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阁下借用盐与味精,用以比喻对文章的批评(意见或是建议)和赞扬(吹捧划或是附和),理论上是且当的.
也许阁下真的是个大男人主义者,但绝不可以称为北方男人的特点,在祖国的任何角落,怕是皆有的吧,非君所独有.懂下厨的人大约都知道味精的功能只是调味,别无他用,但调味也并不是味精独有的专利,现在出现了虾精,鸡精,蚝油等都可以是味精的代用品.当然,有些东西用了味精反而会掉味,不加味精却可以品出那山珍海味的独特之鲜美.比如鲜活的海产品,在烧制的过程大多都无需另加味精,因为其本身要比味精要来得鲜美,加了,反而失去了其固有而独特的鲜美.羊肉也无需另加味精,如要更鲜些,可以加些鱼汤.因为鲜美的鲜字就是鱼加羊,古人造字绝非空穴来风.从这一点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道理,越是有人赞扬吹捧的文章,就好比不太新鲜的菜,需要多加些调味品,包括味精.而相反,越是有人批评的文章,起码说明作者的观点新型,能够激起读者大脑中那根神精的敏感.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那时可没少引起当局的批判,大大地触动了当局的那根敏感的神精.相反,很多作者都是没落于吹捧与掌声之中,比如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也便在一片的赞扬声中,江朗才尽了.因此,文章与烧菜一样,盐是必不可少的,味精却需视而用之,可有可无.古人云:赠人与言重于珠玉.因此,给人回贴或是评论,须以一颗正直的心,说出真实的话,吹捧之类的好听话越少越好.
如果阁下有机会,到我们浙江来,我请你吃不加味精的海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