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风清雨扬 收藏:1 回复:1 点击:6362 发表时间: 2003.11.05 02:31:49

春秋战国与思想自由


  
   思想本是人生中最为活跃的内容,但这主要看是处在什么样的年代,处在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之下。处在专制时期,思想固然还是思想,但活跃却是绝对的不可以,一活跃就成为犯罪。
  
   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文化是创造的时代,后世文化主要是补充的时代,但真正能有思想自由的历史时期,却只有春秋战国,这个理论创造者——思想家的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的文化特色,就是天下大乱,百家争鸣。虽然大乱却不是大倒退。不象是近代那样,一乱就走向破败,腐朽而是乱中有治,乱中图治。在学术方面,更是百花齐放。先有孔墨之争,孔门弟子三盈三虚;又有荀,孟之争,儒分为八,主流其二。儒家之外,还有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名家,农家,阴阳五行家,流派纷呈,各显异彩。
  
   这是一个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共鸣的时代,没有争鸣就没有共鸣,不鸣则已,一鸣就成为世界的一大文化奇观。
  
   春秋战国时出现的文化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发展,呼唤着新的理论的出现。
  其二,各国诸侯为了拉拢人才,以达到独霸天下的野心对各种学派采取宽容的姿态。
  其三,是那些思想家主观意识上没有顾虑,也没有被某种权威压迫的感觉,自己就是权威,自己创造的理论就是最好的,而最好的理论自然也就是最无所顾忌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宽容气氛是最为难得,也是最为重要的。先秦诸子,并非个个官运亨通,不但官运不好,而且命运艰难。连孔夫子这样的圣人也只好东奔西顾,饿扁了肚皮,终至一生投靠无门,只能以授徒为生。但这并不说明社会歧视他们,只能说明他们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没有把自己的身价降到为当权者扇扇提靴的水平。做官的希望不大,但受迫害的也几乎没有几个。汝等只管讲汝等的,讲好讲坏关系不大,诸侯们能否听懂关系也不大。
  
   例如孔,孟到各国游历时,大多受到诸侯们的热情接待,平等求教。对于一个思想家,这样的机遇,就是在后世的昌盛王朝也难碰到。
  
   先秦诸子中的代表人物遭横死的人不多,一位是吴起,但他不以学名世,他是兵家的代表;一位是改革家商鞅,他是中国历代改革家中最具影响的历史先贤;另一个就是韩非了,秦始皇最信奉他的理论,但最后还是听信谗言害死了他。
  
   可惜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灿烂辉煌的现象,随着中央专制集权的秦王朝的兴起而过早的结束了,又随着汉武帝董仲舒君臣搞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彻底终结。以后虽然也有过几次文化高潮,但如春秋战国一样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时代,直到晚清灭亡,也再也没有出现过。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风清雨扬 Re:春秋战国与思想自由 回复时间: 2003.11.05 02:47

    一点补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漫长历史里另一个辉煌的时期。其间也出现了很多文人骚客,其作品也是异彩纷呈。但从思想领域来讲,却明显的苍白。
  
   中国在思想领域的学术研究,汉,宋,明,清各具特色:汉代以训诂著称;宋明两代以义理为尊;到了清代只剩下考究了。秦以后的学者只知注经,不知写经;只知训诂,不知创造;只知义理,不知体系;只知考据,不知另起炉灶。
  
   这正是专制对中国的思想界造成了荼毒,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思想领域的创造也就只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可悲的事实。
  
   纵观中国历史,思想自由的年代都出现在社会制度的转型期。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成就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奠定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
  
   在近代的“洋务运动”到一九四九年前夕,各类外来思潮,流派争鸣不断,产生了无数潮流人物,多元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就是在这种同样的历史间歇里,中国学界的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欢迎光临博安在线文学原创网
http://www.boanonline.com/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