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聪以后的日子里(7)
——医生提醒:预防“脑萎缩”
日子还是那样过。早晨的阳光,夜里的星辰,都没有因为我的失聪而冷漠我。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轨迹。每个人都不必因为某种缺陷懊恼沮丧,快乐地生活每一天才对得起阳光和星辰,对得起自己拥有的珍贵的生命。
渐渐地,老伴儿和女儿女婿,还有外孙女,都习惯了家里多了个聋子。女儿女婿专门买回一块漂亮的写字板。就像学校里的小黑板一样,写了字可以擦掉。这样他们给我写字就方便多了。桌子上依旧摆着本子和笔,有时候老伴儿还是习惯写在本子上。她写字每次都写得很大,让我不戴老花镜也能看清。桌子上已经有好几个本子都写得满满的了。
有一天,老伴儿去医院。回来后转告我说,医生提醒:失聪之后,缺少交流,要预防“脑萎缩”。
我笑了。我说,即使我身体所有的器官都萎缩了,我的大脑也不会萎缩。
其实,我也清楚医生提醒得没错。
试想,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突然双耳失聪。于是,整天一个人呆呆地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街道上人来人往。木然地坐在家里,连电视也不打开,因为听不见声音,不知道里面晃来晃去的人都在忙活些什么。于是,渐渐地,他什么也不想,吃了睡,睡了吃。再后来,动作越来越迟钝,不是打翻这个,就是摔坏那个。自己还没感觉。终于,脑萎缩了,人痴呆了。
但是我不会。因为我的大脑总是不停止运动。这与听得见听不见没有多大关系。何况,我不会停止与人交流。生活中,我并不沉默寡言,常常和家人说话。虽然听不见他们说什么,但是他们写了,我也看见他们的表情。有时候,他们没写完,我就猜到了,把他们要说的话说了出来。于是,他们惊异地点点头,笑了。
上网是我和人交流的更好方式。论坛里阅读文章,大部分我都会很仔细。然后写上回贴。有时是简单地点评,有点像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有时是自己读完之后的一点联想,也可供作者参考。我会从每一篇文章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可取之处,这也就是我在论坛“撷英”,所撷之“英”。记下来,积累起来,至少能对我的写作有帮助。网络论坛,就是以文会友,又不需要耳朵。
是的,我不可能像那些专家学者们那样思考关乎人类命运之类的大事,我没有那样的能耐。但是我的大脑却也始终闲不下来,总是在想,想什么呢?瞎想而已,零零碎碎,枝枝叶叶。虽然都毫无价值可言,可至少它在不停地运动,怎么会萎缩呢?
眼耳鼻舌身,仅仅是老二——耳朵提前“退休”了,老大是眼睛,它带着鼻舌身还在继续为我服务。我仍然能和这个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自信地笑笑,脑萎缩?没门!
(2008年6月14日1:37:20)
(未完待续)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