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行力的一些思考 |
关于执行力的一些思考
最近我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从加入公司到今天我始终再考虑我们现阶段最缺的是什么?最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后来我得到的答案是“执行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也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量和品牌影响力;而且我们有非常优秀的核心管理团队,特别是我们的何勇董事长的个人超强的影响力和超前的战略眼光,他是我们企业的“大脑”。何总也一遍遍的教导我们说要想个人有所成就,首先就是“选准项、跟对人”。那么我认为我们选准了也跟对了。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许多“问题”呢?比方说市场占有量的下降,企业利润的下降,人才的流失,我们的一些客户的流失现象。甚至有些我们的管理干部和员工出现一些消极的心态。其实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者说“困难”,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关键的看谁可以直面问题,找原因想办法最后到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经验,这样也就把“困难”变成了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新的契机和动力。
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我想我们的每一个人都会背诵我们的员工十大行为准则吧:
一:遵从企业使命,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服从上级,执行命令
三:真诚服务,感动顾客;
四:以自我的成长,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常怀感恩之心,牢记立身之本;
六:不动消极的念,不说消极的话,不做消极的事;
七:行为示范,能为人师。严己宽人,以身作则;
八: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九:最求完美过程,创造卓越绩效;
十:勤俭节约,爱物如己。
之所以把这个大家都知道会背的准则重新写一遍,是因为我们可以仔细的再阅读一遍,其实不难发现,假如我们的所有的员工和管理干部在这十条中能做到六条,我们的企业就能做到无往不胜了。再或者能认真的的把前三条做好也是非常成功的了,甚至每个人都能做到第一条也能成功。我个人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上面不缺核心管理团队,下面也不缺优秀员工,我们缺的是中间的“执行力”。
我去查找了书上对于“执行力”的定义,执行力: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到底什么是执行力?要是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当然是越细致越复杂越好,但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情况却正好相反,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最直接易懂,也最实用,尤其对企业的基层员工来说更是如此,管理大师余世维说:执行力即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平安公司董事长马明哲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关于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提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第二,你的核心竞争力靠什么来保障?答案都是执行力。”在战略意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企业只有有效地执行既定的战略,才能赢得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成长的机会,企业执行力的不断增强反过来也会促进战略制定水平的提高,这样企业才能在制定与执行战略的循环中逐渐的壮大起来。
执行力的三大核心是什么?一,人。二,战略;三,运营。管理大师说,人,就是用正确的人,不是把人用正确。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把事做正确。运营就是把事做正确。这三者是有先后顺序的。何总教过我们能力就是一件事的先后顺序。
一,对于用人来说每个企业每个任务每件事都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当正确的一件事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去做的时候,这件事基本上就已经成功了大半。假如我们选择的人不对,那么不光这个人的能力得不到发挥,我们企业也将为这个人而支付相应的成本。用我们店里最基本的一件事来说明,比如说今晚来了一位客人,他本身的素质就不高而且有喝醉了酒,来消费就是为了找个漂亮点的女孩聊聊天或者说消磨一下时间或者说满足一下虚荣心的,这时我们给他派一个高级的手法非常好的男技师(或不漂亮的女技师)为他服务,他会满意吗?结果就是这个技师无论多么卖力的工作都不能让他满意,甚至可能越卖力的给他服务他就会越不满意。再换一种情况,一个顾客是对足道非常内行的人,他的身体又是亚健康状态,他来消费就是来找健康的,我们给她派一个很漂亮的但手法一般的初级女孩为其服务,结果也是一样。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怎么样才能选择正确的技师去服务好顾客呢?顾客是一定的就像我们的战略是一定的一样,我们想要服务好顾客首先就是要了解顾客,在正确了解了顾客的需求的技术上,去派正确的技师对其进行服务,那么这件事就成功了大半了。对于我们的员工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员工,每一个员工都是我们企业整体的一个分子,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去选择和使用我们的员工。对于员工的管理来说,我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一定的,首先我们要深刻的了解我们的战略和任务,然后才能去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员工去执行。用这个思想去结合我们现阶段的实际工作,就不难发现一些我们存在的问题了。想要了解顾客就要给顾客去接触去沟通,站在顾客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那么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了解顾客。对于员工也一样。我记得何总有一篇文章是《团队是“泡”出来的》就是我们非常好的指导思想,我们就要不断的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渠道、方法、手段去和顾客去和员工沟通交流,特别是非正式的“泡”的方式去交流,非正式的往往更直接和有针对性,也更能让我们发现一些更真实的思想和想法。在这一点上我们做的是很不够的,我们的一些基层管理干部甚至根本就不了解我们的员工,员工的性格、爱好、思想状态、工作态度对这些一无所知,那么怎么可能出现一个好的管理效果呢?
