这叫“市场经济”,还开玩笑说是跟我们河南人学的,你说气人不气人。我说他“当年穷得叮当响,现在穿的像乡长”,他眯着眼笑。
  李老二的儿子大学毕业几年就当上了什么总经理,给家里盖上了小洋楼。李老二承包的责任田种了“啤酒花”、“大棚菜”一年能赚六七万。于是就时不时的在我跟前显摆,把十六块一盒的兰州烟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说自己是老板他爹,种田“专业户”。还说你要装修房子时钱不够就言传,你想吃个鲜,不用买,咱种的“反季节蔬菜”啥都有。他说是想当年我借钱给他买过化肥,买过骡子,意思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向不爱言语的李老二,说起党的惠农政策,话就多了,说是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的好政策,俺农民富不了,你们工人永远是“老大哥”,我们农民永远都是“穷兄弟”。
  玉门的天变了,地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也变了,精神面貌更是变了。我对故乡的感情变了,对玉门的感情变了。我的思乡情结也在一点点打开。
  几年前,我的儿子毕业了,在市人民医院当了医生,娶了玉门的姑娘做媳妇。现在我们老两口也从城郊搬进了市内,告别了低低矮矮的土坯房,告别了烟熏火燎的“大头炉”,骑上了崭新的电动摩托车。老伴每月有近千元的养老金,我每月三千多元的工资,衣食住行都不愁。想和故乡的朋友联络一下呢,手机通话不过瘾,打开电脑,装上摄像头,面对面就可以聊天。
  前不久,碰上了我二十多年前相识的一位河南老乡,聊起天来,开怀大笑。过去咱们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是“老乡见老乡,天天喜洋洋”啊。老乡问我:“还想回老家吗?”我说:“不回了,玉门养育了我的孩子,成就了我的事业,二十四年的玉门生活,融入了我对玉门的情,对玉门的爱。这情,这爱,已经深深的印入心底,割舍不下,玉门就是咱的第二故啊! ”
   我像一棵树,从远方移来,服了玉门的水土,扎下了深深地根,吮吸着玉门的甘泉,结了累累的果。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玉门人,我还到哪里去呢?玉门就是我的归宿,就是我的家。我的心中彻底解开了那个打了二十四年的故乡结。
  
  
  
  
  
  心 结
  (散 文)
  
  
  团
  
  结
  
  学
  
  区
  
  
  
  聂 本 先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善待缘分 Re:心结 回复时间: 2009.07.13 21:23

    实质的情感-

------------------------
沙漠有水吗?沙漠会哭吗?只有伤心的人才能使沙漠哭涕!
所以我要善待感情,善待爱.找到自己的爱!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damolvzhou Re:心结 回复时间: 2009.07.16 23:58

    玉门,留给你的是写不完的情!

回    复    

回复人: 笋斜生 Re:心结 回复时间: 2010.07.08 19:44

    读老师的文章撩起我怀乡的思绪,一个在玉门长大的孩子如风筝一般飞在他乡,年年回乡年年有感触,那山那水那人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她容颜的变化,令我惊诧,从一个貌不惊人的乡下妹子变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我庆幸自己有一段玉门的生活,她是我生命中的一段感叹号!我爱您---梦在玉门

------------------------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