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逐流水 梦里梦外总相随 |
桃花逐流水 梦里梦外总相随
——浅析雪克的短诗《桃花水》
前些日子无聊,翻了一下江南鬼火的网络日记,其中一篇提到雪克的诗《桃花水》。此诗虽短,但犹如一枚天然浑成,晶莹剔透的玉石,值得仔细把玩和回味。
流浪的阿哥
走出信笺
拥着梦中的阿妹
喁喁而谈
清早的腮红
跌落溪涧
一路桃花水
向南
春天漫野的桃花,热情娇艳,早在《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喻作貌美的女子。雪克这首现代情诗,取古典意象,吟出了当代农家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不矫情造作,有“原生态”之感。
“流浪的阿哥/走出信笺/拥着梦中的阿妹/喁喁而谈”。诗一开始就领我们走入一位相思女子的梦境,而这一女子是怎样盼信的,以及收到信时的情态,诗中没有描述,这也是诗人的高明的之处,留了大量的空白让人去想象。要是真的交待得一清二楚也就失去了此诗的韵味了。
古今中外写情诗的举不胜举,但大多写的都是相思之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连浪漫、豪放的李白也是“孤灯不灭思欲绝,卷帷忘月空长叹。”;坦桑尼亚诗人罗伯特更是喊到“我瘦了,象根绳索那样!/不进食呵,不祈祷,/坐立不安空惆怅。/爱情将我折磨,/愁思在心中荡漾”。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病,读了这些诗人们的情诗,难道能说不是吗?
雪克在《桃花水》走出这种灰暗的色调,一改往日相思女子对情人长离别的怨和不得相见的惆怅和苦闷。诗中的农家女子,以健康的心态思念在异乡的阿哥,收到信之后没有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而是怀着甜蜜的心情和心爱的阿哥在梦中相依相偎。因为她明白她的阿哥是为了他们的未来在外奔波忙碌。
“清早的腮红/跌落溪涧/一路桃花水/向南”。诗的后半部分,写得非常灵动传神。“腮红”和后面的“桃花水”相互映衬,这个我们在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找到它的影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跌落”二字,更显见诗中女子的用情之浓,思人之切,真所谓情到深处人痴迷。后半部分廖廖数字,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虚与实相得宜彰,天衣无缝。
其实,《桃花水》更像是一首小谣曲,虽短小,但很有力量。前半部分给我们铺垫出一个浪漫的温馨梦境,后半部分,农家女子的所有情意急流而下,如瀑布般泻向我们,这正是此短诗的魁力所在。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江南鬼火 |
Re:桃花逐流水 |
回复时间: |
2007.06.01 11:50 |
|
白天,山里妹子收到外出打工的阿哥的来信,信里一定诉说了艰辛与喜悦。显然阿哥是成功了。
夜里阿妹梦里阿哥,他们谈理想、谈未来,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
第二天,阿妹带着幸福的羞涩,到溪边洗衣服,她脸上的红晕随着溪水向南流去。
向南二字,不会是随意之笔。水向东流,向南异于常态。南方,阿哥在那里;南方,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正如你所说,这首短访走出灰暗的色调, 清朗明媚,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
|
回复人: |
马兆玉 |
Re:桃花逐流水 梦里梦外总相随 |
回复时间: |
2007.06.01 13:34 |
|
雪克之诗清明,净秀,纯正.
西风之文,清雅如茗,二者入瓷,意韵隽美.
拜读!
|
|
回复人: |
乌斯蔓 |
Re:桃花逐流水 梦里梦外总相随 |
回复时间: |
2007.06.02 13:40 |
|
读。
|
|
回复人: |
层层弥漫 |
Re:桃花逐流水 梦里梦外总相随 |
回复时间: |
2007.06.02 16:18 |
|
不知从多么多么久的以前开始就不再读诗了 后来某天突然又开始读诗 那是因为在这里读到雪克
雪克的诗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也庄严也调侃
西风对桃花水的评 也到好处
|
|
回复人: |
静静绽放 |
Re:桃花逐流水 梦里梦外总相随 |
回复时间: |
2007.06.04 17:10 |
|
用心,总能读出些境界
|
|
回复人: |
原地 |
Re:桃花逐流水 梦里梦外总相随 |
回复时间: |
2007.06.06 08:25 |
|
不懂诗歌 但感觉很美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