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感[转载] |
:北水
关于灵感
灵感发自热爱、沉迷。是天性赋予的,与生俱来的。它可以在看书时,在吃饭时,在发呆时,在厕所里,在交谈中灵光一显。灵感所至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上乘的作品不是画出来的而是自己流出来的,是“自我”的尽情释放。创作中的最佳境界是无为而为,当你有所为时就会被目标所控制,就会失去乐趣,无法放松自己而专注。正所谓自然而然,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创意。如果能做到如此,剩下的就是完善自我。
关于原创
严格意义上的所谓“原创”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原创,无非是把你吃进去的东西嚼碎了再吐出来,东西还在,但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嚼的越细越原创。吐出来的东西就是你的原创作品,吐的方式就是你的技巧。用何种方式吐在于你的喜好和习惯。如果你只做了一个吐的动作而没有吐出来,那就是一个空洞的原创,只有技巧没有内容。
关于当代性
绘画的当代性不应该是对思想、观念、社会问题的图解和注脚,应该是流露。让它蕴含在作品的精神之中。对当下流行、时尚的观念潮流的表达、批判、模仿未必就具当代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成为过眼云烟,失去存在的价值。而身处当下的你,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命的体验、本真的感知、表达心灵的作品,才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当你的生命消逝以后,另一个生命在路上遇到它,一样会感到震颤或温暖,就象是阳光,会温暖或灼烫曾经活过的每一个人。
关于艺术
我们为什么要艺术,为什么要从事艺术创作?抛开我们都知道的表面的所谓道理,潜意识中,应该是对生命虚无的一种抗争和自我心灵的表达欲望。在没有意义的生命中寻找点意义,让我们的生命有得以继续的理由,也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终极的去处。艺术,是生命个体努力表达和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和其他生命的不同的一种方式。可我们能有多少不同呢?一切都将徒劳,我们终将平庸,可又别无选择。
关于我的作品
我的精神、观念存在于我的血液中,它是我血液的一部分,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让它通过我的指尖,流到画布上,物化为我的所谓艺术。而不是口头上的言说。因为你自己的血才是你的艺术,而不是你的汗水、你的唾液、你的洗脚水。我的大多作品都是以生命个体对生命的内在感受为主线,以鱼作为图式符号或直接以油画材质本身的物性和单纯的色彩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关爱、无奈……,画面厚重、忧郁、诗意,直指生命本质。我很不情愿用文字语言来阐释我的具体作品。决非不屑,而是我缺乏这种“言语”的表述能力。不是不能说而是一张嘴就觉得不对劲,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表述,不能说服自己的话,说出来会于心不安。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表达,我最习惯也最善于的表达方式。任何的转换都会损失和伤害原来的完美和充分。因为“绘画”和“言语”是两个领域,是两种不同的语境。两者不能完全对应。我对喜欢我作品的朋友表示歉意,我只能说,用你的心灵去感知。
2007.3.3于北京实验环铁北水工作室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高尔夫 |
Re:关于灵感[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8.08.21 06:55 |
|
文/北水
关于生命。
对于我来说,这个命题又大又好笑,就象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仰着头说我要谈谈宇宙,也可能它从井里的一粒沙子上发现了宇宙的秘密,我一直在寻找这粒沙子。也许你会说,在这个物欲的时代寻找生命的意义就是浪费生命,然后捡起地上的大牙。我想,每个人都曾在心里无数次地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也就是高更曾做为自己作品的名字,现在已经臭街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无聊的问题折磨过我们每一个人。也许,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来的本能,也许这是上帝所设的谜题,答案在生命的背面。三十多年过去了,问题仍然存在,答案依然不清,我依然悲观着,依然积极地生活着,劳作着,惟有此才能浪费掉我们那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也许惟有此才是生命的意义。
关于死亡。
一个可笑而又可怕的谜题,同时也是一个答案。它是我们生命里的最真的真实。其实,生命到来之时它就已经悄悄地开始了。从童年时我就对它充满好奇,不停地进行思索和探求,也许为此是为了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让我生命里没有恐惧。我们每一天都在成长,同时每一天也都在失去,失去青春、失去时光、失去钱包、失去你心爱的手机……然后,死亡是你最后一次失去也是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失去.你还会为失去一个电话号码而忧伤吗?……
关于艺术。
对于我来说,内心的表达,并不需要太多的色彩,因为每一种色彩都有自身的内涵和表现力,我只需根据我的内心,慎重地选择和发现。
我现在的作品在色彩上只选择两到三种,正如殷双喜先生说的那样:“圆桌上的芭蕾”,就是为了充分体现单个色彩的冲击力、表现力和色彩本身所蕴涵的深意。这种表达方式既具挑战性又具独特性。
在我最近的作品中,观者首先感到的是色彩的冲击力,其次是油画材质的物性之美,然后是技术上笔法(刀法)的力度,最后是画面扑面而来的悲剧情怀。
我可能一生追随自己的心灵轨迹,但不会只保持一种艺术样式。因为风格在于心灵而不在于样式。艺术样式将随着探索的深入而阶段性的发展变化。我不会刻意地保持某一种样式而进行量的积累,也不会刻意求变。我知道会变,但不知到何时变,一切将跟随心灵的轨迹,听从命运的安排,等待某一锲机的到来。
对世界的触角伸的越深,世界就越遥远,我们就越迷茫和失落。对社会的改变,艺术显得虚弱无力。如果艺术不想成为政治的工具,不想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玩偶,不想去影响社会,只能是一种自我的宗教,一种内心需求,一种关照,一种体验,一种表达,一种逃避,一种自慰,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
我不想以影响社会,批判社会为己任。我只想关照心灵,关照生命的存在,在个体的自我体验、探寻中寻求人类的共识。
艺术不是我生命的全部,她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更愿意一天一天地生活,一天一天地感受生活,用艺术关照灵魂,用生命感受生命。
关于生活。
背着一包书,怀揣着三百块钱和一个艺术家的梦想,走在北京西八里庄的公路上,已是下半夜的光景,已看不见除汽车以外的其他“动物”。秋风瑟瑟。那一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来到北京。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没有停止过我的脚步,无论对于生活还是自己的艺术理想,我都全身心的投入着,孜孜以求地劳作着。从父辈的身上,我早已深深地知道对于我们这卑微的生命,惟有劳作才是人生唯一的正途。
2006.4.26 于北京798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