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借冷月诗林两篇散文而谈
熟悉冷月诗林的林友大概不多,但她的游记散文却是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最初读到她的游记,是2005年我担任在路上专栏编辑的时候,那篇是《美哉,辽河源!》,至今印象深刻。此篇文字之美,让人悠然意远,心想神驰。立意构思,更是清新畅朗,犹出水之清芙。但在剪裁取舍,字句打磨上,尚有可待推敲处。此非局外人能道,惟作者自解。
曾经以站内短信的方式,提了一点读后浅见,与冷月商榷。今年7月,又读到她的新作《心灵的天堂》,文字幽美如昔,可谓山水知音。不过一些细节方面,依然需要注意。
所以,结合2005年的信,谈谈我对作文的想法。
From:冷月诗林
你的文笔很好,从开篇一段便可见出,我仅说出我的一点意见,作为参考。
第一段:象是直通天堂的绿路,草地上零星的点缀着各色妩媚的小花,红的热烈,黄的温馨,蓝的深沉,白的高洁。
象为像,“红的热烈,黄的温馨,蓝的深沉,白的高洁。”的改为得,意义便有不同。
第二段:我们拾阶而上,心里涌动的是跋高的快意。
跋高此词出自何处?是否硬造?可否以他词另换?
白色的木栅栏里,萋萋槁草中撒满了不知名的白色小野花。一段有萋草荫荫,此处萋萋槁草可否更换?
第三段:傍晚时分,我们坐在木楼里,品尝着这大自然赐与的山珍野味,漫妙(漫妙用在这里可说毫无意义)着这如诗如幻的心曲,聆听着风声,雨声,谈笑声,还有那名家们知识的恩慧(恩慧不妥),想我一介布衣,能与大家写手(大家写手不可并列)们同乘一车,同坐一席,同游一人间仙境,心里流淌的是不尽的幸福。有了这片心中的绿,我今生还有何求?餐闭(餐毕),在木楼舞厅里,跳动的五彩灯光下,听着舒缓的轻音乐,我们竟也翩翩起舞,舞啊,唱啊!尘世间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感觉此段破坏了全文美感,可删,上下文意流转当更为清通。
第四段:翌日清晨,我就早早的起了床,和朋友约好去望火亭看日出。顺着山间小路,我们跋高而上。
此处又用跋高,感觉不妥。
第五段:下得山来,遇到两位护林工人,便和他们攀谈起来,那位年长的已经五十多岁,浅灰色的护林服裹着他瘦弱的身躯,刀削般的脸上满是皱纹,刻满了岁月的风霜。他已在这山上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陪伴他的只是(只有)这空幽的山谷和深深的寂寞,山上没水了,要到十几里的山下去挑,冬天大雪封山,只有吃(吃可去之)雪水就着咸菜度日。那位年轻的也已四十岁,是林业检查站的还兼着电工,他已经有十七年没在家过春节了,(。)谈笑间,淡定的眸子里满是微笑。突然,一阵风过,一股沁人的香,渗入心脾,抬眼望去(低头看去,因为第二段开头就是一句抬眼望去,一篇文章中最好不要有多处重复用语。),绿草中撒满了不知名的小黄花,啊,是小黄花香,或团团簇簇,或星星点点,使花香充斥了整个大地,我好象看到了护林工人,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微不足道与无名小卒表达着相同的意思,意义矛盾),在静寂的夜里,用他们的疲惫与执着,点燃一盏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我的心被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深深的震撼着!
