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翩翩起舞的蝴蝶 收藏:0 回复:3 点击:5534 发表时间: 2008.07.16 18:07:14

选 择


   几年前,一位参加电视竞赛的选手抽到了这样一道演讲题:如果让你到一座荒岛上生活一年,要求只能带一本书、一个人、一件工具,你各带什么?那位选手的演讲内容我当然早已忘记了,不过这道题本身倒值得认真思索、细细品砸,因为这简简单单的三件东西,便足以构成一个基于“生存需要”的思维框架;而这个看似过于简单、过于脆弱的思维框架中,恰恰隐含着一种最现实的禅意。
  
   我相信任何乍听此题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异想天开”:带一本书、一个人、一件工具在一座荒岛上生活一年?开玩笑!是开玩笑,但假如我们用一种认真、冷静的态度审视一下这个玩笑,也许能审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只能带一本书意味着我们要在精挑细选的基础上将想要读的书层层过“筛”,仔细想一想哪本书(这时当然不能带金庸小弟和琼瑶小妹等人的大作)值得自己用一年的反复品味、有哪个人能够陪自己度过这独特却可能索然无味的一年、有哪件工具既能够保证自己和另一个人在一年中不至于被种种意外夺去性命又能够保证吃饱、穿暖。我坚信,最终“脱颖而出”的那本书、那个人、那件工具一定是在那个“远行者”看来最重要的,而能够在众多的书、众多的人、众多的工具中各选出一本(个、件)最重要的来,就意味着那个人必须对周围的一切进行再认识,对自身进行再认识,认识到对自己来说何为“必不可少”。
  
   在平日,很多人总是像蜜蜂一样奔波在“花丛”中。那些“花”声称自己离不开每一只“蜜蜂”,事实上,少了几十只蜜蜂,“花”照样能将“花粉”传出去。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一两次当然可以,但人们如果长期无法证实自己是否为人所需、他人是否为自己所需,便极容易迷失自我。这样绕来绕去,谁也说不好谁对谁更重要。因此,这道题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头脑瞬间冷却,细细思考一下生存的“底线”是什么,一批批X经理、X总们对自己来讲有多重要,这种摈弃式“流浪”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毫无疑问,经过一番削减,最终的答案就是那么简单,而简单的答案中往往蕴藏着相当深刻的哲理。生存的“底线”并非鲍鱼而是能充饥的植物,重要的人并非掌握着“生杀大权”的老板而是能安安稳稳陪自己在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呆一段的那个人,这种摈弃式“流浪”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获得一个思考的机会。思考曾经总是那么难,有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障碍在干扰着我们,令我们在左顾右盼中被困在了真理与荒谬之间的“灰色地带”。可是,人的头脑一旦遇到一种极具挑战性且必须“面对”的选择,就会立即恢复应有的判断能力及选择能力,而且判断与选择的结果往往比正常情况下的结果更理性、更正确。
  
   突兀之于选择,往往是使头脑冷静下来的契机。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选 择 回复时间: 2008.07.16 23:26

    思路很敏捷,深入待时日.成长成长!

回    复    

回复人: 晴雨西子 Re:选 择 回复时间: 2008.07.17 15:27

    选择中可窥智慧.:)

回    复    

回复人: 苇海放歌 Re:选 择 回复时间: 2008.07.19 23:42

    人们所缺少的正是这中"复杂"的思考.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