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何军邑 收藏:0 回复:8 点击:5896 发表时间: 2008.05.14 01:55:48

网友中的事后诸葛亮很多


  有个现象,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主要是一些网友。
  
  针对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有网友说:“地震局为什么在地震前没有预报,这是严重失职。”并说:“前几天已经出现青蛙大规模迁徙等反常自然现象,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有关部门的重视。”
  
  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这是马后炮式的观点。
  
  地震自然灾害,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攻克精确的短临预报难题。美国经济和科技都很发达,但也没有攻克这个难题。从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地震预测要走的路还很长。
  
  中国目前是地震预报走在世界前列的。在第四个地震活跃期内,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震做过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对一事物的认识,经常是先实践,从实践中知道了,再得出一个结论,然后把这个结论用于新的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提高认识。那么,在没有以往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谁是知道青蛙大规模迁徙与地震有必然联系的人?没有人能知道。只有这次地震之后,在以后的观测中,当我们发现有青蛙大规模迁徙时,我们才会根据经验知道,这种现象与地震有一定的关联。
  
  就好像有一个算命的,说你明天有灾难,你会信吗?你不信。如果第二天灾难没来,你更不信了,以后见了算命的,你会对他嗤之以鼻。如果过了第二天,到了第三天,灾难来了,你对算命先生开始有点相信,以后见了他,对他说的话也半信半疑。如果第二天灾难真的来了,你就会从经验中得出,这个算命先生说得准,以后不论他算什么,你保准信。为什么你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呢?这全是你的经验中知道的,只有知道了,才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地震预报是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完善,最重要的是实践。我们国家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实践中,仅仅凭一代人的研究是不够的,要代代相传。几百年前的地震,我们没见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更谈不上从中知道一些经验了。我们这一代人不是每天都遇见地震。这二十多年,也就那么二十几次地震。过去的地震经验,也都是事后才知道的,因为地震前我们没有认识到那是地震前兆,所以也就没有仔细去观察那些现象,而只是凭地震后的回顾做研究的重要线索。而且,一次和一次的地震不一样,这一次的经验,用在下一次,也许又不灵了。因此,经验性预报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正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说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入地难,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二是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三是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由此可见,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我们知道一些,但还没有完全认识;对某些类型的地震,我们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国家在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同时,地震预报是一项非常复杂敏感的系统工程。
  
  北京大学专家吕斌介绍说,对于地震前的预报,在国外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涉及到危机管理的问题。地震预报什么时候报,报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细节容易引起恐慌,那将更糟糕。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伊娃·林德霍尔姆教授说,从危机管理的角度讲,最有效的是事前预防与控制,但类似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有时又很难预测,所以事态发生时第一时间的迅速反应就成为关键,这可以防止一场自然危机转变为社会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地震发生后,我们的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很快的反应,这显示出我们在危机管理方面,是成熟、理性、果断的。
  
  网友们把地震局和地震预测专家目前办不到的事,拿出来说事,情有可原,但理性不足。那些想当然地认为地震局和地震预测专家就应该知道青蛙搬迁是地震前兆的观点,不符合认识论的规律,是事后诸葛亮。

------------------------
何军邑的网站:http://hejunyi.chinavalue.net

原创[胡杨论剑]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何军邑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4 01:56

    更多专栏文章,尽在以下链接。
  
  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_Boke.aspx?id=159839
  
  欢迎批评!
  
  

回    复    

回复人: 胡杨林边的看客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4 23:03

    抗议!!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4 23:47

    冷静善对,救灾.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何军邑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5 03:03

    在过去几年里面,如果依靠蛤蟆现象,我们不知道要疏散多少次人群,这给社会造成的恐慌,不可想像。
  
   重庆,2006-04,重庆万只蟾蜍“压马路”
   http://tech.tom.com/2006-04-29/04BF/13303089.html
  
   河北唐山,2007-05,成千上万只蟾蜍迁徙 队伍绵延约400米
   http://www.ts800.net/html/tongchengxinxi/20070525/21.html
  
  
   山东临沂,2007-09,山东上万蟾蜍大搬家 )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7-09/20/content_11204223.htm
  
  
   吉林长春,2005-07,长春万只蟾蜍四处逃窜场面壮观
   http://www.nen.com.cn/72343471356116992/20050707/1716188.shtml
    
  
   江苏泰州,2008-05,数万只小蟾蜍排队过马路
   http://it.sohu.com/20080512/n256805713.shtml
  
  
   还是那句话,除了日本外,中国是世界上预报地震水平高的国家。中国在世界上有唯一的一次记录,记进了联合国,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如此准确预报过。地震目前就没法预测,你说怎么办?
  

