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家国大爱何须肉麻粉饰?
前些日子,《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发表了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撰写的“词二首”。在《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一词中,王兆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地震遇难者“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引发群众反感。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一些人还是以陈旧的思维方式,浓重的御用情结,拿灾民们的伤痛邀功请赏,不能说不是现代中国文化群体的悲哀…… [我说两句]
刺耳:兆山一出手,大地抖三抖
先来见识见识原作。
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
一位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遂发出如是感慨——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钗头凤·川之吟
山青秀,水碧透, 峰塌须臾河毁骤。城飞歌,乡飘乐, 楼崩灵折,村消屯破。 祸。祸。祸。
国殇忧,八方吼, 令发京城动九州。红旗烁,军歌越, 救川举国,不弃一个。 魄!魄!魄!
众怒:灾民有多苦,兆山有多虎
就在余秋雨传话那些地震遇难孩子已经成了“菩萨”,并会一直佑护中国的同时,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先生又在《齐鲁晚报》副刊发表了关于遇难者的惊爆诗作。看过王诗,真有点像听一个“道士”在“驱鬼捉魂”![我说两句]
■ 请别再伤害灾民的心了
作为一个亲历灾难的成都人,我看到这两首词真的忍不住想请问王先生:你有何资格代表灾区的亡灵发言?“纵做鬼,也幸福”?你死过吗?你感受过地震中丧亲的痛吗?不是我们不爱国,但如果能让远去的亲人留下,我想我们宁愿没有奥运。不是每个人都生而鸿鹄,我们只是平凡人,我们只想过平凡的人生,和我们的亲人,一辈子。地震让每个人都在大加感慨,或许是因为地震震碎了我们的心灵,同时也震坏了你的脑子。 [腾讯网友·家住四川][我说两句]
■ 有一种感觉叫肉麻
作者强调“天灾难避”,我只是个“打酱油的”,怎敢有意见?但作者以死难者的口吻,歌颂党国领导的救灾善举,我倒是有点疑问:你还没死,是站着说话的主儿,凭什么来当废墟下的冤魂“代表”?见过矫情的,没见过这么矫情的!我国是一个在舆论导向上讲究“以人为本”的国家,大灾之年哀痛未平,就急着“坏事变好事”,“代鬼填词”的“王代表”,是不是在“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腾讯网友·章立早][我说两句]
■ 冷血的御用文人,你让我感到恶心
“纵做鬼,也幸福”,闻此言,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我不知道山东的王词人是如何感受到地震废墟下亡灵幸福的,也不知道数万鬼魂是否会发出如此幸福的自述,但我知道的是,失去儿子的父亲,失去女儿的母亲,失去丈夫的妻子,直到今天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伤痛里……[腾讯网友·杨过] [我说两句]
冷眼:犬儒“多幸福”,万民“同欢呼”
■ 废墟下的“幸福鬼”自述出中国文人的丑陋
柏杨先生笔下的中国人是丑陋的,然而,笔者则认为丑陋的中国人中最丑陋的是文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一些人还是以陈旧的思维方式,浓重的御用情结,拿灾民们的伤痛邀功请赏。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是一个文明的国度,国家主席和总理的平民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他们的亲民爱民敬民的举动更是深受国人爱戴。在这样的现实下,一些文人还未走出传统文化的樊篱,不能说不是现代中国文化群体的悲哀。[详细][我说两句]
■ 谁在光大中国传统的“马屁文化”?
王兆山的“江城子”充其量是现代中国文人令人肉麻的无病呻吟,是对传统马屁文化的发扬光大。他们的呻吟声,在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面前显得是那样的丑陋,显得是那样的龌龊。如果在地震中死去的人真的有灵魂,当他们读到王兆山“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词句时,是不是会向这个自以为聪明的作家索命。[详细][我说两句]
■ “犬儒化”的中国文坛一地狗毛
看看当今社会,犬儒主义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知识阶层的一种生存策略,尤其是文人,他们在体制权力和市场资本的双重倾轧之下,个个都趴伏在权贵脚下啃着施舍的骨头,吃饱了就替主子看家守舍或是哼着主子们喜欢听的赞歌。看来中国的犬儒文化渊源流长,犬儒文人前仆后继,绵延不绝,放着尊严不要,净干些为人狂吠的勾当,真可谓中国特色。[详细]
回声:大家都来和“王主席”比才华
江城子·和王兆山
(作者:长安浪子)
天灾临世万民苦,孤儿啼,寡妇哭,中华儿女,含泪共祈福。十三亿人相扶助,此天劫,吾共渡。
兆山拍马悦官府,丧汝心,忘汝祖,尸海死寂,亡灵怎欢呼!显示器前网友怒,恨不能,碎汝骨!
江城子·和王兆山
(江苏网友)
千里蜀川万灵哭,山河碎,万般无,白发垂髫,声声入心处。家破山河重新铸,告亡者,勿酸楚。
人民同心抚遗孤,未亡人,王兆山,不知冥间,作协缺人无?黄泉路上尚孤独,带兆山,去陪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