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河北评头论足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gl5211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24 发表时间: 2003.10.12 18:31:49

阿来:人家说他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 [转载]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 08:00 北京青年报
  
  
  
  
  人说他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 他说自己离文学圈子较远
  一部描写康藏地区最后的土司制度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在荣获茅盾文学奖数载之后,2003年9月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选为当代文学代表作,进入了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必读课程标准》。由于这部长篇小说中一些细节涉及性的描写,有些学生家长对此感到忧虑。与此同时,同名电视连续剧《尘埃落定》也在2003年金秋拿走了金鹰奖电视剧优秀作品奖。《尘埃落定》作者、中国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蔚蓝的天幕、白雪皑皑的连绵雪山、蜿蜒的冰河……由作家阿来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热播电视连续剧《尘埃落定》在第一集的开场就向观众展现了浓郁的藏族风情,今秋捧走了金鹰奖电视剧优秀作品奖。《尘埃落定》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9月刚刚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选为当代文学惟一的经典,进入了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必读课程标准》。由于这部长篇小说中一些细节涉及性的描写,有些学生家长对此感到忧虑。还有一个悬念是,阿来描写的藏族傻土司一生都怀念桑吉卓玛的奔放与激情,教人们解放天性,那么他自己的天性又是怎样被解放的呢?
  
  -飞出大山才精彩
  
  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时,便在神话中渴望飞翔。当阿来用《尘埃落定》把空气煽动得呼呼作响时,人们看到了鹰,看到了飞翔的翅膀。
  
  《尘埃落定》获中国文学至高荣誉。《科幻世界》杂志执行主编阿来也飞进了中国一流作家行列,中国文学史册上,多了一只翱翔的雄鹰。
  
  当阿来还是混沌少年时,便在梦想有双飞翔的翅膀。
  
  那是1974年,正受贫困煎熬的阿来在念五年级,几个地质队员为勘探森林资源来到了阿来居住的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马塘村。15岁的阿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村子”的活动半径,也没有见过那么神气的地质勘探工作者。“这是从飞机上拍下的你们这里,飞上天就什么都能捕捉到!”看到图片,听到这样的诱惑,阿来的眼中充满向往。
  
  上初中,对马塘村的少年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到最近的一所“戴帽子”小学念初中,至少得翻山越岭,走150多里山路,更何况,各家买油盐酱醋的钱都成问题,到哪里去筹书费和学费?倔强的阿来哪肯就这样轻易地向命运屈服?他朦朦胧胧感觉到,自己如果折断了翅膀(老师说:知识可以为人们插上翅膀),还谈什么飞翔?他拼命地上山采药卖,总算熬过了初中岁月。
  
  知识还是改变了命运。在修水库的工地上,阿来扛了一个月石头,就被指挥部叫去做了拖拉机驾驶员,好不容易熬到恢复高考,本想考地质学校的他因“分”不够,只上了个中师。
  
  -心里凉了半截
  
  从阿坝州师范毕业时,他先被分配到最偏远的一所山间村小。
  
  一心想飞的阿来,心里凉了半截:我什么时候才能飞出这大山呢!他贸然给母校一位副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说,他不是不爱这十几个学生,而是这里无法实现他的飞翔梦。
  
  这位副校长也许是阿来的第一个伯乐。他从来信中发现了阿来思想的翅膀,立即出面与马尔康县教育局交涉,表示:这样的人才,你们不给好的施展才华的环境,就请退回来,我校重新安置。
  
  阿来随即被调到通公路的公社中学教了一年初中,接着到县中学教历史,一直教到1984年。这个时候,阿来的
  
  第8个弟弟刚刚出生,每个月,家里还等着他的35.5元工资作开销,他不得不想法子找外快。可一个教书匠,除了纸和笔,又有什么法子挣钱呢?看到有人改了行,同学们经常写点小新闻,弄几元钱打打牙祭。本来就读了许多当代文学作品的阿来也写开了。起点蛮高,第一首诗就在1984年的《西藏文学》上发表了。而在这之前,他从未发表过任何东西。
  
  -与周围有点不协调
  
  阿来明显感到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有点不协调。人家研究教书育人,你在研究诗歌创作,人家业余作义务辅导,你业余在写稿挣钱,你怎么可以这样?正巧,阿坝州文化局的《草地》文学双月刊缺人手,阿来干脆挪了挪窝,调过去当起了编辑。
  
  文学编辑的眼光,促使他反思自己,提高自己。在编辑全国一些著名作家(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芹)的作品时,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发现自己占据了独特的题材———早在教高中历史课时,他就接触到了“藏族土司制度”并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收集了不少客观器物。他所在的马尔康县,俗称就叫“四土”,意思就是四个藏族土司管辖的地方。土司管理下的藏族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他研究了不是一年两年。他一直觉得所有的现在都有一个由来,过去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现在。藏族社会的变革如此剧烈,是从一种社会跨入了另一种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巨变中就特别具有戏剧性,而这还是当代许多强调关注现实的作家没有看到的。他要写出这一段特有的历史和文化!
  
