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烟花 |
是的,今夜,我想讲一讲他的故事。
他有很多缺点:清高、易怒、不合群,还有那么点……蔑视自己的职业。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普通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是,这却丝毫不妨碍他的故事成为一中恒久的传说。
这个传说是一个谜。每一个曾与一中相伴而行的人都可以说出有关它的只字片语,却没有人能够将这些“断简残编”理出一个头绪。他们或许经历了这个传说发生的某个历史时刻,却永远不会知道,它始于何年,终于何日。对于它的开始,人们三缄其口;关于它的结局,大家更是讳莫如深。
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一年年的老生离去、新生进门,这个传说已经越来越少的被提及。师生的新老交替中,他的故事被一点一滴的带出了校园,只偶然间才会被人小心翼翼的想起,小心翼翼的提及,再被小心翼翼的珍藏起来。
不过今夜,我决定把有关于他的往事拿出来晒晒月光,以提高它们在我脑子里面的“保质期”。
大概,每一个人年少的时候,都曾迷恋过一个对自己来说有着绝对禁忌的人。他可能是父亲的老友、可能是母亲的闺蜜、可能是自己的表哥表妹、也可能是偶然结识的忘年交。但,他更可能是我们的某一位老师。
也许,年复一年流过,再回忆起当年迷恋的老师时,我们蓦然发觉,他是如此普通的一个人,以至于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中又遇到过无数次与他相似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某一天谈起他时,仍旧带着当初的五分兴奋、三分好奇和两份羞涩。在我们初初长成的青葱岁月里,老师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和我们年龄相近的成年人。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在潜意识里面把异性老师与班里面的异性同学加以比较,“日久生情”就在这个过程中悄悄滋生出来。
能够获得众多“粉丝”的拥戴,可以充分证明这位老师学识渊博、道德高尚、为人师表、与学生沟通无障碍且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但,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有学生欣赏的风度,所以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粉丝”。理所应当的,这些被迷恋的老师有着足够的资本,傲视群雄。
通常,这样的老师还很年轻、有个性、多教文科。
他,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三十岁、教语文、高个子、戴眼镜、说话声音洪亮。我喜欢叫他——长春老师。
最初,大伙都不喜欢他。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太个性,容不得学生对他爱好的文学有半点亵渎。
后来,后来大家又渐渐的喜欢上了他。女孩子们仰慕他的才识,男孩子们钦佩他的男子气。有人说,在这个班里面,他被一半人喜欢着,被另一半人嫉妒着。
他喜欢读诗。
他常用略带落拓的声音给大家读“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读“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读“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他喜欢读散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他极爱半垂着头背诵这段朱先生的经典之词。默完,他通常会突然抬起眼睛扫过众人。那双晶亮的瞳仁不知迷倒了多少女孩子。
一个人,一旦喜欢上某样东西,便会想尽办法获知尽可能多的有关这样东西的信息。喜欢上一个人也同样如此。人之常情罢了。
男孩子、女孩子们常常“不经意的”、扭扭捏捏的互相打听着有关长春老师的一切。当然,情窦初开的孩子们最想得到的还是有关老师爱人的只字片言。
最初的两个月里面,长春老师的情感生活是一个谜。而这个谜越神秘,大家想要一窥究竟的心里就愈加强烈。那段时间,老师讲诗。他读秦少游的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嘴角不自觉露出的笑痕也会被自作聪明的男孩子女孩子们当做某种证据。“我们的老师一定非常爱我们的师母”,大家不约而同的达成了这个默契。
第三个月,“官方”证实了一群“狗仔”的猜测。
我永远记得那天的场景。