回    复    

回复人: 晴雨西子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5 20:16

    事后必须保持冷静与理智。最关键的是如何救人。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何军邑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6 00:10

    原载《国际地震动态》2002年第12期,收稿日期:2002年10月28日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
  
   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 对四川地区自1800 年以来7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以及1900 年以来四川地区 7 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 自 1800 年以来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约为16 年, 最长为34 年, 最短为3 年, 时间间隔在23 年以下的占83%。
   自1900 年以来,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1 年, 最长为19 年, 最短为3 年。自1900 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 次7 级以上地震之前 1~ 3 年中国大陆地区都发生过71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1976 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 年没有发生7 级以上地震,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在这种背景下, 2001 年11 月14 日在青海2新疆交界发生了811 级巨大地震, 很可能指示在未来1~ 2 年内, 四川地区将发生7 级以上地震。从2003 年起就应该警惕四川地区发生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关键词 四川地区; 7 级以上地震; 时间间隔; 巨大地震; 相关
  
    1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复发时间统计分析
   根据1999 年9 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 四川地区共有18 次7 级以上地震, 其中1800 年以来, 发生过12 次7 级以上地震(如表1)。自1800 年以来发生的12 次7 级以上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别为: 30 年、34 年、20 年、23 年、3 年、8 年、19 年、10 年、15 年、7 年、18 年和3 年。这样得到平均时间间隔约为16 年, 最短为3 年, 最长为34 年, 时间间隔在23 年以下的占 83%。 X 若从1900 年以来开始统计, 则平均时间间隔约为11 年, 最短为3 年, 最长为19 年。
   从1976 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 年没有发生7 级以上地震了,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 从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月份来看, 似乎有明显的月份分布特征。从表1 中所列的18 次 7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情况来看, 发生在3~ 4 月和8~ 9 月的都是7 次, 各占39%。而12 个月中, 发生在两个月内的自然概率约为17%. 如果18 次地震随机发生在12 个月里, 则只有2 ×18 12 = 3 次发生在两个月里, 实际在3、4 月和 8、9 月发生的地震次数都为7 次, 因此明显高于自然概率。因此如果四川地区发生7 级以上地震, 要注意每年的3~ 4 月和8~ 9 月。
  
   2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 717 级以上巨大地震发生的相关分析
  
   表2 为1900 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发生 717 级以上巨大地震后, 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从表2 中可以看出, 在2001 年以前发生的10 次巨大地震中, 几乎每次巨大地震发生后1~ 3 年内中国大陆地区都发生了7 级以上地震。值得注意的是, 1900 年以来在四川地区发生的7 次7 级以上地震 (表1 中标注3 者) 全部都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范围内发生717 级巨大地震后1~ 3 年左右的时间内, 其中有5 次是巨大地震后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内的第1 个7 级以上地震, 有2 次是巨大地震后先在其他地区发生7 级以上地震,然后再在四川地区发生的7 级以上地震。这个现象是偶然的吗?
  
   从1900 年以来,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时间间隔平均为11 年。但当外围地区发生巨大地震后, 在1~ 3 年左右的时间内四川地区都会发生7 级以上地震。而根据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 在3 年内发生的概率约为0127, 这说明其他地区发生巨大地震可能与四川地区发生7 级以上地震具有某种相关性。如果我们以通常的观念去理解这个现象是很难理解的, 必须改变思路。其实, 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就不难理解类似这样的现象。实际上, 在自然界里存在两种相关现象, 除了真正的相关外, 还有一种相关叫伪相关。
  
   前者是指两个现象或事物具有因果关系, 如太阳升起来和石头变热, 因为太阳的照射使石头温度升高而变热, 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后者是前者引起的结果。后者是指两个现象是同一种原因的伴生关系, 一个简单而熟悉的伪相关现象是太阳落山和月亮升起, 如果我们看见太阳落山了, 就可以知道月亮要升起来了。其实太阳落山和月亮升起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它只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但这两种现象确实是相关的, 这就叫伪相关。将伪相关概念用于理解地震之间的相关现象, 就不难理解前述其他地区发生巨大地震后四川地区会发生7 级以上地震的现象。
   四川地区与其他巨大地震发生的地区都处于中国大陆地区这个复杂的孕震系统内, 在边界动力的作用下, 中国大陆地区内部应力不断加强, 同时应变能将在某些地区不断积累, 四川地区也会积累应变能。如果在其他地区积累了一次巨大地震的能量, 那么在四川地区可能就积累了一次7 级以上地震的能量。这可能是由于四川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受力方式决定的。因此, 其他地区的巨大地震和四川地区的7 级以上地震实际上是同时在中国大陆这个系统中孕育, 而所不同的只是, 其他地区的巨大地震比四川地区的7 级以上地震提早1~ 3 年左右的时间发生。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预测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3 结论根据前述对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和其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发生的巨大地震的关系的分析, 得到的结果是, 1800 年以来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时间间隔为 16 年, 1900 年以来为11 年。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月份优势分布特征, 每年的3、4 月和8、9 月发生的比例明显大于自然概率。 1900 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 次7 级以上地震前1~ 3 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都发生了71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
   从1976 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 年没有发生7 级以上地震,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 是严重缺7 级以上地震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于 2001 年11 月14 日在青海2新疆交界发生了 811 级巨大地震, 这很可能意味着四川地区下一次7 级以上地震孕育已经接近成熟, 在未来 1~ 2 年的时间内就可能发生! 从2003 年起就有发生的可能。如果发生, 要注意每年的3、4 月和8、9 月。(收稿日期:2002年10月28日)
  

回    复    

回复人: 何军邑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6 00:11

    现在网上有许多声音,但是我认为有很多疑问!
  
