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三界纵横版主:纵横三界  碧落故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洁生 收藏:1 回复:7 点击:3502 发表时间: 2007.12.18 15:35:34

[三界纵横·救赎]浮世菩提念


  
    夜读书,读到明代诗人方九功所作的《游菩提寺》:“石澄乘风上,飘然如在天。眼前悬日月,足下挨云烟。环萦朝众水,拱揖列层巅,眺望乾坤小,奇观绍昔贤。”不由悠然神往,又听去过的朋友说那里寺美、佛灵,便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去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搭上了通向镇平县菩提寺的旅行团车。
  
  可惜去的那天温度骤然下降,从前一日的风和日丽变成当日的细雨迷蒙。无奈行程已定,唯有闷然前行。隔着车窗,放眼望去,除了被雨水浇打得模糊迷蒙的公路泥陌,就是被雨水冲刷得伤感阴郁的田野村居。
  
  好在从本市到那里去的路程花费不了多少时间。不过几个钟头,我就到达了目的地。下车、撑伞、买票。一进门,先看到斜坡上雕置的几个石头龙头,口吐白练般的清流,更润泽得山上泥土在阴雨天里散发出淡淡的腥香。
  
  我和同伴小心地踩着石板拾阶而上。虽见两侧俊峰奇石、种满古树藤萝;左右清沟巧壑,陪衬松柏修竹。但没有产生想象中触目惊艳的感觉。人沿路转,景随步移。每转一弯都与前景无甚区别,又不尽相同。我笑着对同伴说:也许这叫看景不如听景,走了半天,还没看见到菩提寺的影子。同伴解释寺院建在山腰,我才顿悟:也许这景区和《红楼梦》里先在进口处摆一翠障的大观园有异曲同工的风格,否则“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等走完这转盘般的通幽曲径道,眼前果然出现一处大型寺院。寺前有一境面四方石板,上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菩提寺”。进寺后,我发现寺内的殿宇楼阁依山势高低,参差建落,一共四进。粗粗一数,就肯定这院内的佛殿僧房不会少于七八十间。这些大雄宝殿、二佛殿、藏经楼、法堂和钟石碑、天然泉水井、钟楼、鼓楼等建筑本就古朴庄重,又加上斜风细雨的渲染,所有的红墙青瓦、斗拱飞檐以及明代的遗植白玉兰,都透出了浓浓的沧桑味儿。我又细细打量寺内的建筑质地,发现殿上廊架皆为木质,殿内佛像均塑金身。各殿的佛像根据佛号特点,造型各具特色:如来佛肃穆庄严;南海观世音慈祥端和;弥勒佛大肚笑口;地藏王不怒自威……我与同伴先后前去上香、叩拜,在闭目许愿时,耳听到僧人敲木鱼和诵经声的声音,似将常日里因工作中的冗繁忙乱、生活里的平淡愁郁都洗化去了。
  
  睁开眼,满殿的缭绕烟雾使我有一刹那儿看不清所膜拜的佛像面目。同时招得脑子浮想联翩:佛到底存在么?佛为何有如此魔力,令李白经常身陷“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却断出没”的意境;使王维不由发出“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心念。连一代帝王雍正皇帝也曾自号“破尘居士”,“惟慕有为佛事”。
  
  其实,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又借用了部分道家思想,逐渐自成一派,在中华大地上开枝散叶。佛教强调随缘,随身自然,放下执念。后来发展成了出世为本的佛学。佛学把人间的苦难解释为“业报”。每个人一举一动都归在“业”里——好与坏都是报应。若要解脱唯有修身积德。否则就会跌入“轮回”。这个“轮回”之说是早年印度婆罗门教的理念,认为宇宙中有“六道轮回”和“三界”: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人能够不断积累善因、善缘、善业,就能有一天脱离六道轮回,进入涅槃,达到成佛的境界。成不了佛的,根据功德和罪业,在来生或享受丰衣足食或感受贫苦落魄。
  
  念及此,不由怅然。人人皆肩负着生活赐予的重担,压迫得无法诉说、无暇诉说.只有前来求佛.有的是求功名与利禄,拥风花和雪月的人生乐境;有的是恐因血债和罪孽,下火海和刀山的阿鼻地狱。然是每一个人生活里的无奈与沉重都涵盖着各种复杂的因素。每一个人跋涉在时间这条湍急的河流里,却是举步维艰,窄窄崎岖,如登蜀道。且随着环境和阅历,时不时要忍受欲望袭心的煎熬。而佛学,则有利于人清心寡欲,回归本来面目。
  
  如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佛学大师入宫,请示佛法,
  
  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哪里?”
  