我很认真的观察和分析了我们的员工,就是说为什么一些人个人的业绩做的非常的突出,可是让你给他(她)去做管理的时候却做不好呢?也就是在一个岗位上他可以做到非常的优秀,可在另一个地方却做的很差呢?何总给我们讲过想要“达及他人”首先必须“独善其身”!但为什么“独善其身”之后他却做不到达及他人?是他没有影响力。是因为“独善其身”之后他没有帮助别人的奉献精神,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员工个人非常的优秀,却不能带动其他的员工也能向他一样优秀的原因。不光没有奉献精神甚至有时让他吃一点点亏都不行。当我们要求员工去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们自己要能做到,其次要让员工认为这件事对他有利,不然员工之能是被动的服从,是产生不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所以我认为,员工无碍乎三类,为了钱的,为了名的(或者说发展空间),混日子的。好多时候我们把那些为了钱而做到了“独善其身”的员工放在了管理工作的岗位上,这样的人才是很难产生影响力,和帮助员工帮助企业壮大起来的。所以我认为用人首先就是考虑他能不能“独善其身”,然后是不是忠诚于这份事业和我们的企业,其次是考虑他的能力。用人之中有一个所谓的“冰山理论”,说人的价值往往90%都是沉在水下未被开发的,而浮在水面上的能力只有10%。就是说我们对一个员工的评价往往更注重这个员工的以前和眼下的表现,而忽视了这些人是否有能力处理明天的工作。所以用人我们还要充分的挖掘员工的潜力,通过招聘,筛选,培训,锻炼的办法把那些有用的人充分的利用起来。并建立起我们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训机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可以让现在在位的产生压力感,同时给后面的人才以努力奋斗的希望。现在我们的企业中人才流失的现象是很严重的,至少我们店是这样,一些很优秀的技师我们都没有把她们留住,其实我们的培训成本是很巨大的,我们的优秀员工的流失就是浪费了我们的成本,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反而帮助了我们的竞争对手。因为大部分技师出去我们的大门就又加入了另一家我们同行的大门。
二,战略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不是我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我所没有的能力,更没有说什么的能力。以我现在的水平只能认识到三点,一,战略的制定可以总结过去的经验,回顾过去的历史,特别是失败的教训(每一个教训都是我们花代价买来的),避免类似的错误。还有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把它们进行更好的创新性的发扬。二,战略是可以学习和复制的,学习和复制同行业企业或其他企业的成功战略是企业成功的捷径。三,我们现在的战略就是坚持走足诊医学之路,而且一定要走在别人前面。
三, 战略流程界定了企业希望行进的方向,而人员流程则界定哪些人该参与其中,至于运营流程,则是为这些人员指明路径,并将长期的规划分解成短期目标,以达成这些目标。
我个人的理解是,运营就是用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就是坚决执行战略规划。首先应该充分地理解战略,但无论理解与不理解都要坚决的执行,有意见可以等做了之后再说。
最近在培训课上曹斌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中医理论里面阴阳的理论,讲到了阴阳有两大属性,一是阴阳的相互转化性,二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我想到了阴阳其实应该还有一个属性,就是不可分割性。无论是针对大自然还是针对整个人体而言,阴阳都是和谐的才能有个健康的存在和长久的发展。比方我们把天 地分为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但是当天离开了地或的离开了天,那都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我们把人体上半身分为阳下半身分为阴,但上半身和下半身都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之所以要分阴阳就是为了能让阴阳更和谐,和谐是为了更好的持续发展。这时我想到了我们的标志图案,我想那就是一个阴阳太极图,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爱,和谐”,我想我们提倡的仁爱,其内在的含义就是要以“忠孝”来治企业,就像用忠孝可以治国一样,而“和谐”我们就是要阴阳平衡而做到“太极”甚至“无极”,所谓太极就是我们要成为“百年企业”,所谓无极就是我们要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然后我又想到了如果把阴阳的划分用在我们企业里,那又该是怎样的。比如何董事长是我们企业的大脑,是属阳,我们员工是身体的其它各个器官应该属阴。以何董事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又可划分阴阳,以优秀员工或小组员工在员工里也可又划分为阴和阳。关键点在哪里呢,在于怎样理解和应用。比如我们的人体就好像我们的企业是一样的,各个器官都相应的负责着各自的职能,相互的依靠又相互的制约,相互的提供动能又相互的消耗动能,人体是阴阳平衡为健康,企业也是以阴阳平衡为和谐。