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心疼地用湿毛巾不断揩去儿子脸上的汗珠,为儿子扇风降暑。
看着熟睡的儿子,母亲既万分激动又心酸无比。高考的磨练已经使她的海子消瘦了许多,脸上都能看到几根青筋,虽然蜡黄的圆脸上还是透着很多的稚气。
她小心地亲了亲儿子的脸颊。这又仿佛回到了从前,比这个时候更艰难的一些岁月,她也是这样照料着幼小的海子。那时候他顽皮,有时也不听话,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个乖孩子。
吃饱后,只要拍拍他的小胸脯,就能让他很快进入梦乡。
那些动人的情节她仍记忆犹新,这也只不过是八九年前发生的一些精彩片段,如今,儿子已经从那么一小把大长成这般模样了。
就这样,不知疲倦的母亲一边回想着有趣的往事,一边为儿子扇扇子,驱赶苍蝇、蚊虫。
晚饭时,海子仍然没有睡醒,当查振全准备叫醒他时,旁边的母亲轻轻地做了个手势阻止了查振全的行为。
母亲想让儿子多睡会儿!
晚上,全村的灯都熄灭后,只有查振全家的灯还在亮着。全家人都在为海子守候……
八 今夜的月光多美好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照着月光
饮水和盐的马
和声音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
……
引自———《月光》
这一觉海子睡得特别香,他告诉妈妈做了个好梦,这似乎是个好兆头。
几天后,海子拿到了答案。班里所有的人都对照着答案估分,海子也在这样做。
在估分的过程中,海子遵循着班主任给的原则,自己掌握“度”。经过小心翼翼地核对、加减,最后得出总分约在三百五十分至三百七十分之间。
班主任把他叫到一边,两个人重新仔仔细细地又核对了一遍。班主任心里有了个底,他把海子的总分成绩定在高分档。对比前两届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他认为海子被名牌大学录取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便是填报志愿。
海子的一位在安庆市某中学任教的叔叔得知他的高考成绩估分这么高,认为他报考复旦大学把握较大,而且复旦大学的所在地离家也不十分遥远,上海人的饮食习惯接近安徽人,海生能较快适应那里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复旦大学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声誉度很高,能在里面深造,那是他们自己这一辈做梦想都不敢想的事。
亲戚说的不无道理。他和父母又征求了一下班主任老师的意见。
他的班主任认为海子估分保守,其实际成绩会高一些。据他分析的结果,海子报考号称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不在话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块负载历史的凝重与现代的喧嚣和时代脉搏跳动前沿的大都市是无数热血青年极其向往的地方。
北京虽属北方,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来回要几经周折,对于一个刚涉世的少年来说,确让人顾虑重重。但北京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师辈出,是个读书做学问、锻炼自我的好地方。学生毕业后,分配的工作单位都是重要的文职、高校、及政府等部门。
家里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决定让海子填报“北京大学”,专业也是庄稼人所敬仰的“法律学”———将来可以从事司法工作。
海子在忐忑不安中等来了高考成绩通知单。果然不出老师所料,他的总分成绩比本科录取线高出近百分。尤其是数学,满分100分的卷子他竟考了96分!
他的总成绩名列安徽省前茅,这就意味着他完全可以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
大家注意到,当班主任把成绩通知单递给海子的时候,双手有些微微颤抖。凭心而论,这是班主任第一次拿到如此高分的高考成绩通知单。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
海子父母同样在家暗暗窃喜。
接下来是体检,当时规定高校录取新生的体检标准并不做过高要求,但体重须过40公斤,海子在磅秤前的体重显示是41公斤,只超体检标准1公斤!
查振全夫妇这回也变得谨慎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有正式下发,他们没有及时将这一消息提前公布给乡亲们。
老师在激动地等待!
查振全夫妇在万分焦虑地等待!
海子也在焦急地等待!
一个多月后,那张大红的,他们已经期待很久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通知书终于寄到了学校,这个特大喜讯传遍了高河中学,全校上下为之振奋。
班主任的脸上也闪耀着灿烂的光彩!
