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闻中的《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闻中 收藏:0 回复:0 点击:142 回复时间: 2003.11.07 12:15:05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思想史上的“尼采症候”
  
  
  作者:(北京大学)王岳川
  
  
  对尼采的正面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尼采生命的另一个被压抑的部分却很少有人研究。彼得斯著《尼采兄妹:一个德国悲剧》(张念东,凌素心译),最近出版,使这一领域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集中的展示。作为一位美国学者,彼得斯的笔端展示出鲜为人知的尼采的另一个侧面:尼采开启了释放破坏之力的潘多拉盒子,但是放纵的生活使尼采身患性病并使他晚年性病暴发而陷入脑瘫和疯狂。作者以相当犀利的笔锋揭示出尼采崇拜活动中最高教士--尼采之妹的各种表演:使得尼采狂热崇拜分子涌向魏玛朝圣,进一步使尼采成为希特勒及纳粹党徒利用的工具,尼采在这场崇拜的闹剧中也由超人沦为非人。
  1
  在弄清尼采和他妹妹之间的若干思想纠缠问题之前,我们仍必须尽可能全面阐释尼采的主要思想脉络。因为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尼采对20世纪的重大影响使他可以同黑格尔、克尔凯戈尔和叔本华相匹敌。他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没有他和他的著作,20世纪的思想舞台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同样,尼采批判和自我批判,怀疑和自我怀疑所造成的精神分裂和疯狂,预示了20世纪现代思想者的悲剧性结局。他率先为自己的思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现代文化的病症颓废症和衰弱症地批判,使尼采不再把时代得到拯救的希望寄托在悲剧文化的复兴上,而是寄托在超人的“改进人类”上。尼采的这一思想轨迹清晰地反映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可以说这是他全部著作的一个基调。在尼采看来,希腊艺术中,狄奥尼索斯的狂喜被阿波罗的形式所束缚并以这种方式被从衰弱无力中拯救出来。因此,悲剧是从酒神的合唱中产生的。但是,希腊启蒙哲学的批判精神张扬理性主义,以及苏格拉底的对话式的纯问题分析精神,成为了悲剧乃至一切文化的敌人。苏格拉底精神即一种科学地限定的世界观使西方文化变得肤浅。应该说,《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在内容上几乎容纳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尽管这篇令人吃惊的论著出自于一个精神即将崩溃的、徘徊在疯狂边缘的思想者之手。对尼采而言,生命实质上是权力意志,即感受到支配自己和支配未来的意志。权力和重新估定价值本身就是善,因此,没有终极和至善,只有人和物以及问题的永远循环。孤独的个体自己掌握命运是第一部的论旨。个体将不再希冀获得他人的帮助,更不可能指望超越。尼采想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查拉斯图拉的教诲,人在成为先知的信徒的同时学会理解自己,并力求在神死以后,自己成为超人而生活。对“永恒轮回”的吁求,使得尼采坚持:一个孤独者无论走到何处所经验到的都只是自己,这样,个体便超越善恶之夕,因为善恶皆需要某种绝对的判断标准。于是人生活的世界只是偶然的、机遇性的。恶原本也是善,肉欲为人诅咒但其本身却无邪而自由,权欲摧毁文明,对于超人却是恰当的行为。世界上伟大事物轮回,渺小事物也轮回,所有的一切最好的和最坏的都一起回复。于是,永恒轮回学说是一种“酒神信仰”。超人把自己的生活变为美妙的整体,他在证实自己存在的过程中也要证实一切:现在的、过去的、将来的,达到自我完善的人,出于自身的圆满和欢娱的时刻而要求永恒轮回。
  在精神错乱的最后四年中,尼采以疯狂的创造力全力写作,写出了《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瞧,这个人》和《尼采反对瓦格纳》,以及未完成的遗作《权力意志》,构成了尼采哲学思想的晚霞。晚期著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重估一切价值”,以“批判之锤”评估旧有的一切偶像(真理)。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政治的批判,是尼采“未来哲学的序曲”,也是通过“道德谱系”使人窥见到一种新真理。而这也就是陈旧真理行将灭亡的末日一一偶像的黄昏。晚年尼采终于从消解的怀疑否定走上了重估和建构的新路。对虚无主义--颓废的逻辑的分析,使尼采坚持,虚无主义的最高形式是这样的认识:任何信仰,任何信以为真必然是错误的,因为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世界,有的只是未来的假象。存在本身没有意义和目的,只不可避免地轮回,没有终结,永恒轮回,这是虚无主义的最高形式:永远虚无。正因为虚无主义是颓废的一种后果,因此人们不能阻止一种衰败过程,重估价值是在将来取代那完全的虚无主义的一种运动,它以虚无主义为前提,它只能趋向虚无主义和由虚无主义产生。
  尼采在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中设定新的价值,但新的价值在“现代性”危机中似乎越来越难捉摸,时代预言家也被不少人看作是哲学破坏者,虚无主义的诊断家被看作最大的虚无主义者,这恐怕是尼采始料未及的。或许正是这样,尼采自称是时代“继父之子”而非“时代之子”,因为在他20年写作生涯中他从未获得过所处时代的恩惠,相反却遭到各种攻击和打击,因此,他也以更为决绝的态度加倍报复自己的“继父”,使之在尖锐的现代批判中,在虚无的揭示中,在基督教的揭露中无藏身之处。
  2
  应该说,彼得斯的著作使我们在正面评价尼采思想成果和审定尼采思想有价值成分的同时,注意到问题的另一面,即尼采以其“炸药般的思想”不断膨胀为数量巨大的书和论战文章时,尼采的思想却被纳粹用于政治和战争的目的而广泛挪用和有意误读。他的思想在二战中曾使得德国士兵在战场上捧读尼采著作,并引发了当代学界探讨尼采应对两次世界大战负什么责的争论,而且这一论争至今没有定论。
  要探讨尼采最担忧的事情是什么并非难事,因为,当尼采病魔缠身而终于肉身终结之时,却被宣布为已经超凡入圣。他曾说过的话于是成为自身的谶言:“我最怕的是,有一天把我圣化……我不想当圣徒,宁愿当丑角……也许我就是丑角。”--在尼采妹妹伊丽莎白的鼓吹下,尼采被人们捧成了自由精神朝霞的宣告人,吹捧为法西斯主义之父。因此,彼得斯的意图凸现出来:尼采和他妹妹的生活道路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尼采是一位疾病缠身、形容憔悴的天才,精神崩溃和疯狂成为晚年尼采的生命写照。而他的妹妹却在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的德国文化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她可以用尼采的名义讲话,可以全权阐释尼采的哲学思想,甚至瑞典学院的德国学者三次提名由她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她在接近90高龄去世时,德国报界称誉她是“德意志事业”的先驱,“欧罗巴的第一女性”。而希特勒亲自参加了她的安葬仪式并献上了一顶桂冠。
  将一些大胆的观念、权力的意识形态、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有相当的中介过程,但是在这种造神活动中,却使得尼采的思想逐渐变形。在这种变形的传播中,尼采思想也受到了无情的阉割和丑化。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洞察到伊丽莎白在有关尼采传奇的问题上所起的无可挽回的恶劣影响,没有看到她对尼采思想有意误读中的极端政治化的策略,以至于她将尼采的思想庸俗化、反常化,并最终使尼采的思想走向反面--由超人沦为非人。这当然不仅是尼采命运的悲剧,也是任何学术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悲剧。
  也许,这就是这部《尼采兄妹》叙事背后所要告诉我们的尼采思想阐释的悲剧意义吧。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