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灵魂
儿时常背的《三字经》残留在记忆深处的,只有“人之初,性本善”最为深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对“人性本善”有了更深的体会。而在经济发达,知识普及的今天,或者已无几人再去读《三字经》了罢。偶听见一同事五岁大的儿子口中喃喃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时,竟“物以稀为贵”地仔细品味起来。 近来看电视报道、网络新闻。不由大为愤慨。北京一3岁小童食毛鸡蛋中毒,其母将他送至医院时,竟因拒绝诊治、延误治疗等事件的发生而终导致孩童的死亡。医生对于生命的冷漠,怕早已不是“人性本善”所能约束的了,对于这样的“职业疲惫”病,我实在是不敢苟同的。 指责与后悔同样可笑,对于一些早已麻木到失掉“人性”的人,或者并不能称其为人的行为,一切都显得徒劳。或者真要弄几条法律来约束或惩罚,才是可以拯救的罢! 四川有一位78岁的老人,寒冬腊月仍在外捡破烂。儿子在记者的镜头下仍出手打自己的母亲,并且拒绝送医,只愿一个月出5元钱奉养老人。虽终是在法庭的调解下做了些让步,可他之前的行为,在我看来,更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我突然为自己有这样的同类而羞耻。却不知别人却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那不为人所言道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太多的人眼里只认识金钱,也终日抱着金钱至上的原则,沾沾自喜,不以为然。岂知自己早已在这样的观念里丢失了最珍贵的东西。而相对于那些表里不一的伪君子来说,敢于承认自己无耻行径的人,却又让人容易接受些了。至少他有勇气,坦露心迹,也还算是敢作敢当罢。 而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看法,使得某些心态扭曲的人奉“我是流氓,我怕谁”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居然光明正大的不知羞耻起来。反而四处诏告自己道德的沦陷是如何的理所当然。 在网上看一贴子,说:人的好坏都是装出来的。有人不是喜欢装君子吗?你装个十年二十年,恐怕也装成习惯,自然而然的成为真正君子了。如此说来,假若有人愿意当伪君子,我们还是应该配合他一起“演戏”的,演得多了,入戏了再想出来,怕是颇费精力的事了。 寺庙里每天总是敲钟的,对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的看法是:哪怕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钟也要撞得响响的。既是活着,还是每天敲钟叩问一下自己的灵魂是否还纯净着?是否还拥有生命最初赋予你的“善”吧!
------------------------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被热点.胡杨论剑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吃喝嫖毒抽,坑蒙拐骗偷。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燕子南还北,桃花谢又生,人世深情不老,烦忧一笑归零!
回 复
------------------------感动人们心灵的,不是文字的华丽,而是思想的冲击。 真理往往都是大白话,喜欢真实,喜欢朴素。
------------------------佛说: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佛音过于天籁,我没有听清。一念之间,我堕入凡尘。你,是我的心跳。遇上,便是忘不了。直至身心俱散,魂魄不现,才可遗失忘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