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甘肃转载 回复帖

被回复帖: 燕过留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燕过留香 收藏:0 回复:0 点击:101 回复时间: 2007.03.28 15:00:02

Re: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第2章 成长的伊甸园
  
  一 初来乍到
  灯
  一丛美丽
  暖和
  一个名字
  我的秘密
  我的新娘
  叫小灯。
  ——节选自《灯》
  
   梦中的燕园。
  北大——这个令无数高考学子望尘莫及的名字。
   门是仿古的门,厚重、结实、宏雄、正大、巍然、凝练。
   她的“民主与科学”,她的“兼容并包”,她的前沿、她的开放、她的权威、她的治学理念和学术自由在中国的高校中是屈指可数的。北大的校友遍布全世界,有知识、有创造、有杰出的领域,就有北大人的踪影。
   校史教育。戴着老花镜的教授或是学者洋洋洒洒铺陈式的讲演把他们带入清朝末年,“中国要强大”,忍辱负重的改革派们和维新志士扛起教育的大旗挥舞,筹建京师大学堂,这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然而清政府统治者的昏庸终将一个马背上的王朝引入没落。教授不无哀叹,悲郁的神情在寂寥的大学堂里凝结,停顿——“中国不会灭亡!”,教授继而意气奋发,蔡校长元培先生走进学子们的心中,教授将先生的大德大范、奇闻趣事娓娓到来,胡适、鲁迅、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马寅初们身着长袍或者西装革履一一走入这座神圣的殿堂,问题?主义?文化?道儒?科学?自由?民主?未来?民生……
  鼓掌,热烈的掌声回旋在大学堂的上空……
  在中国,没有哪一所大学像北大那样同一个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同一个国家的发展唇齿相依。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这是少年大学生海子入学的第一节课。教授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讲演让他雄心壮志,他梦想着将来的某日,头戴大檐帽端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某个法庭中间,威风凛然的主持公义正道,为受害者们挽回一份欣慰或者将罪恶者的残忍泯灭。
  海子庆幸班主任的远见卓识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这里有着无数令人尊敬的名字!
   朱光潜,查海生的另一位安庆老乡,身材矮小的他,在中国美学界首屈一指,光一部《西方美学史》,就足以使他的名字永载史册,流芳百世。他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无疑是创造性的。
   海子和他的同学每次从图书馆回宿舍时,总会看到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墙角的青石板上,朝着过路的人微笑致意,有时候会掐一朵小花献给路过的学生,老先生是那么的和蔼善良,一副童心未泯的样子,海子难以理解老者有如此的举动。
  高年级的同学告诉海子,老者的名字叫朱光潜,这着实让查海生吓了一大跳。
   海子没有想到这位写过鸿篇巨制的大师级学者就在自己身边。原来,朱先生对人一向都具绅士风度,十分友善,对待年青人更是如此!
   海子了解到他的安庆老乡朱光潜先生人格力量的伟大:他几乎周济过任何一个因经济困难而向他求助的学生!他让没饭吃的学生直接去他家,他给家境贫寒的学生购买火车票的事,路人皆知,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陋,每天粗茶淡饭以事温饱。
   季羡林学富五车。
  冯友兰贯通中西。
  王力铸文学史话。
  ……
   如果给北大罗列名单,那恰是在叙述一部中国现代史。北大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着的。
   京城、皇城、紫禁城、围城。
  大街小巷、胡同小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北京悠久的人文历史地理给初来乍到的海子留下了异样的印象。他还记得前些年看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如今,这些镜头就在自己的眼前一一展现。
  情不自禁!
  茫然!
  惑!
  海子思绪的碎片追忆到童年的憧憬与梦想中。
  
   北方人的饮食以面为主,这使得从小生长在南方以吃米饭为主的海子不太习惯。在北京大学的食堂里,米饭供应还算正常,那些南方的同学每天都排起长龙在米饭供应窗口,打上4两或半斤米饭,一毛钱菜就可以饱食一顿。同班的一位北方同学不理解南方来的海子为何天天只吃大米饭,他甚至问海子那东西吃多了会不会磨破嘴皮,海子哑然失噤,无以言对。
  