当海子拿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一路欣喜着狂奔回村,直接冲着井边打水的几个弟弟大喊大叫:“我考到了,我考到北京大学了!”
“这孩子一看就有出息!”路边的人都赞叹起来。
这则有史以来最大的爆炸性喜讯使整个查湾村沸腾了!人们争相目睹那张喜气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通知书”。他们猜想着那座名贵的学府所带给人们的另一番景象。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北京大学的知名度,即使是这些世代务农的人们。一部分在田地里劳作的人听到消息后惊呼:“北大啊!小老子喂,查裁缝家的老大考上北大啦!”大家在惊喜的目光中相互传颂着那不可思议的喜讯。
这则鼓舞人心的喜讯不日之后又迅速传遍了整个怀宁县、安庆市。人们都知道查湾那个贫瘠的村里出了个北大学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话题总是被人们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喋喋不休地讨论。
人们在称赞海子的同时,则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海子的父母亲教子有方。查振全夫妇的喜悦之情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一生的荣耀、几世的光芒在这一刻尽显出来。
他们被别人接受,这一次,大家只是带着一份极其谦虚的心向他们一家来讨教的。那些个不眠的夜晚,全家上下喜气洋洋,人们乘凉总是选择在查家门前,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报到注册的日子就要到了。查振全夫妇决定不惜奢侈一回,摆上两桌喜宴,宴请学校的老师们和一些亲朋好友。
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们有剩余的钱去承担宴请费用。所谓宴请费用,只不过他们上街买些肉、鱼、烟、酒等的花费。
家里确实一贫如洗!查振全夫妇就去穷亲戚家借。亲戚们认为查家出了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是他们族内的骄傲,这一次,无论如何大家也要凑些钱,好好庆贺一下。
村里最好的红白喜事厨师被请来了。亲戚们分工准备,切菜的切菜,洗碗的洗碗,收拾的收拾,很快就忙碌开了。
海子想去帮忙,但很快被情绪高涨的亲戚们拦住了。
“都大学生了,还做这些粗活干啥?”
这话说得海子很不好意思,脸红了一大片,大伙都笑他像个小姑娘。
老师们陆续来了。
天生腼腆的海子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老师们挨个把他的优点罗列了一大箩筐,都说他有出息,为父母和学校争了脸面,并且送了些学习用品给海子,诸如笔记本、书、笔等。
开饭的时间到了,菜被一碗一碗地往上端,还是那些亲戚们欢喜逗趣,大家你三言我两语地把酒席气氛调了上来,老师们也乐在其中。
海子由父亲查振全带着,持着小酒盅一桌一桌地陪敬别人。
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喝酒,也不打算让他学会喝酒。他平时告诫儿子的一句话是:“喝酒会伤肺!”尽管他自己没事的时候也会喝一盅。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查家的大喜日子,父亲交待他就是不会喝酒也要假装会喝,用嘴唇略微沾上一点吞下去。海子听从了父亲的意愿。
海子是个实在的孩子,刚陪客人喝第一口,就把酒给吞到肚子里去了,差点呛了出来,好歹他是个男子汉,呛出来会被别人笑话,他就强咽了下去。父亲又往他的小酒杯里斟了少许。
一个接一个客人陪酒,大家说借酒沾海子的光。
在这样热烈的酒席上,大家什么好听的话都“释放”出来,生怕来不及讲。
酒不醉人人自醉,几圈之后,海子感觉自己有些晕头转向。
父亲查振全完全醉了,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这么痛快过,他是为他们家的海子喝醉的。他不能不为他的海子醉。
人一旦喝醉后,话就显得特别多。尤其是儿子金榜题名时,他要和大家尽情地吹嘘。
海子被他吹嘘得神乎其神。
谁也没有打断查振全滔滔不绝的讲话,在大家的眼里,查裁缝是个不爱讲话的人,还从来没有看他这么爽快过。
查振全确实醉了。
查湾村也醉了。
隔两天,查湾村在小学操场上放映了场露天电影。这在查湾村是个难得的机会,海子和三个弟弟还没有等太阳落山,就早早地端上了凳子选个好位置坐下。村上其他的孩子也陆续搬个板凳或一块砖头来了,看到查家兄弟端坐在那儿,都围了过去。
海子这几天心情特别放松。他花了一毛钱买了几根甘蔗。卖甘蔗的人听说过他就是刚刚考上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不住地夸奖他有多么优秀。他没有和卖甘蔗的人多说什么,这几天,夸奖他的话听多了,所以心里也没有觉得什么。
海子把买来的甘蔗掰成几小截,分给三个弟弟和周围邻家的几个孩子吃,自己留了甘蔗上头不太甜的一截。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电影队的人驮着大机器开始组装。一会儿,工作人员对着大喇叭喊了两句话:“大家注意啦,现在放电影啦!”