此段立意高远畅朗,令人舒怀。
第六段:这一望无垠的茫茫绿海,相传是辽五爷游牧(的)场所。绿草王国里的孩子们用她们柔美的身躯编织了一张若(偌)大的绿色地毯。更让人心动的是,地毯上点缀着各种花卉,争相(奇)斗妍,千娇百媚,在跳跃着生命的美丽。
那黄色的玉美人,亭亭玉立在碧野中,百媚横生,织一篮如水的情思,演译(演绎)着多情的故事。
那粉红色的胭脂花,象(像)一串风铃,在风中摇曳着,摇着我的思绪象(像)是又回到了那久远的时代,(。)连日的争战偶有(如)今晨的闲暇,萧太后换上女儿装,与辽景宗牵手邀约,迎着习习清风,漫步在这花海之间,(。)突然,萧太后发现了胭脂花,顺手摘下一朵,涂在薄薄的红唇上,亮丽的脸上,如同酒后的少女,妩媚动人,(。)辽景宗看着眼前的这个可人,一把将她揽入怀中,失去了往日的凶悍,眼里透出柔柔的光波,尽享着爱情的美丽。
下班时间已到,以下四段,不能一一细说。希望冷月在文章的剪裁取舍中能够做到分合有度,尽量用减法而不用加法。在有些字句的推敲上多费点心思,这篇文章会更出色。
徐博达
2005.06.27 12:01:03
附原文地址: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4532
《美哉,辽河源!》 文/冷月诗林
下面,再提一点关于《心灵的天堂》的浅见:
第一段:总是希望自己的文字似一把利箭,能洞穿大自然的脊背,记录下灵山秀水的美妙,熨烫出飘渺的天籁之音;总是希望自己的文字似一盘神奇的录像带,伏首于山神的膝下,犁出一片灿烂的彩霞;而这一次拜访了茅荆坝森林公园,才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到文字的渺小和卑微,面对你,我只有紧握一颗真城的心,拜谒苍穹,垂青生命,用心灵的钥匙解读你的密码。
(利箭可以洞穿大自然的脊背,但利箭不能纪录,也不能熨烫。在这里利箭作了后面三个句子的主语,语法运用不当。再看后句,录像带怎么能够用来伏首且犁出一片灿烂的彩霞?还是语法方面的错误。)
第二段:两边的山野绿地开阔而明朗,当汽车左转数秒,气喘嘘嘘(气喘吁吁)地停泊在你的门前,三颗仙客松悄然站立在高台上,用苍翠而翁郁(蓊郁)的眼神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无法想象,这三颗老松是怎样在岁月的打磨中,栉风沐雨,见证苍桑(沧桑),迎来送往,喧嚣着生命的美丽!右边立起的山石上,几个红色的大字—茅荆坝森林公园,赫然醒目,笔峰(笔锋)刚劲有力,洒脱自然,吸吮着天地之灵气,悠然自得,微笑打坐。
第三段:前走,第二道山门前,永溢泉边,山水汩汩而下,敲开叮叮咚咚的心事,滴入泉中,泉水清辙(清澈)见底,舀一瓶上来,吸入口中,泌(沁)人心脾,遍体清凉,不觉心生敬畏,凿下一寸一寸欣喜的目光,与大自然亲密接轨,我把思维延展成一列缓缓驶出的列车,遐想大自然的清泉如此尚清,(尚清?这个词属于硬造,且无意义,可否替换一下?或者干脆这么写:遐想大自然的泉水如此清澈) 那么心灵的清泉呢!
第四段:迈过山门,前行,走进野谷深山,顿觉清凉扑面,满心舒爽,几天来心灵上的浮噪与灼热飘然逝去,只见阳光潇洒(潇洒可替换,此文胜在遣词清新,用潇洒显得平淡了。)地从树枝间筛落下来,给绿地刷新(刷新?可直接用刷上)了一片明暗相间的波汶。细心聆听,百鸟婉转鸣唱,千虫啾啾之音,(前句婉转鸣唱,是动词,后面啾啾之音,是名词,二者并列,读来不顺畅,可替换成,百鸟婉转鸣唱,千虫啾啁作音。供参考。)汇成了一曲和谐的轻音乐,给听氏家族里增舔(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细水沿着山的脉搏,叮咚而下,被陡立的石岩劈成数条水花,奔泻于沟谷中,蜿蜒而去,击打着浪漫的节拍。
第五段:拾阶而上,阅读着大自然的华章,一节节山石录制着生命的色彩与勤劳,山下的人们该是用怎样的精神与意志,引领着笨重的山石,一步步走向辉煌的高度。石阶的两旁,满是拥挤的绿色的植物,高的是郁郁葱葱的古树,矮的是密密仄仄的野草,还有那不知名的小野花,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争妍斗艳,零星地点缀在碧野中,(争妍斗艳说明多,零星表示很少的意思,意思矛盾,再看后文,“相互拥挤着,蹦跳着,快乐着,”显然是表达多的意思,零星地点缀便显得不大恰当。)它们相互拥挤着,蹦跳着,快乐着,随隅而安,立地生根,上演着生命的色彩。 (色彩用上演不妥,可替换成喜悦,或者欢宴。供参考。)。
第六段:坐在山颠上,斟满阳光般的心情,任习习清风撩拨我的思绪,仰视浩淼天宇,(浩与渺是意义完全相反的两个词,浩是盛大、广大的意思。 渺是微小、细小的意思。结合在一起,一般形容水面广阔,水势辽远。其他如渺弥(水流旷远的样子);渺漭(水势辽阔的样子);渺绵(水流不断的样子) 。与渺配对的词语,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水势的。)蓝天垂幕,白云飘渺,百鸟翱翔。俯瞰莽莽群山,层峦叠嶂,奇石林立,碧波林海,迪荡(迭荡)着清纯的美丽!(清纯的美丽?)检阅山韵,山花野草,蝶飞蜂舞,(山花野草是静,蝶飞蜂舞是动,可以修改一下,将动静更好的结合起来)醉闹着炎热的夏季。
第七段:登上菲菜楼,一种居高临下(登楼生出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太小了一些?居高临下如果改成形容心情的词语,会更妥当。)的感觉油然而生,眺望远方,茫茫山野,齿牙交错,(茫茫山野,齿牙交错,这句形容不大妥当,与后句不好衔接)遍山绿染,罩在夕阳西下的余辉中,若隐若现,山沟里隐隐约约错落着数十家农户,袅袅炊烟,飘向上空,想那古人是怎样在这里一代一代繁衍生息。生命终究会如炊烟一般飘逝而去,岁月里跋涉的是生生不息的历程,而不老的是血脉里流淌的精神!
