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还我方舟 收藏:0 回复:5 点击:1199 发表时间: 2007.05.25 21:29:49

假如济颠也写作


   最近看电视,不知道哪个台,总演《济公》,看惯了急景流年,刀光剑影,爱恨缠绵,忽然看这种有点古董的电视剧,觉得别是一番清鲜滋味,倒是显得简单,浊朴了许多.
  济颠和尚,他的真名肯定不叫济公,我是懒得翻书去查他的真名,名字只是个代号,他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的存在,延续了几百年.据说他本是一富家子弟,少年时,在外求学多年,一朝归故里,却发现爹娘都已作古,家也成了管家的家,更有受了贿赂的县官替管家做证,进了家门,被赶了出来,一介文弱书生,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含了满腔屈泪,凄愤而去,多年之后,洒然而至,带着一种智者的觉悟,行走于闹市深巷.......这种觉悟带着浪漫的宗教色彩,让人进入痴醉的狂想.说他是佛家弟子,表象也不象,酒也喝来肉也吃,倒象一个十足的玩世者,该称得上一个愚钝的智者.
  
  《老子.道德经》里有这样几句话:"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是一种"滑"的处世哲学,含着隐忍,简朴,宽容,温和,知足的最高理想,智者的最高境界"愚",真正谙熟世故的"潜隐".济颠是带有一些道家"血统"的,玩世不恭,深得道家"愚"字要诀,却不带道家逃避社会现实的消极,太爱管闲事,杂七杂八的事他都要管一管,这点倒是符合亚圣孟子所说的"大人"所具备的"智,仁,勇"三种"成熟的美德",儒家的积极思想,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做社会的人",济颠似也占了个足,这不由的让人联想起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道家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即做优然自在的人,又不逃避社会,只是济颠来的更大胆,洒脱一些,出身佛门之故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别人眼中他是个什么样子,他从来没有想过吧?济颠,济颠,既有癫,必在人们心中是有"傻气"的.
  
  傻瓜是讨人喜欢的,象济颠这样过于疯癫的傻瓜是没有人愿意做的,但他无疑是最高智慧和崇高性格的象征,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奇怪的矛盾思想?这种近乎疯癫的崇高性格在现在社会中很难找到,无非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这种完全的洒脱,走到最高峰,就是世俗的"疯癫",人们之所以喜欢他的"疯癫",也许是缘于潜意识里对理想的,无丝毫桎梏的生活的遐想.济颠是给人可爱之感的"愚者",却不是受人尊崇的愚者.十八世纪,郑板桥说了一句名言:"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受人尊崇的愚者,生活上不至于象济颠这样衣衫褴褛,可怜兮兮,却又有雄才大略,这才是现实的人们精神追逐的目标,济颠虽是最高理想,却不满足人现实的欲望,只能是人们神往的浪漫主义愚者,有着诗意的色彩,所以可爱.郑板桥之流的愚者,离现实更近,对人们来说,是比较渴望能做到的,所以尊崇吧.
  
  看电视上演绎的济公,嬉笑怒骂,简简单单说两句似乎莫名其妙的话,稍一思索,顿时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越看越觉得他象个哲人,他不写书,肯定是文坛一大损失.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他要写一本书,该叫《济子》了,哈哈,什么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都须逊他三分,创个人文主义学科,把道,儒,僧三家结合起来,保管比孔,孟还社会,比老,庄还洒脱.先畅想一下,他开始有兴趣写了,左手拿个破扇子,右手拿支秃笔,一双烂鞋扔在不远处,随便找个平点的石头边一坐,光脚丫子就搭在了石头上,左手扇子时不时的插进后衣领挠挠痒,右手秃笔没准还伸到嘴里用唾液滋润一下少的可怜的几根狼毫.他这坐相,仲尼见了,非"杖责其肱"不可,孔子提倡,坐要有坐姿,以态度恭敬为主,所以千百年来,中国的木制椅子一直是个硬邦邦的直角,以便撑出"恭敬"两字.贼不舒服的感觉,人人皆知,因为圣人留下的不能不尊的潮流,所以人人愿意这么坐,只到"五.四"运动以来,才对儒家的学说产生质疑.我看济颠的坐姿就帅呆了,他怎么舒服怎么坐。当然,长辈面前是不可以的,去朋友家做客,随意舒服的坐着,表示对朋友的珍视,倒也不必正襟危坐.济颠根本不会去细想道家的逍遥自在,视逍遥自在为"空","本来无一物",哈哈,那何处不逍遥?
  
  你看他,做人做得洒脱到极至,近乎疯癫,做文,我估计是兴致一到,率性而为,笔走龙蛇,号呼奔走,不带思索地整完,然后酣然睡觉去了,无法臆猜他会写出什么东西,但依他道不道,儒不儒,僧不僧的性格,肯定不会写教人怎么做事的文章,怎么舒服怎么写,写出来的东西.估计和他性格差不多,又浊又朴.依他超乎寻常的"愚","文人"这个帽子,他肯定不愿意戴.为什么?"不惹尘埃"吧?你看现今社会,口诛笔伐之事多了.不过,他不会做隐者,他画出来的东西该不会是消极避世的.和尚,本是清净无为之人,却跑到闹市街头来寻找不平之事,就知其文必带其秉性.人一般都是在失败的时候,才愿意做玩世者和放浪者.更有甚者,把写文字当成了逃避的地方,或许,找到一点虚幻的慰籍.却不知,一个无形的,巨大的牢笼牢牢的困住了精神世界,痴迷不悟.不可取吧?顿悟,这个概念需要在忽大喜,忽大悲,来不及思索的境况下击在人心田.
  
  假如他做文,必不沉溺表象"文人"的桂冠,"无所求"吧?我看他喜欢享受生活胜于做文,喜欢融入尘事的喧杂中胜于做文,假如他愿意写作,灵感一来,挥毫泼墨,准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而且,懒惰得很,只顾做自己无拘无束的"社会之人",偶尔提起笔来,也是随意画下,不会枯萎了灵感还天天去想着写点什么,偶尔留下的东西,必是神来之笔,古有李白:"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潇洒豪放之故,只是,他没济公那么完全不顾念"名".可惜,济颠却没半点心思留点宝墨,可叹,此人要写东西,必是天纵奇才.
  
  哈哈,算了,不在这里想了,不勉强他了.
  
  -------此文在其他网站有发表.笔名--方舟,因林子里已经有朋友叫方舟了.故做此解释.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徐博达 Re:假如济颠也写作 回复时间: 2007.05.26 11:19

    行云流水,痛快淋漓。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假如济颠也写作 回复时间: 2007.05.26 21:10

    看似“杂七杂八”,却是条理缕缕。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爱晚亭 Re:假如济颠也写作 回复时间: 2007.05.28 18:12

    读过,再读此处,又想许多。师哥读书也多得很,所以就此文,你绝对是我的师哥了。和老师一样的连凳子和为人都联系到一起了。儒家入世以天下为已任,以达则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理想,仁义道德,以为济癫必不会如此行文的;道家出世,以自在逍遥,心大自由为人生之理想,庄子并不消极,我以为,呵呵,这点和师哥的看法不同了;释者以约束己欲来化万恶,以感恶扬善为己任,以大觉大悟度人度己为理想。三者不同之处颇多,三者亦多相同之处,比如《庄子》一书多以孔子故事为内容,可见其中之妙也!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杯子里的海 Re:假如济颠也写作 回复时间: 2007.05.30 14:39

    粗看一遍,又细看一遍,呵呵:_)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清竹 Re:假如济颠也写作 回复时间: 2007.06.01 14:10

    好文,我转到我的QQ空间里去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