  其一 地震云
  
  5月9日,百度贴吧有网友发帖:19:15,我在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不知今明两天哪里要发生6级以上强震。
  
  评论:山东发现地震云,四川地震,奇也!
  
  其二 青蛙搬家
  
  5月10日四川绵竹数十万蟾蜍迁徙
  
  评论:5月9日,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了黑压压的数万只小蟾蜍集体迁移,同样迁移,为什么地震不在两处同时发生?
  
  其三 湖中水干
  
  4月26日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的观音塘,约8万立方米蓄水突然消失。
  
  评论:大家从那天开始露天睡觉,因为接下来要地震了!
  
  任何事情好像都有联系,其实每个人仔细想一想,如果这种都算前兆,那么每天全国有多少前兆发生,大家都不用干活了,因为灾难就要来了!
  

回    复    

回复人: 何军邑 Re:中国的事后诸葛亮很多——关于汶川大地震 回复时间: 2008.05.16 00:11

    [张国民] 因为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它难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三个地方。
  
   第一,地震过程的复杂性。第二,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第三,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但是在地底下,地壳分布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我们现在知之甚少。我们对于地震发生的规律的认识非常少,认知程度非常低,这种情况下,我们缺乏对地震规律和地震机理的认识,大大限制了我们对地震的预测能力。
  
   第二,因为地震发生在地下十几、二十几公里的深度上,我们现在人类还不能把仪器设置到地下深部进行探源,限制了我们对地震过程的监测,我们现在只能是在地表面设一些台站,现在数量也有限,密度也相对比较低,跟地底下的联系只是一些经验性的推测,用这样一个过程去研究和预测地底下地震的过程来说,无论是从理论上、方法上还是技术上都有很大的难度。
  
   第三,地震事件是个小概率。地震本身比较多,但是对于每一个地区来说是几百年一遇甚至是千年一遇,限制了我们对地震观测的资料积累,因为不同地区还不一样。所以这些科学难度决定了我们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还是非常低。各个国家都把地震预测作为一个科学探索,地底下到底是什么结构,如何进行地震过程观测,都设置一些实验场,取得了一些经验,上升为理论,慢慢解决地震预报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办法,我们把地震预报作为一个任务,作为一个国家任务来对待。
  
   我曾经说过,除了我们国家,其他国家还没有过,只有像日本的东海地区,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所以在地震预测方面难度非常大,地震预测科技人员压力和负担也是相当重的,我们也感到非常非常惭愧和非常非常内疚,特别是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所以现在面临这个难度,我们当然是拼命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工作,积累了很多资料,应该说我们建立台站,建台站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地震,希望台站里有地震发生,我们积累一个一个震例,有了这个以后我们总结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通过基础的研究、探测逐步逐步形成对地震科学理论、科学规律方面的一些认识,但这个还是初步的。
  
   所以我以前曾经说,目前这个水平下,我们还只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预报的可能。我对外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说你用了那么多限制词,这些限制词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就是我们对这个地方研究的程度比较高,地下构造情况,介质的情况,台网相对比较多、比较密,积累的震例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在有些有利的条件下。
  
   某种类型地震,地震类型很多,有些是主震余震型,有的是孤立型的,有的叫前震主震型,就是大震以前有直接前震出现,比如最初在一次经历大地震灾难的时候,就是1966年邢台地震,主要地震是1966年3月8号发生的6.8级地震,死亡8000人。但是那次地震前的前几天有一系列的中小地震出现,最大的地震是在3月6日,就是震前两天发生的5.6级大地震,地震发生以后,3月7号平静了,但是到了3月8号凌晨造成了6.8级地震,造成很大伤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大的一次地震伤亡。
  
   这给我们总结了经验,我们叫密集平均大震,有的是这种类型,有很多又不是,比如海城1975年地震,正好和邢台地震类似的震例,发生几百次地震,2月4号比较静,晚上就说防止大的地震,当时也预测不出来,但是地点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因为前震已经发生了。所以当时发生7.3级海城地震时,震前做了预防,把老百姓撤出来,大大减少了损失。
  
   但是这种地震占多少呢?我曾经总结7级以上的地震,相对前震多一点占到20%多。像唐山地震就不一样,它是主震余震,突发性的主震,在主震发生之前,我们连1级的小震都没有预测到。有的地震前兆显现程度比较高,几起几落,有的地震前兆显现程度不高,来的比较晚,这样搜集地震情报就比较紧促或者估计不足。
  
   刚才说小震闹大震到,但是小震常常来,后面大地震到底来不来?小震来大震到,在华北地区只占10%。这次没有成功预报,我们非常非常愧疚。但是要成功预报地震,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像我自己已经退休了,需要一代一代人往前努力。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