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单位里谈虎色变,其实只是因为效能建设,有别单位的人被抓了典型,一个上班聊QQ,一个打游戏,让明查暗访者逮个正着。有人悲叹,生不逢时;有人拍手称快,叫你们不务正业,白吃皇粮。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惶恐不安,有人事不关己,有人坐观虎斗。我不是超脱其外的,但也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我上班从不打游戏,认为这是浪费生命;我也不大QQ,尤其是现在只一心写文字,当然是务正业之外才写。这也不离本行,发现了也没什么,可以算是练笔或说是练打字吧,他们又不知道我的文字是原创的还是哪来的一段。不过今天的文字可是在家里打的,我可没有胆大到这个地步。
效能建设真能出成果么?但愿不是一阵风。其实只要大家自愿做事了,有责任心做事了,又何必非要来这样一个活动呢?这种制度的存在不是明显地表明,人民群众不相信我们了,上级领导不相信我们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难道大家都坏到这个程度了。但真有不少人存在呀,看看一个办公室就出了两个典型,能让人不反思么?中国的制度呀,有时太让人心寒了。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制度之邦,远古时代就有什么“禅让制”,想想那时人的精神是多么纯洁,没有被污染的是多么美好的。后来物质财富增加了,人的精神财富也增加了。周天子就想出了一个分封制来,其本意是想统治好天下,没想到有人会利用此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制度是死的呀,人才是活的。周天子没想到搬起石头会砸自己的脚吧。这是与最高领导人有关制度,下面我要说的可是做官的制度。
官从哪来的,知道不?就说我等为官者,现在是考试进来的有,走后门进来的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这选拔官员的制度也是来之久远了。我记得在魏晋时期有什么“九品中正”制度,那时是后门盛行的,为官的大都是名门后代,当然名门之后自然也有不错的人。譬如曹操家族就不乏人才,不说那独占天下八斗才的子建,就是他那小孩子冲儿也因为一个称象故事流芳千古,可见遗传基因还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以为这个制度的盛行也是有道理的。但这制度也使天下更多的人才寒心。后来就有一个胆大妄为的隋文帝杨坚老儿想了一个让今天大多数人深恶痛绝的“考试”制度。而这个制度到了朱元璋这老奸巨滑的那又更被升华了一层,他竟然想出用什么“八股取士”来选拔听话点的“人才”。这制度的实行,确实让一部分傻傻的读书人认为有了登天的一架云梯了,于是大家争先恐后上了,没想到上天的路实在难啊。有才华的往往不能一展平生大志。所以太白先生才会选择了以酒为伴,借酒消愁呀。只可惜他不懂遗传学,儿子都被酒精害了。李家后人肯定骂死这位“仙人”了。这样的人才还多的是,陆游是人才吧,唐寅是人才吧,蒲松龄先生是人才吧,可是他们谁高中过?所以不要认为自己高中了就是了不得的事情,自己没考上就完蛋了。
不做官就不用考试,那还好,问题是到现在,考试作为制度已无所不在了。学生们要考试,各行各业也要考试,从笔试到面试,从平时考查到年终考核,人的一生都在考试呀。就拿我来说吧,从五周岁入学到现在我就经过了太多的考试,上学时的考试,工作时的考试,甚至晋职时也考试,还自己找的麻烦参加什么自学考试,其实一考试完毕就将书扔掉了,好象也没长进多少。仔细一算,这考试竟然在我走过的人生中占了的五分之四多了。
又想多了,制度呀制度,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 繁华落尽总归于平淡,宁静致远悟人生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