企业生病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拿给人体治病的理论去给企业医治。人体生病了有吃药打针手术的方法,那么企业也有吃药打针手术的方法。当然还是说我们的足诊,我们给人治病可以不吃药不打针更不手术,他的头疼我们不用按头,只要按他的脚就可以了。为什么?因为头和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阳一个阴,头离不了脚脚更离不了头,脚离开了头你说它会走路吗?头是高高在上的,脚是低低在下的,但从阴阳太极的角度去看的时候,那是没有高下的,因为它是和谐的是圆的,我们无论看头还是脚都必须从整体出发来看,也就是分割成个体是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让我想到了马教授的那句“三年见山是山,三年见山非山,再三年见山还是山”的话,见山是山就是不知道山有阴阳,见山非山就是分割了山的阴阳,见山还是山就是分割山的阴阳后又重新组合成全新的山。从大脑到脚要经过非常多的层层传达和层层的相互协调,从脚到大脑的信息回馈也是一样的。吃药和打针都是要花钱的,而且也是破坏性的治疗,按脚是最好的,我想是不是我们要该给我们企业“按按脚”了。病,也就是阴阳失衡,其实人之所以会生病多是因为一些不健康的饮食或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首先就是在健康的时候和亚健康的时候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有病”,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我觉得就是“危机感”,正如我们的“大脑”何总站的高看的远,他经常的为了我们而“头疼”,而我们这些脚却都觉得还优越着呢幸福着呢,我们没有任何“危机感”。我们的人体做的可比我们企业优秀的多。我在想我们企业的关键也是不在头而在于脚,我们要加紧锻炼我们的“脚”。人都说“天下无用是书生”,我哼哼唧唧的半天都是没用的话,下面直接说我的观点,我认为我们现在要做的:一,就是坚决执行“大脑”的命令,即使不理解也要先把“脚”迈出去。二,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当我们走每一步的时候“脚”是痛是痒都要马上让大脑知道。
我们的这么多店为什么有的做的好,有的做不好,就是因为有的充分理解了上级的命令并执行了上级命令,次之的是没有理解但是执行了,在次之的是没有理解更没有执行命令。说着说着好像又回到我的开车上去了,看来我只会开车啊,从上到下的命令传达就是要压力,只有压力还是不够的,要不断的监督执行再监督执行又监督执行,我们企业的现状是压力够了监督不够,一个任务下达没有监督基本上靠自觉的话,也就产生了理解的做好了(理解能力是有非常大的偏差的,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自觉的做了,剩下的就没有做。无论是做好的,做了的还是没做的我们都是靠监督才能知道的。在一个命令下达的时候,同时就规定出奖罚措施,同时监督机制跟进,同时避免朝令夕改和多重任务重叠。下达一个落实一个巩固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阵子全体学习李萍光碟的任务,任务下达好多天我们都没有学(借口肯定是能找很多的但结果只有一个),后来放了个三四次(自觉的看了,不看的也没有监督),再后来大家每人应付了一篇学习心得也就不了了之了。上面的没有来监督店长,店长没有来监督我们,就是这样。最后应付过学习心得之后也没有奖也没有罚,就这样虎头蛇尾的过去了。(董事长我只是拿个事例来说明一下,千万不要再罚我们了,不然我就没有办法说任何不好的事情了,假如您不容忍缺点那么慢慢您就只能听见好话听不见坏话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员工可以不照顾顾客的感受,只照顾好店长的感受?是什么原因让店长只用照顾经理的感受,而不用照顾他的员工的感受?是什么原因让经理只用照顾总经理的感受而不用照顾店长的感受?我认为是只用对上负责不用对下负责的“官僚主义”造成的。我们不断的细分阴阳越分越远,最后我们不但孤立了“大脑”,而且我们也孤立了我们的“脚”,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起我们的循环机制,把这种对上负责的现状改变,我们才能把我们的阴阳太极做成圆的做成和谐的,我们的绩效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惯性越大,动力越大,速度越快。店长对员工越负责员工才会越对顾客负责,员工对顾客越负责,顾客才能对我们的利润负责,利润最后又回到了我们的整个企业上来,对我们的整个企业负责。何总我上面的话肯定是说的太过了,请您原谅我的年轻,但是我还是想说,期望您多抽些时间来给我们的按摩师以非正式的形式聊聊天说说话,听听他们的声音,检查一下您指定的店长的工作,但不要只给那些你认为有能力的会说话的聊,更需要给那些不会说话的没有能力的聊。让我们“脚”部的信息回到您的“大脑”,然后,您一定不要针对性的批评我们的店长,你要批评“脖子心脏肝脏或者胃”,这样就可以让下面的信息回到上面去了。然后你再根据路的状况脚的状况调整和制定战略,那样你的战略才会是“脚”最愿意接受的战略。
“家和万事兴”,愿我们的新家园更加和谐!更加的快速发展!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木水 |
Re:关于执行力的一些思考 |
回复时间: |
2009.03.31 11:02 |
|
企业员工提好建议是当家做主的表现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