某天下午,年级主任给所有的高二学生在礼堂里面开总结会。主任提到了几位班主任的辛苦,其中就有长春老师。原来,老师的妻子在另外一所高中教历史。她身体很不好。长春老师为了照顾她,每天晚上十一点巡完学生宿舍,总是骑半个小时摩托回家,然后第二天早上五点钟赶到学校,给学生上早自习。
主任刚刚说完这番话,礼堂里面就回响起了女孩子们的赞叹声。彼时彼刻,他成了在场所有人的偶像。
第三个月开始,长春老师的爱情故事在“民间”辗转相传:
他和她是大学同学,感情很好;
他们的儿子四岁了,取名“心言”,取意“同心之言,其嗅如兰”;
她原本也在一中教书,非常漂亮,由于身体不好,调到了另一所高中;
他每天晚上一定要回家陪她。一次,他的摩托车坏了,来不及修,他马上买了一辆新自行车,骑回了家;
他们每天晚上都互发短信。自习课上,有人见到他坐在讲桌旁,捧着手机偷偷发笑;
他在学生的面前,总喜欢称她妻子。他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说过,他会永远忠于他的妻子;
……
他们,是一对如此恩爱的夫妻。
女孩子们常常感叹,他这样的男人已是天下难找。
春日的一个周六下午,是长春老师的课。那堂课,他是那样心不在焉。频频走到窗子边向外望。我们都很郁闷:老师今天怎么了呢?半堂课下来,他也觉得对不住我们了。不好意思地对我们说:“对不起大家啊,今天我妻子带着儿子来看我,现在正在楼下闲逛呢。”那一刻,他获得了我们的集体谅解。
大概没有人会忘记他向外张望的场景。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在整间教室流淌开来。三十岁的男子倚窗而立,嘴角微微上扬,说不出的柔情在阴影中的侧脸荡漾开来。霎时间,仿佛时间凝固,观者消失。整个世界只有这对夫妻,一个在楼下,一个在楼上,四目相对,已无需言语。
这一节故事,在这堂课后,也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有名桥段。
长春老师和他的妻子就是这样旁若无人的相爱着,并不因为他们的教师身份而有所顾忌。这在羞于谈爱的高中必然会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家的爱情观。他说,他此生的愿望只有两个。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知当初有多少人偷偷将这八个字写在某本书某页的某个角落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写作业的时候偶尔翻到,傻傻的思量半天。
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写至妻子的离世,曾用了一句“恩爱夫妻不到头”。仿佛命中注定的,对这段爱情传说的结局,人们只能讳莫如深。
爱情比我们想象的更脆弱、更残酷。它可以跨越距离,却可能敌不过时间;它可能跨越年龄,却敌不过生死。现实如此惨烈,有时候,我们宁愿它从未存在。
长春老师在两年前辞世,死亡原因说来有些讽刺。学生家长为了感谢他,送他一根鱼竿。他拿鱼竿去钓鱼,甩开的鱼线搭到电线上……
再后来,师母遭长春老师一个亲戚的侵犯,誓死不从,被那人用刀砍成重伤。当年春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这就是他的故事,我们一中的传说。它的开始是一个谜,我们永远不可能知晓;它的过程是一个童话,我们可望而不可即;他的结局是一场恶梦,我们想要甩却甩不掉。
生前,他写文章,却不发表;闲时,他总是窝在家里面看电影。而他,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在我离开高中三年后,在历届学生的口口相传中消失了。记录着有关他的信息的东西是如此的少。百度他的名字,只有一篇悼念他的主题贴、一篇他和别人和写的论文,还有几次考试中的阅卷纪录。他消失得如此彻底,仿佛世上从未存在过一个名为“长春”的、教语文的、宣称忠于自己妻子的男老师。
他的那场曾经炫目无比的爱情故事已经鲜少有人提及。仿佛,那只是上世纪的一场焰花,早就不值得一提。
可是,我们应该记得:
在耻于谈爱的一中,男生和女生讨论问题都可能是大逆不道的。这片爱情的盐碱地上,即使有爱情的植株生长,也大多营养不良。而他们在这里旁若无人的相爱,他们因为爱情而结婚,他们的爱情因婚姻而升华。任何时候,他们都不耻于告诉学生什么是真爱。
是的,真爱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有时候,它比阳光还要耀眼;有时候,它比月光还要柔情。
这就是爱情,长春老师教给我们的爱情。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杯子里的海 |
Re:未若烟花 |
回复时间: |
2008.02.26 16:37 |
|
爱情哦......
|
|
回复人: |
NAH |
Re:未若烟花 |
回复时间: |
2008.09.26 12:46 |
|
凄美。。。。。。。。。。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