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江苏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永远的康桥 收藏:0 回复:9 点击:4841 发表时间: 2007.06.17 18:41:49

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一条巨大的鱼》
  
  一整个上午,我都在鼓捣一条鱼
  刮鳞,掏腮,刨腹,切块
  滚面糊,过油,红烧
  近三十斤的鱼啊,满满一大锅
  都炖不下
  我给芊芊和兵兵发短信:
   “中午过来吃鱼,一条巨大的鱼”
  鱼上餐桌的时候,我认真跟他们说:
  这条鱼来自幽深、清澈的水库
  而非浅显、肮脏的鱼塘
  
  
  作为一个读者,我读赵丽华的文字甚少,相对说来,也偶尔看到她有优秀的诗歌呈现,但是,我想,作为一个诗人,本身对于诗歌语言的尝试形式无可厚非,但读者的批评应当使诗人有所思,并努力使之朝更完美的境界去探索,而不是,坚执在自己自以为是的定势怪圈中,事实上,这是作者作为一个诗人本身,对文化,对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诗的不尊重。因为,这种方向已明显脱离诗歌本质。很明显,诗人的原意是想随手将生活入诗,这也正是所有的诗人一直愿意努力的方向,渴望抵达的高度。可惜,就我所看到的赵丽华,还没生长出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供她驱使。
  诗歌一直与生活紧密相关, 但赵诗将生活原汁原味不加提炼地以诗歌的样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不能不使人悲哀,更是诗歌的悲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将生活直接等于了诗歌,那么生活等于诗歌吗?我想这一点,很多诗人都曾专门深思过,研究过, 在这样的文字里,你看不到一点诗歌的影子。看不到想象,文字的张力,看不到意境,看不到使命或者感觉,这种伪诗作能作为一个诗人的选择方向,这本身就是对作者自身的质疑,这样只会扼杀诗歌,使诗歌沦丧为口水,器官,生殖,恶臭,垃圾,交配。而始作俑者正是这些所谓的口语化诗歌的创始人和跟随者......真如于坚之流所说的:诗到语言止。我想,在这儿我该补充一句,诗到语言死。呵呵,当然,这只是个戏谑之言。语言之于诗歌,真如建筑用的材料。但真的不加选择的将语言等同于诗歌,这些令人恶心的东西就象覆盖花朵上的大便,所以难怪有人会惊呼:屎,这真是对诗歌的侮辱。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赵丽华本身也写过一些优秀的诗作,但是如果将这种文字游戏不负责任地克隆并且乐此不彼,并且还听不得读者的批评,那么这个诗人一定是死了。虽然作为肉体,他还活着。他对文字已经失去掌控力,无法静心地朝着诗歌更高的境界去完善自己。而只是一味地与批评者打口水仗。并且心存不屑,或者敌视,语言恶劣。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她这么写道<<让世界充满蠢货》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诗歌说三道四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诗人品头论足
  这两句话看上去多么义愤填膺。一个对读者不敬的人,自己本身的品性也值得怀疑。我无意于对赵诗人进行口诛笔伐,作为一个诗爱者,在我的眼中,诗人一直是诗歌的代言人,是值得读者去尊敬并仰视的一个群体。但当诗人以诗人的身份去肆意,任性地践踏诗歌,这同样是令更多的读者所不屑。不平则鸣,人家发几句议论又何足为奇?
  我想,敬爱的赵诗人,一定听说过杜甫吧,杜甫尚能请民间的老妇人去听他的诗,给他的诗提意见。你又如何的不能够,难不成你的才情早已凌驾于杜甫之上。倘真这样,这该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幸事。激愤的赵诗人,你难道不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写作方向吗?当然包括做人。

------------------------
人很难知道他的一生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就象鱼对于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又知道些什么。

热点.胡杨论剑收录 原创[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杯子里的海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6.17 19:26

    说得很在理

回    复    

回复人: 流浪的梦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6.30 11:24

    那是因为-------人很难知道他的一生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就象鱼对于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又知道些什么---------嘿嘿
  

------------------------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回    复    

回复人: 江南鬼火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6.30 13:00

    似可商榷!
  你批你的,她写她的。拿她跟杜甫比,这说法有点不伦不类。拿她两句诗就下她对读者大不敬的结论,失之于偏颇。
  
  我想起一句:相煎何太急!
  
  林中鸟们翅膀真的硬了,有人批余秋雨,有人批赵丽华,说不定明天会有人批鲁迅。
  就是没有人敢批领导,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吧!哈!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胤澈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6.30 13:28

    诗歌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啊,只不过诗歌所做的还要高于生活。正确健康品位,思想与言谈,然后进行艺术加工,既不能混同于生活,又不能脱离生活。

回    复    

回复人: 杯子里的海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6.30 15:29

    口语现象误导不少正在学习写诗的新青年们

回    复    

回复人: 苇海放歌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7.01 09:04

    我不懂诗,不敢妄加评说,但我看你说的有道理,赵老师的诗我能看明白,但读不懂!

回    复    

回复人: 浪翻云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7.02 05:25

    五绝 宁曲高而和寡,不屑竞声于千夫
  
  大漠风沙烈,迎风一骑行。
  负书携剑去,儒子重清名。
  
  赵丽华,街头的海报。。。

回    复    

回复人: 以落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07.06 16:35

    这也叫诗。写给自己的无所谓,拿出来就先掂量掂量吧。呵呵,
  

回    复    

回复人: 阎魔爱 Re:浅评赵丽华的口语现象 回复时间: 2007.12.24 14:46

    算不上诗,不过有它的意味深长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