  
  北京的中秋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浩月当空照,月光轻轻泻进宿舍,室友们都出去了,伤心的小海子借着电灯发出的昏暗的光线,把一张纸平铺在床上,底下垫起几本厚书写起信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弟弟们:”海子刚写第一句,泪水就禁不住涌了出来。他用那小巧的手背擦干,停顿了一会儿,接着往下写:“你们身体还好吗?弟弟们的学习成绩有没有进步?今天是中秋佳节,你们一定围坐一起吃着芝麻饼吧?宿舍其他同学都赏月去了,惟独我一个人留守宿舍,我好想家,更想念你们。”
   泪水又一次顺着海子的腮帮流下来。小海子想起了在家的情景,每年中秋节,一家人总是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吃着妈妈做的面条,爸爸兴致来时,还会喝上一两盅自己酿造的土酒,用筷子头沾点送进自己和弟弟们的嘴边。妈妈则讲着月老和嫦蛾的故事,小海子和弟弟们总是问妈妈,还有呢,还有呢?
   妈妈讲累了,小海子和几个弟弟也进入了梦乡。
   海子想起了母亲,又伤心起来,他接着往下写。
   “妈妈,我想您想得特别厉害,每次看到同学的爸爸妈妈来看她,我就更加伤心了,有时候晚上我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哎,亲爱的妈妈,我是不是不争气啊?我怎么能长大呢,我怎么能成为您的骄傲呢?北京的天开始冷了,冬天就要到来。您也要注意保暖,我走的时候留下了5元钱,给您买双皮手套子,给爸爸买对耳焐,给弟弟们买几双袜子。哦,对了,那5元钱我把它压在箱子下面。我想,将来等我毕业拿工资了,您和爸爸就可以享福了……”
   “爸爸,您还在给别人裁减衣服吗?我穿着您亲手缝制的衣服,同学都说土气,可我感觉暖和就行,北京特别大,刚来的时候,我忙着注册。注册好学籍,一时竟找不着自己的行李,可把我急得够呛,帮我安置,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心里感激他们。”海子吸了一口气。
  “上个星期天我和他们去了一趟王府井,那是北京最为繁华的地方,人山人海,比我们镇上赶集还要热闹。商店很多,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不过价格也不菲,我花了两毛钱帮妈妈买了一根发夹,妈妈,您可不要怪我太奢侈哦。这种样式在我们那儿买不到,我过年带回家,您一定会喜欢的。”海子想象着妈妈接到他买的发夹该是多么高兴啊!他有点得意起来。可是,很快又陷入悲伤之中。
  “我有时候吃不饱,”海子改了过来,“我吃得很好,每天都有很多的油水进肚子……”
  海子每次打饭的时候都节省着盘算,较少的生活费只能让他望“荤”兴叹。
  写到这儿,海子有些哽咽,“我真想马上回去,妈妈,您不争气的儿子又泪水汪汪了。”海子抹了抹发红的鼻子。
  “昨天,我身体不太舒适,有点发烧,也没有去医院,我真怕症状加重,一个人昏昏沉沉地睡了一下午,晚饭时好多了。妈妈,您不知道我生病的时候想您想得多么厉害,妈妈,我想到了会不会死去,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您和爸爸、弟弟们了,妈妈,我想得是不是太多,要是您在我身边就好了。”
   ……
   “请爸爸、妈妈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努力。”
   “请你们保重身体。”
  “此致
  敬礼!”
  “儿子:海生”,海子擦干了眼角的泪水。
  信写好后,海子把它对折,放进信封,然后趁着月色跑到附近的邮筒前,小心翼翼的把祝福塞进去。
  海子哆嗦着身子回到了宿舍,辅导员老师给他送来了两块月饼。
  两行热泪速地挂在海子的脸颊上,在月光的映照下,如白色的珍珠。
  
  

------------------------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眼光中拥有你我;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俩心的交流。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