  大师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顺治又问:“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否?”
  
  大师反问:“什么叫做喜怒哀乐?”
  
  顺治继答:“山河大地从妄念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有也无?”
  
  大师又问:“如人梦中醒,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顺治疑问:“如何用功?”
  
  大师乃道:“端拱无为。”
  
  顺治再问:“本来面目如何参?”
  
  大师答道:“如六祖所言: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本来面目?”
  
  顺治在悟道以后,毅然舍去了天子宝座与荣华富贵,削发出家,给自己起了法名“行痴”,真正还了自己的真自由与大自在。
  
  试想皇帝尚且难以摆脱尘世烦扰,联系到自身的平凡,不由释然许多。我原本还欲拍下大殿墙上的传世壁画,可被内里的僧人阻止,说会冲犯神佛,给予降罪。我闻言放下了相机。然后在这禅意深渗到每一砖每一木的菩提寺的正殿里上了几柱香,许了几个愿。等将寺中所有景致观赏完,我惦记起一个来之前就疑惑不明的问题。那就是“菩提”的本意是什么?
  
  占卜堂的一位老和尚做了解答: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在印度迦耶一棵半钵罗树下,敷一草垫结跏跌座,发誓说:“不成正觉,终不起此座!”他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成了佛陀。那棵毕钵罗树因此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即为“觉悟”——来寺前的悬崖上有棵菩提树,菩提寺也因此而得名。
  
  原来如此。我起座道别。出门察觉,雨水已停。
  
  回程途中,同伴问我有没有什么独特感受,我想了想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我们还是得选择洒脱大气地去面对工作中的繁务、生活里的琐事,除去那许多不必要去戴的虚伪面具和许多不需要产生的消极念头。让内心充满祥和,学会宠辱不惊、宽清磊落地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应该就是心即灵山,花开见佛了。”
   2006年9月12日
  
  
  帖救且看浮云
  
  
  
  

   

------------------------
生命是不公平的,一定要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生活,一定要适应它。如果适应不了生活,一定要改变自己。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洁生 Re:[三界纵横·救赎]记游菩提寺 回复时间: 2007.12.18 15:41

    那啥,俺不是偷懒。。。
  俺手头只有杀帖和报仇帖,没啥现成滴情书。而且写情书对我来说也实在是比织毛衣还有难度的事。。。
  翻翻箱底,只有拿这个来糊弄浮云MM了。。。
  请大家千万不要鄙视俺!!!
   

回    复    

回复人: 卿荷 Re:[三界纵横·救赎]浮世菩提念 回复时间: 2007.12.18 16:20

    那谁来救俺啊。。。呜呜。。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且看浮云 Re:[三界纵横·救赎]浮世菩提念 回复时间: 2007.12.18 17:19

    耶!俺总算缠来一篇救赎!洁生就是要多救救人,那么多好东东不拿来发...嘿嘿...多谢多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借借 Re:[三界纵横·救赎]浮世菩提念 回复时间: 2007.12.18 18:01

    KAO,此等情书丢回去,暴扁作者~
  亲亲的卿娃娃,你若死透了当然是我来救赎鸟~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亓官 Re:[三界纵横·救赎]浮世菩提念 回复时间: 2007.12.18 18:39

    貌似这救赎贴里没有浮云两字吧?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坐听雨声 Re:[三界纵横·救赎]浮世菩提念 回复时间: 2007.12.19 07:19

    貌似这篇有点那个人的风格。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海魂 Re:[三界纵横·救赎]浮世菩提念 回复时间: 2007.12.20 17:04

    去寺庙千万别许愿。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