以上乃是读冷月诗林两篇游记后,生出的一些感想。就文字的把握和运用而言,冷月的文笔已经相当娴熟,对于文字的体悟,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灵性。如果在文字打磨、篇章裁度、情思增减上多下些功夫,文章当会更精致美观。
附原文地址: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23678
《心灵的天堂》 文/冷月诗林
下面且将我致友人的信件转几段过来,谈谈我对作文的看法:
在写作之前,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是冷静而明晰的。一篇文章,首在字句,其次段落,再次篇章。文以气为主,以情为辅,以字句为先导,以才华为襟抱。先有气势,则文字直而立之,有真情,则文字活而泛之,有才华,则文字灿而烂之。最后才是字句的修饰与润色。
但很多人往往连字句这一关也过不了。刘勰有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对于我们来说,删是第一要义。因为限于功力,我们的文章越长则气势越短,如果敝帚自珍,看看这段也好,看看那段也不错,那样的东西拿出来,自己虽觉快意,殊不知别人见之窃笑。先是大段大段的砍,次则一句一句的删,尔后推敲字词,精炼章句。这样的文章拿出来,虽然称不得美文,但自己看了舒坦,别人看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这是作文的第一步。
而真正要写出好文章,还在于平时的积累以及自身的天赋。气可炼之,情可养之,才可聚之。多读逆情之书(如霍金的《时间简史》,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宇宙体系》,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 ,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帕斯卡的《思想录》,怀特海的《科学与近代世界》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等),多读经典之作(如老、庄、荀、司马、李杜),考其源流,观其变迁,顺先秦诸子-汉赋-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新文学运动的河流乘舟细览,两岸风光,美不胜收。
文学,讲究触类旁通,散文可从诗歌、小说、戏剧中得启发,也可从古代的书、画、建筑中取营养。苏轼《赤壁赋》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天地万物,随君择取。眼可见,耳可听,鼻可闻,能够感悟多少端看个人悟性。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爱晚亭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4 20:27 |
|
明白许多道理了,这篇我看和《文章四法》可为姐妹篇。以后一定要学会删,还有用字用词的准确性。
希望博士多写此类文字,让我能学习一些东西。
|
|
回复人: |
文学青年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4 20:48 |
|
学习了,得益匪浅!
|
|
回复人: |
戈壁红柳912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4 21:41 |
|
耕耘之作,用心良苦;经验之谈,精华可见。
——和大家一起拜读!
|
|
回复人: |
徐博达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5 11:01 |
|
附:
海明威写作趣闻
七只铅笔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向画家、作曲家学习
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
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海明威对于创作的严谨是需要我抬头仰望的。
他的作品,也是阅读历程里不可错过的丰碑。
|
|
回复人: |
zimalian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5 12:12 |
|
学习了!有这样的老师在身边,说的再多都显少啊````
|
|
回复人: |
轻舟一叶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5 16:17 |
|
写东西的时候,能注意到这些就好了。
反过头来看过去的文章,经常有种遗憾的感觉,好多地方不满意,可再修改又懒了。
|
|
回复人: |
寒鸦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5 21:32 |
|
慢慢看来,慢慢领悟。
|
|
回复人: |
ycl10_yunn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5 23:49 |
|
唉,看到的太晚了。铭记老师教导。我收藏起来。有时间会多听老师的善言,真的收益非浅。
|
|
回复人: |
静静绽放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08.16 10:46 |
|
静是一性情中人,常以另一念想而就笔
从另一角度说,是一庸碌之人,无以使之精美的深度
|
|
回复人: |
梧澧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10.21 09:58 |
|
读到了一直没能学习到的学问。
|
|
回复人: |
水珠儿 |
Re: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精美 |
回复时间: |
2007.10.26 10:09 |
|
我是不是在作梦哦,回学校了,找到老师了,字里行间的点评,少见!真遗憾在读书时没撞上你这样的老师,否则否则----
不知可否收我这个学生?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