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甘肃转载 回复帖

被回复帖: 燕过留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燕过留香 收藏:0 回复:0 点击:106 回复时间: 2007.03.28 15:31:10

Re: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就在1983年的春节,海子又回了一趟家乡,这是他每年的惯例———回家过年。他把一年回家探亲一次的时间定在寒假,也有一定的原因。
   从气候条件上分析,安徽的冬天比北京冬天暖和,北京的夏天比安徽的夏天凉爽,这样海子找到了一个居住环境的折中良方。
   从亲情上分析,“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中国人传统节日中最大的节日,一般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过团圆年。
   在春节期间,海子会走访亲友,加强和亲戚、同学朋友间的沟通与联系。
   从读书写作上分析,冬季正是江南丘陵地区乡里人一年中最消闲的时候,海子不需要包揽全部家务活而影响他的读书写作。
   在这个封闭宁静的小山村,当万籁俱寂的时候,正是他可以充分利用想像力发挥创作的佳机,写作的灵感也如泉水一般涌出,经久不断。
   诗歌已经是他胃里的粮食,他要靠着这些粮食维持精神上的生存。
   如果说上大学是海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必将成为这座里程碑上的一个重要的显示牌。
   这最后的一个学期,他要去实习,做好工作前的锻炼。
   海子把将去实习的事和父母提了一下。
   查振全夫妇这个年过得特别开心,逢人便说他们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就要参加工作了!这好象意味着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听人说北大的毕业生能分到好单位工作,到那时,他们一家终于可以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了。
   如果不是海子告诉他们,查振全尚不知道上完大学本科,拿到学士学位证书后,还可以考硕士研究生,读完硕士还可以再考博士。这学问是越做越深,书是越读越精。
   父亲确实不知晓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在农村人眼里,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称得上会舞文弄墨的大知识分子了。在查振全的看来,家里得到恩荣的时刻仿佛就要降临。
   海子暂且没有考研的想法。凭他的北大本科学历证书就可以谋到一份好工作,早点去工作,意味着早点减轻父母的负担,减轻一部分心理压力。
  
  七 和北大说声Bye——Bye
   过完年后,海子回到学校。
   在被学校统一安排后,他和班里的一些同学分到石家庄新华区法院实习。
   作为一名法律系的学生,他们在法院的实习课程就是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法官,具体内容是陪同法院的法官们审结案件,跟着他们后面了解审判的操作程序、具体的法庭工作经验以及实战经验,为将来走上正式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海子和同学王国新被分到了民庭,其他几位同学被分至刑庭。
   石家庄的这家法院有几位北大的校友,他们对海子等同学来此实习表示欢迎。天下北大人是一家。老校友们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安顿好他们之后,几位老校友宴请了他们。席间,老校友畅谈人生经历、世事的沧桑,以及以前在审判中遇到的许多奇怪的案件。
   海子涉世未深,他听着老校友们高谈阔论、发牢骚,惊讶的表情不时地浮现在他那稚嫩的娃娃脸上。
   海子的勤快是出了名的,每天一大早,他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抹桌子,整理文件,打开水。
   法院里的工作人员对这个小查产生了好感。几位好心的叔叔阿姨得知他来自贫困的小山村,特地从家里带些荤菜给他打打牙祭。他们看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大学毕业,一个人独自生活,生活过得十分艰苦,在食堂里打最便宜的饭菜,读他们看不懂的哲学,却又有着成年人的多愁善感。他们从内心的怜悯中产生了几分敬佩之情。19岁,正是一个高中生即将毕业的年龄。
  法院的叔叔阿姨们请海子吃饭,他会欣然接受,这与其他的一些同学也常接受到这种赐予的恩惠没有什么特别的心理区别。而那些好心的阿姨们把家里穿旧的衣服送给海子时,他婉言谢绝了,海子说自己在北京的衣服多,没有带来。
   海子是个自尊心较强的孩子,他不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一个不能自食其力的弱势人,尽管他现在还不能养活自己。
   通过一阶段的了解,法院里的叔叔阿姨们对小查的性格有所了解。
   他们总是找个借口把小查叫到自己家中,给他们的小孩补补功课,指点迷津,顺便做上一顿丰盛的饭菜来招待这个才气十足的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
   在叔叔阿姨们的家中,海子感觉到了城市和农村家庭的天壤之别。
   自己的父母,拼死拼活的奋斗,至今仍住着祖上留下的几间土坯房屋,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也难以拥有,他们最终劳苦的结果无非是解决温饱,满足“胃”的需要。城里人的生活观念不一样,他们懂得享受生活,这种享受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工作上,以及这个工作给他们带来的绝对的生活保障。有了这种享受的物质支撑,他们的生活因此在自然的状态中得到放松。
   这种悠然自乐的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亲不会享受到,查湾村的乡民们不会享受到,中国的亿万农民自然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法官工作是无比神圣的职业。三年多来的理论学习,海子的大脑中被“公正、公平、廉明”等一类高尚的词汇充斥着。
   但现实毕竟是现实,现实中的社会与理想的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距离,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是难以体会到的。
   实习过程中,海子每天都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离奇古怪的系列案件,尽管他的实习内容是民事法律,但有一个案件让他不能忘记,这使他单纯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那一天,有一对男女到法院要求离婚,接案的法官问清了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暂时做了庭外调解。
   结婚是一种社会责任,离婚可不是儿戏,特别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离婚还相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离婚后的后果可想而知,对于女方的心理压力是不可估量的。
   此案件有着一定的来龙,要求解除婚约的那男方和他的妻子相识于文革的“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在相依为命的艰苦日子里,共同的理想使同病相怜的两位知青在异乡磨擦出爱情的火花。
   落实政策后,双方纷纷回城,女方的父母同意女儿和一无所有的男方结了婚。但就在前不久,男方有个侨居海外多年的亲戚电告他去海外继承遗产,为了自己的一张“绿卡”,思前虑后,男方想和妻子离婚。
   女方认为夫妻双方是在患难中结合,丈夫就这样一走了之,于情于理都不公平,不愿单方解除婚约。
   法官同情女方不幸的遭遇,没有同意男方的离婚诉讼请求。
   只是不久后,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男方和法院审理案件的法官在私底下做了通融。
  第二次开庭时,那位法官违心地同意了男方的离婚请求。
   女方寻死觅活,痛不欲生,大骂法院那位不公正的法官的卑劣行径。
  她天天站在法院的门口等他的丈夫归来,几近发疯。
  海子目睹了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他替那位受伤的女人抱不平,可是他的微薄之力又不能改变什么。
   海子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
   年青的实习法官海子思想单纯,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他以为看破了人间的险恶丑陋,就为这件小事。
   这与他当初的想法大相径庭,也就这件小事动摇了他将来要从事法官的职业的决心。
   他不止一次地和父母及同学说起这件事,提起时便义愤填膺。
   对心灵的伤害是不可挽回的,在海子纯洁的心灵里,这个案件已经形成了永不消去的阴影。以至于后来学校把他分配到安徽省司法厅和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均遭到了海子的拒绝。
   看来,海子还是个孩子。
  
