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棋风如画
第一眼读到雪轻旋的《红尘声色》,有被照耀的感觉。这是篇了不起的文章,与其说它是散文,不如说是诗歌。
这文的诗意厚境已经被暮寒演绎得无话可说。
我对此文的评价是----潋滟不绝,扬阔不惊。
很明显,我不想再从这文的诗意厚竟上捻词造句。我想说的是雪轻旋的文字语言。
刚刚写到这里的时候,刘翼莹恰恰给我发来了雪轻旋的一组小诗。这更加让我有说几句的冲动。现摘这首小诗如下,一并楼上的文字,共欣赏。
半生缘
作者/雪轻旋
一.
时光瘦下来
雪在回乡的路上慢慢忧伤
注定一些洁白 要在
一个月华凝尘的季节
散去
不说怀念 不诉离殇
只闻去雁声声
你 就缩小成我眉心的一粒红豆
二.
风月 杯水 青鸟 斜阳
蓝的音乐独自流泻
淌湿一面寂静的墙
有风自心海起
我如浪 把秘密藏进一朵起伏的花里
你不来
夜夜波涛向南倾
思念 丝丝入海
三.
与尘对坐
一缕烟 是寂寞与寂寞的距离
窗外 二月寒风把心事裁剪成段
我取最细柔的部分 留给你
不要辗转不要轮回
今生的渡口
若能赶上那一方舟
无人 已是相遇
四.
夜失眠
风将我饮下
许多精彩的华章也陡然流逝
有一种相思却一直醒着
沾水墨 说一路潮湿的话
只念一回顾
半生缘 换了一世的沧桑
微斯人 我与谁归
这是纯粹诗歌的语言,我找不到一句废话,甚至一个闲字。文字咬得很紧,没有一点游移。语言没有一句生造,更不见多华丽,简单字词的相互碰撞摩擦传递,生成一连串的清澈又浑厚的美。每一句都不是经典,连垒成篇就是精致缜密,这首诗的第三节是全诗的“腰”,(关于诗歌的“腰”,我在其他的地方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多说)。在这个发力源上,诗歌在情致上被凝结,前后的排说都从这里出去,又从这里经过,于是整体的流动就“潋滟不绝”。稳稳当当的用语,清清白白的文字,干干净净的叙说,使得不绝于涌的诗思想“扬阔不惊”。
回到雪轻旋的《红尘声色》上来,这篇散文诗组,独立地看任何一篇,都是微型精品,各自独立,各自完整,这是全篇构意的缜密,自不必说。语言上与他的诗歌还略不同,诗歌的语言我刚刚说了,很紧,没有一点游离。而《红尘声色》的语言显得更加舒缓,有节奏,有漫延势,在圈定的范围内,付与更多的逻辑动作。这是因为两者要表达的内容不同,作者诗歌的语言是为了抒送情感,散文诗的语言是为了生发思想。所以目的不同,采用的语言排列方式就会不同。这是用文字来驾驭情感和思想的真能力。
我想我们在阅读雪轻旋文字的时候,慢慢感受那些在轻柔内力的作用下涌动而出的情感连带和逻辑连贯的语言风格。这对我们不单是一种读感上的享受,也让我们对于“内容与表达”的认识和学习加大一些领悟。
我很少赞美一个人,最多的是赞美一个人的文字。今天拜读雪轻旋的诗与文,让我禁不住连带着要赞美这诗文的作者。这诗文值得赞美。你,值得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天堂雪音乐文学论坛」★
点击 http://mqsx.5d6d.com
------------------------ 临风一捻.衣上云烟.忽把当初写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