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翩翩起舞的蝴蝶 收藏:0 回复:4 点击:3172 发表时间: 2008.10.15 18:18:42

论“差别”


   近日读易老师《闲话中国人》的“家庭”一章,终于搞清了“堂亲和表亲的差别”,遂将一点不成熟的见解记了下来。
  
   易老师在这一章中列举了很多例子,以说明堂亲和表亲的差别。这些例子在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而且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意或被迫地亲堂亲而疏表亲。但通过易老师拨云见日式的点拨,我才由此及彼地顿悟:这种错误的“家伦理”(易老师语)观念,其实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遗留。
  
   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是什么?重父轻母。也就是说,同样是家族成员,父族就比母族地位高,父族的成员就比母族的成员受重视。一个由百分之五十的父亲的基因和百分之五十的母亲的基因(当然,真正的百分比也不一定是各占百分之五十)的人,就会与父族中的人比较亲近,而不是与母族中的人比较亲近。这种亲疏意识当然是父族成员有意培养和灌输的,为的是让自己的小鬼从小就明白:你是咱家的人!
  
   他(她)是你家的人?谁说的?只要他(她)和自己的娘沾了边,他(她)就不仅是你家的人,也是“他”家的人。现在虽然已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了,但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大多还保持着那种不科学的“家伦理”观念。所以,这种原始的文化遗留,依然在左右着我们的思想。
  
   当一个在错误的思想环境下长大的父亲,告诉他的孩子:叔叔要比舅舅亲、姑姑要比姨娘亲、堂哥要比表哥亲,甚至是爷爷要比姥爷亲(这又涉及到“男女之别”了)时,这种文化遗留的效果便凸显出来了。谁告诉你爷爷要比姥爷近了?他们在遗传学层面没有任何差别。他们分别遗传给了父母百分之五十(匡算)的基因,父母又分别遗传给了你百分之五十(匡算)的基因,所以你身上至少有他们百分之二十五的基因——也就是说,在遗传学层面,你与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距离大体上是一样的,无所谓远近。可为什么表亲就是不如堂亲呢?因为父系社会的族群观念完全颠覆了母系社会的族群观念,让“亲”变成了“疏”,让“主”变成了“次”,让“近”变成了“远”。而封建社会中的“家伦理”又对父系社会的观念“照单全收”了,所以母族就“怎么也翻不过身来了”。
  
   其实,人与人、家族与家族之间是不可能没有差别或取消差别的。从很大程度上看,差别就像是火车票。你是坐软座还是坐硬座、是享受站座的待遇还是享受坐座的待遇、是睡卧铺还是当沙丁鱼罐头……凡此种种,皆由那张“票”来决定。如果你老兄碰巧倒了霉了,混进了脏乱差的“普通车厢”,那对不起,您就得“站着”或“蹲着”。
  
   由此可见,人活着,多半是为差别活着,或者是为改变差别活着。改变差别的方式数不胜数,但要想从“根”上变过来,还要靠武装变革或思想变革。在此,我无意于谈论武装变革,因为武装变革远没有思想变革的意义大。当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某次整体性的思想变革中实现了地位的转变(比如参与“五四运动”的人),也即是发生人与人差别的转变的时候。比如,“士农工商”等级的确定,让同样是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们有了贵贱之分;比如,“新文化”运动,让一批习惯于摇头晃脑教“四书五经”的学究,一夜间成了麻痹人民思想的人;比如,“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让一批以卖鱼卖虾为生的“投机倒把”者,变成了拥有千百万资产的企业家……这就是差别。
  
   我无意于改变甚至颠覆“差别”意识,因为差别即是秩序和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差别的社会就会乱套。不管是家族的差别还是个人乃至性别的差别,其本意都是划定界限、明确等级,只不过界限一划定,人们往往就习惯于“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等级一明确,也就有了贵与贱、贫与富。其实呢,差别是人定的,差别也即为某些人疏远和亲近某些人的理由与标尺。门第、内外云云,不过是幌子或借口。
  

------------------------
翩翩起舞的蝴蝶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论“差别” 回复时间: 2008.10.15 21:30

    亲之属尚有差别,"亲"之情已然淡化……

回    复    

回复人: 苇海放歌 Re:论“差别” 回复时间: 2008.10.16 06:55

    我首先赞同:“差别即是秩序和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另外我想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堂”“表”的称谓将失踪。孩子对家族和脉系的观念也在改变~

回    复    

回复人: 寻梦之旅 Re:论“差别” 回复时间: 2008.10.16 21:40

    所谓差别只在于人之一心。
  
  心存则存,心变则变。

回    复    

回复人: 弄墨无文意 Re:论“差别” 回复时间: 2008.10.20 19:08

    现在而今眼目下而言,亲戚之亲无非是血缘关系而已。真正的亲,要大家经常串门,要多走动才亲。
  
  其实传统的观念爷爷比姥爷亲、奶奶比姥姥亲也是不无道理的,原本的亲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近,而是有事实为基础的——原因在于子随父姓、子随父居~~~~~说白了,就是对孩子真正的养育之恩父亲的家人尽心要多些~~大家相处的时候也多些~~而在于倒插门的男人亦然~~

------------------------
既能出口成脏就可出口成章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