  而这么宏大的“建筑”,诗歌显然是构建不下的,为此,阿来开始了漫长的准备阶段。
  
  -亮开翅膀看内力
  
  1988年,他狠狠心,花10000多元换笔,在藏族作家中第一个用上了286电脑。也许,阿来生来就是写小说的,他的《群峰起舞》发在了《上海文学》,《月光里的银匠》发在了《人民文学》,3万多字的《宝刀》发在了《湖南文学》后,立即被《小说》转载,还上了当年的“中国文学排行榜”。
  
  “我是一只鹰,就要亮开翅膀看我的内力。”抱着这样的想法,阿来找到了他崇拜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芹,请他帮助推荐。周克芹看了这叠厚厚的,打印得整整齐齐的文稿,禁不住赞叹:天府之国有能人!他把文稿推荐到了作家出版社。1989年,这些文稿被列入“文学新星丛书”,以《旧年的血迹》为名出版了。
  
  他带着《旧年的血迹》和5岁的儿子在阿坝州的山沟沟里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漫游。他形容那一次是“晚来的成人仪式”,他找到了“终生献身于某种事业的感觉”,穿行于冰山雪沟之中,他仿佛找到腾飞的力量。
  
  《尘埃落定》中用第一人称写一个藏族土司的儿子,这儿子是个傻瓜,他与现实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并成了土司制度灭亡的见证人。“四土”之地给了他强烈的暗示,文字和他之间有种感应。
  
  30万字,编稿之余他写了30万字,一气呵成,未作一丝调整与修改。他写到这样一个场景,土司的城堡在早晨的阳光下被大炮轰塌了,土司的傻儿子站在一个山坡上看,灰尘飞起来,再落下去,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原来的城堡已不复存在了。写到这儿,35岁、年轻力壮的他情感上的消耗很大,几乎到了衰竭的地步,很想解脱出来,正好他也看到了结局,一个颓废时代的结局,一群荒唐人的结局,于是就用“尘埃落定”锁定了书名。
  
  在搁下电脑的时候,这部书能不能出版,能不能在市场上走红或者别的什么,对阿来来说都不重要,要紧的是它印证了他的选择,能写出这样的一部厚重的表达个性的东西,这已经足够了。他拎着这部书稿,不远千里万里,四处寻找出版社。可除了徒劳,还是徒劳。无奈,他又在电脑打印机上,“吱吱吱———”连续发了半个月,克隆了10份,一家出版社一家出版社地寄,可结果还是徒劳,没有一家出版社给他回音。
  
  -只讲了三句话
  
  1996年底,阿来在四川省编辑业务培训班上,与《科幻世界》杂志的总编谭楷同住一室,他向谭总说出了自己面临的尴尬。谭总眼睛一亮:我们主办的九七国际科幻大会正要找人筹备,你来《科幻世界》帮着搞这事怎么样?只是,我们还没有编制,只能借用你。这一借用,就是两年。
  
  1997年夏天,正在为自己的借用而忧心忡忡,把精力全部花在《科幻世界》杂志的编辑上的阿来,接到四川作家邓贤的一个电话,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位编辑来成都组稿,你那部《尘埃落定》我推荐过了,是不是带过来给他们翻翻?
  
  他用一个方便袋揣上书稿,套了件老头衫就过去了。看到编辑们用异样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他心里犯开了嘀咕:是不是看我长得敦敦实实,黑黑黝黝,又矮又胖,像个农民,一点知识分子味道也没有?不错,1.61米的我是像个陈奂生,但看看我的书稿吧,看了之后就不会再认为我缺少“文化”。
  
  有这部书稿在各专业出版社石沉大海的“遭遇”垫底,阿来对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抱多大希望。但叫他“意外惊喜”的是,仅仅一个月左右,人民文学出版社就给了他回话:这部书稿,我们出!
  
  1997年底,在中国作协为阿来举行的《尘埃落定》作品研讨会上,阿来仍然像个从生产队赶来的“陈奂生”,他只讲了三句话:看到《尘埃落定》由文字变成铅字的那一刻,我有母亲生孩子时的感受,很激动,很亢奋;写作是我生命的需要,是表达的需要;从写作的完成到书艰难的出版,三年不畅路,使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写了一部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民族、对得起那片土地的得意作品,很骄傲也很幸福。
  
  -我只是个在职编辑
  
  阿来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科幻世界》杂志社奖励他8万元。
  
  《尘埃落定》使阿来在精神上、物质上都不再贫困。尽管,他那教中学英语的妻子和16岁的儿子仍在远离成都的马尔康县,他的8个弟妹还在雪山深处。但阿来已经拎上了最先进的手提电脑,可以随时在小轿车中码字。
  
  如今,《尘埃落定》已经有了4种中文版本。连早年小说集《旧年的血迹》也被包装一新,突击重印后上市。几十万版税给阿来送上门来。
  
  近期,阿来已将《尘埃落定》英文版权以15万美元(约125万人民币)的价格卖出。该版的《尘埃落定》只限在加拿大、美国、印尼发行。在其他英文国家如发行该书,筹码远远不止百万。除此以外,《尘埃落定》的法语、荷语、德语、葡萄牙语等15个语种的经纪合同也已签订……
  
  著名作家、评论家柳建伟预言:阿来是中国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
  
  而阿来似乎更知道自己翅膀上的羽毛有几根:“我仅仅是个在职编辑。我是个离文学圈比较远的人。”(孔章圣)
  
  
  
  


转载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冰心 Re:阿来:人家说他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 回复时间: 2003.10.15 17:09

    此篇我给置顶了,应该看看学学~~~

------------------------
寒冰已然融化 入住网络之家 写下心情文字 真心朋友百家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