那天晚上放映的是老片《铁道游击队》,但海子是第一次看这部影片,他以前看过这个故事的连环画,基本情节他记得一清二楚。
所以当这部电影上映后,故事情节并没有引起他过多的兴趣。
但是电影中的火车却吸引住了海子,当故事情节中的火车呜呜叫着从铁道上驶过时,他一时竟忘乎所以,激动地对边上的人叫道:“看见了吗?那就是大火车!”
“我哪天也要坐大火车去北京了,哦,哦……”
周围的人看他那股傻兴奋劲儿,都笑了起来。
事实上,这个落后闭塞的村子还真没有几个人看过真火车,别说坐火车了。
终于要离开生他养他15年的查湾村了。
这是片充满恩情的土地。
妈妈东借西凑了三十元钱,让儿子带上。出门在外,做什么都要花钱。妈妈对他说,钱不够,来信就再寄过去。
妈妈说这句话时就落泪了,海子跟着掉眼泪。
细心的妈妈把钱装进儿子内衣口袋,用线缝住了袋口,她让海子到了北京的住处再拆下来。
三十元钱,对于海子家,这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是有生以来头一遭出远门,第一次去安庆,比安庆更大的城市是合肥,在合肥还要换火车去更大的城市———首都北京。
他生活的环境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农村娃儿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与人生理想的追求,从落后的刀耕火种的乡土文明跨越现代都市文明,从朴实无华的封闭思想到繁华复杂的圆滑处世,海子能经得起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吗?
海子可没有想这么多,十五岁的他还是个小孩子啊!
当他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妈妈一个人躲在屋里任凭泪水沾满衣襟,她不能自已。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还这么小,她怎能不担心呢?
她担心她的儿子一个人怎么生活:衣服脏了,怎么洗;生病了,怎么办;万一被人欺侮了,找谁去?
母亲想得太多,她想得越多,就越加伤心。
她实在舍不得她的心肝儿子。
海子有回到屋里,拉着妈妈的手,久久不愿离去。母子两个人的泪水,模糊了屋外嬉闹的人声鼎沸……
查家经济上极度拮据,为了少花路费钱,海子的父母亲不能同时送儿子去合肥,最后,只好由查振全独自送儿子到合肥。到达合肥火车站后,海子将一个人乘火车抵达北京。这条路线是老师为他安排的。
村口,母亲泪流满面。她激动、她骄傲、她幸福无比。
海子依依不舍地当着众人的面亲吻了她可爱的母亲。那是饱含深情的钻石之爱,她穿透时空成存于天上的彩虹而壮美绚丽!
走了。十五年的养育情,可爱的查湾村!
走了。
走了……
父亲把他送到合肥火车站,买好票。简单嘱咐了几句,等火车开的时候,他仍然站在站台口,一动不动。
父亲有些老了。但他仍然是海子心目中的一座山,一座伟岸大山。
父亲的背影终于随着火车的缓缓开动留进了他的记忆深处。这是难忘的一刻。
海子刹那间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父亲感人的形象。
他默默地望着父亲,父亲默默地望着儿子。
就这样。
默默地,一动不动。
直到父亲的影子渐渐消失。
消失。
------------------------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眼光中拥有你我;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俩心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