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静谧港湾 收藏:1 回复:9 点击:3985 发表时间: 2007.12.09 15:23:37


   盛夏,携子踏青,又来到了颐和园。
   要说这踏青,本是万山返绿,游人出来寻春的信息的,体会那一份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的惬意的季节才做的雅事。无奈的是,春暖的时节,杂务缠身,竟不得脱,只好在这炎炎的夏日来弥补那春的缺憾了。
   颐和园,这座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我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父母便带我来。今天我又带了自己的后人来重游此地,我大约不会是像自己的父母那样,行无言之教的。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石舫还是可以上去的。园子里,随便哪座殿堂都是不额外收门票的。现在则不然了,衣袋里不揣上一千元,出来逛这个大园子,心里还真的有些不踏实,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心情去领略夏宫那份深邃的内涵了。
   从北宫门入园,沿着参天松柏夹道形成的林荫路,便开始拾级登山了。
  孩子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上窜下跳的,有正经路,他是决不会笔直地朝前走的。幼小的生命,总是充满了幻想、无畏,憧憬着未来是如何的美好。
   “爸爸快看!小松鼠!”
   顺着儿子的小手指的方向仰头望去,果然,两只深灰色的毛茸茸的小家伙正在那里悠闲地玩耍、追逐着,一会在草地上觅食,一会又倏地窜上了树干,不消几秒钟,便消失在茂密的枝桠间了。间或,会飞来几只灰喜鹊,叽叽喳喳地欢叫着,时而草间,时而枝头,窃窃私语着、缠绵着,尽情享受着夏日荫凉下的那块自由的天地。
   万寿山的北坡上,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一组庞大的藏传佛教建筑——须弥灵境。阳光下,金碧辉煌的屋顶泛着神秘的光芒,或许,那就是释佛的灵光?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着,他知道大殿里供奉的是佛,我告诉过他。但我实在不想给他解释什么是宗教和信仰。连我们这些大人自己都搞不清,甚至是信了很久又要回头唾弃乃至破口大骂的东西,让它去打搅幼小心灵的宁静,我觉得实在是一件不人道的事情。
   万寿山以前叫做瓮山,相传是在这地方挖出了个石瓮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外形似瓮状。这些都不重要。清理昆明湖,挖出的土方让它增加了高度,这倒是有据可考的。但我相信,瓮山的顶峰的高度依旧没有变化过。因为那顶是石质的,坚硬的花岗岩。
   从半山腰往上,就已经是土少石多了。可能是以往没有这样闲适的心情,或者从来没有关注过。我惊奇地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树木并没有减少。手搭凉棚,向上方望去,位于山顶的智慧海依稀可见。我的目光顺着树梢一点点捋着树干爬下来,紧紧地贴在树根上,不动了。
   那便是树根么?一大块棕黄色的花岗岩石板,不知它有多厚,倾斜成四十五度角,横卧在山体上。逡巡的节理有规律地发育,裂开了一道道的石缝,罅隙里面灌满了风化的泥沙。就在这钢铁般坚硬的石缝里,硬是直挺挺地钻出一棵碗口粗的柏树来!我出神地看着它,看着那虬龙般紧贴在石面上的紫铜色的根。那根扭曲着,通身光亮,裹在外面的那层皮,早不知在什么年代就被人们纷乱的脚步踩光了。根与岩石的表面没有丝毫缝隙。根从树干的最底部横向伸展出来,没有榕树的气根那样显山露水,让人分不清是干还是根。它不是不想钻进土里,就那样安安稳稳地生长,静静地从土壤里为枝干汲取营养和水分。在这里,实在是没有那样柔软舒适的条件。它努力过,拼搏过,人们看到的,就是它努力拼搏的结果。它无言地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精神,无心地展示着它生命的旅程踏出的那缓缓的轨迹。那分明是以柔克刚,它栉风沐雨,靠着上天恩赐的滋润,茁壮着身体,由一颗微不足道的树籽,长成了参天大树。它柔弱,但毕竟是靠着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撬棍,在岩石坚硬的躯体上,辟出了一块自己的家园。那,就是根!
   “儿子,来!”我朝孩子招了招手。
   “爸爸,又要给我上课了吧?”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从不远处跑了来,问。
   “臭小子!你怎么知道?”
   “我看你都发了半天傻啦!”
   “嗯?爸爸傻了吗?哈哈哈……”
   我没有再对孩子说什么,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有时间。但,我的确是让他看了那根。我相信,在他的脑际一定会有那样一张根的图片,他会从中领悟到什么的,在一个适当的时候。
   回家的路上,那盘曲的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际萦绕着,就像它缠绕着那岩石。根,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大脑中了,在里面安了家。
  


文坛.百味人生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爱晚亭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09 15:59

    老师的文字还是那样的严谨,不得不佩服你观察的仔细和行文的谨慎,当然所有的这些,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根——生命的根。任何事物、任何思想都需要根。最柔软的也恰是最坚硬的,是弱小的也往往是最强大的。
  思想的根植于文字!欣赏!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09 18:41

    耳濡目染,更益教化!
  有步履之韵____随港湾在沉思里漫游.
  
  呵呵~~~还有啊(再絮叨两句)这么久哪里去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寒鸦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09 18:58

    严谨细腻的笔法是港湾的特点,这点值得寒鸦好好学习.

回    复    

回复人: 寒鸦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09 19:00

    严谨的行文是港湾的特点,这点值得寒鸦好好学习.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月寒箫声冷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10 08:11

    蔓延。。。

回    复    

回复人: 十毒散人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10 18:33

    生活 无处没有智慧
  
  港湾的生活一定多姿多彩。
  
  其实这个就是生活

------------------------
吃喝嫖毒抽,坑蒙拐骗偷。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永远的守侯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11 12:40

    生命之根,思想之根,智慧之根……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老松树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11 13:59

    根------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11 19:56

    听晚亭说,港湾越来越年轻了^^
  那种年轻,不是来自外表,而是来自内里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天涯孤旅 Re:根 回复时间: 2007.12.13 19:27

    港湾的文章,确有独到之处。此文丝毫不比茅盾的《白杨礼赞》差,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白杨礼赞》早就觉得读之索然无味了,但并不否认茅盾早年的小说及文章却是精美的。读完港湾此文,丝毫没有一字在赞美根,但却又无处不感觉到在尽力赞美着根。这就是文章的精美之处,也是文章的魅力所在。《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绝世之作,还不是雪芹先生精于此道,通篇小说中没有正反面人物,也没有特意在赞扬谁,却让人可以感觉得到。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