   实习结束后,海子带着遗憾回到了校园。出乎他的意料,他的一首小诗被当地的一家报纸录用,意外地收到了第一笔稿费,这一笔稿费,足可以让他饱食好几顿。
   就在这个时候,红红火火的校园电影周拉开了帷幕。
   1983年也是中国电影事业开始步入全新发展的年份。一些年轻的导演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的出现给中国的艺术市场带来了清鲜的春风。大学生们除了参加舞会就热衷于看电影了。电影周活动在大学校园极受欢迎。
   男生们是电影的主力军,他们占了观众的绝大多数。通常的做法是大家互相请客,今天我请大家看几场,明天另一位同学再请大家看几场,大家交替着轮流请客。
   有了这笔意外的稿费,海子也加入到大学生电影周观众者的行列。
   精力充沛的毕业生们,可以暂时把学业放到一边(事实上,四年级下学期也没有什么课程安排),找寻乐趣。
   电影是他们找乐的最好方式之一。他们可以通宵达旦的一部接一部看,省去吃饭的时间,第二天白天睡觉。
   那些个热力奔放的夜晚,海子和他的同学们坐在大银幕前,聚精会神地看演员们的表演,他们的心随着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而跌宕起伏。
   在这些个电影展演活动中,海子知道了什么是金球奖?什么是奥斯卡金像奖?他还记住了一些演员的名字:影坛怪杰——科拉波、千面人——阿历.坚尼斯、神秘女神——嘉宝、泼辣之偶——索非亚.罗兰、性感女王——马丽莲.梦露、政治女性——简.方达、阴险毒蛇——琼.克劳馥、反叛宝贝——唐纳薇等。
   北大是永远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校园。
   等完成了论文答辩,海子四年的本科学业也基本结束。
   他顺利拿到了父母和他自己盼望已久的大学毕业证书。
  绿色的学士学位证书授予了十九岁的海子。
  
   海子毕业的1983年,他高河中学的当年的同学还有几个仍在进行“抗战”。壮志未酬,雄心不愈。而海子在当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终因英语成绩拖住后腿,而未能如愿以偿的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录取。
   但不管怎样,北大还是给了海子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化为知识,是他以后人生中享受不尽的财富。
  
   要走了,就要要离开可爱的北大了,离开在这里生活了四年的北大,此时此刻,海子百感交集,他在往昔的沉思中对眼前鲜活的北大校园徒生了深厚的感情。海子的一切都好像与北大这个名字有关,后来,人们总是称他为“北大诗人海子”。
   在这一个集体中,有的同学通过勤奋的努力,考取了研究生继续升造,另一部分同学将赴祖国各地,走上工作岗位。
   人生自古伤离别,谁都知道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最后一桌酒席后,大家何时才能重逢,再共同举杯邀明月啊?!
   当初说好分手时不哭泣,可到了酒席接近尾声时,大家都泣不成声。
   海子为他们朗诵了自己的诗歌,大家在海子的爱恋中祈祷,这是一个时刻,这是一个被时间铭刻的时刻。
   海子的梦伴随着一双双羽翅飞翔。
   同学们不会忘记班里的这个不爱法律爱诗歌的小弟弟。
  海子最后一位离开校园的,那天上午:重温未名湖畔读书的感觉,一个人,静悄悄的。中午:打了两毛钱的毛豆肉丁,一个人,细嚼慢咽。
  下午:拎着书箱,一个人,走出燕园。
  晚上:徘徊在燕园门外,一个人,满眼泪珠。
  再见——北大!
  再见。
  

------------------------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眼光中拥有你我;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俩心的交流。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