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甘肃转载 回复帖

被回复帖: 燕过留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燕过留香 收藏:0 回复:0 点击:173 回复时间: 2007.03.28 14:46:01

Re: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钓鱼也许是寻找静谧安逸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小海子喜欢钓鱼。
   暑假来到后,他就自制一付鱼具,在门前石头缝里抠出几条蚯蚓,来到池塘边垂钓。可惜他的钓鱼技术并不高明,常常空手而归,即使运气很好,也只是钓到几条小黄花鱼,就是那种连猫也懒得搭理的小得可怜的干瘪鱼种。但小海子不在乎有没有钓到鱼,他喜欢的是这种休闲放松的生活情趣。
   他喜欢一个人拿着本小说安静地坐在池塘埂边,听着池塘中青蛙的鼓噪声,蝉儿的吐丝声,黄雀的叫鸣声,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美妙绝伦的互配。
   这是海子自己营造的快乐小天堂。
  
  
  六 大学,请为少年祝福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
  
   —— 引自《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讯息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这个喜讯给了很多读书人莫大的欢欣与鼓舞。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是绝大多数学子的梦想。那些在文革中被耽搁的老三届、青年工农兵、应历届高中毕业生及一些社会闲流们都统统加入到高考的大军中。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即使青春已经逝去也要弥补,正是在对前途命运追求的砝码下,热情在高考的会战中得以燃烧。可是高考并不能使所有人到达幸运的彼岸,这其中只有少数人幸运地渡过了这座独木桥,绝大多数人留下的是遗憾、是无奈、是苦痛、是悲哀甚至是惨剧。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然也传到了查振全的耳朵里,此时,他更加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的小海子一定能够通过高考来实现查家几代人的梦想。当然,查振全得到这个消息时海子已经就读于高河中学高中部。
   海子从高河中学初中部毕业是1977年2月。1977年安徽省还没有实行中考,直到一年后才有中考制度,海子升入高河中学高中部是老师推荐入学的。
   高河中学是一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声誉,所以海子高中仍能就读母校也是一种幸运。
   此时的海子大略知晓学习的意义。
  经过一个新的组合,一些幸运儿凝成了一个新的集体。此时中国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学校不敢给学生排名论次的局面已被打破,小测验也在进行之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经过检验,在这支集体队伍中,他的学习成绩不算优秀。
   他时刻不忘警醒着自己,靠着这种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几个月后,小海子的学习成绩一跃在班级中置居靠前的位置。
   高一下学期,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被安排试着给班级中的另一些同学批改作业和试卷。此时的老师之所以让一个学生帮着批改作业和试卷,倒不是因为他自己懒惰,要让学生分担自己的工作任务,而是他已经发现了小海子的可塑性。他通过批改别人的作业和试卷,一来可以发现别人的错误,从别的解题错误里吸取经验教训,以便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二来自己可以锻炼一下实践能力,从中悟出解题的思路和规律,学习别人的长处,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判断的能力。
  高一时,小海子所在的班级还没有具体的文理分科,所以文理各科功课都要学习。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比较优秀,不像有些学生出现偏科现象,所以深受老师的器重。
   高河中学高中部是两年制,这意味着学生两年高中毕业就要参加高考。高一学期期末时,学生开始选择自己优势的文科或理科,以便来年参加高考。
   但是在分文理科上,他同父亲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世代务农的父亲查振全很早就听人说过学理科上大学,将来可以做工程师。工程师在庄稼人的眼中是个了不起的职业,受人尊敬,而且工资拿得也不低,生活有极大的保障。但小海子的想法颇偏向他的班主任,他的班主任认为小海子记忆能力强,思维敏捷,数学成绩突出,这是文科学生的最大优势。选择文科报考大学的成功机率更大些。
   老师让他选择学文科的另一个原因是班上学文科的人寥寥无几,文科和理科学生在比例上严重失调,学习气氛难以带动起来。他希望小海子选择文科班就读,给文科班的同学带好头,争取在来年的高考中整个班级结出更多的硕果。
   当小海子把选择读文科班的事给父亲说了一通后,父亲当即火冒三丈,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这么大的事也不同我们商量商量,就自作主张,你算什么?”
   “老子白养你这么多年了,选择文科,就是考上大学,将来有啥用?”
   ……
   小海子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父亲发这么大火,竟吓得直哆嗦,哭了起来。
   母亲又是安慰了他一番,叫他要听父亲的话,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海子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查振全气得通红的脸终于消了下来。
   他一回到学校,就找到了班主任操根甲,操老师看他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知道他肯定遇到什么事了。小海子把刚才在家遭遇的事告诉了班主任,并要求换到理科班。
   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
  海子在理科班学习了两个月,操老师认为他学理科不适合,当时操老师带的那个文科班的学生成绩没有特别突出的,为了使自己所带的文科班在来年全县的高考中取得更大的收获,文理两个班的班主任经过商量,决定将有着超好记忆力的查海生调剂到文科班。凭着对教育的一份责任心和对学生前途着想,操根甲找到了14岁的海子语重心长的长谈了一番,在分析了种种利弊之后,毅然决然的带着海子来到他家。
  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查振全夫妇应诺了操老师和儿子的想法。
   海子久悬的心终于落了地。
   全班人都记得1978年3月底那个上午,当身高只有1.5米、瘦小、大脑袋、大眼睛的海子托着一个那个时代流行的绿色帆布书包跟着班主任操根甲来到文科班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他的身上。但大家都不免为他担心,文科班已经开学两个月了,高考余下的日子也不多了,他能赶得上进度吗?
  后来的事实做出了最完美的回答!
  
  
  七 家里的一盏煤油灯
   十三四岁的小海子,已经担当了家里“小大人”的角色。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他要帮着家里挣得更多的工分。
   父母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小海子内心非常清楚父母这样劳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全家人的口粮全靠父母来承担,自己和几个弟弟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也把父母压得够呛!他们希望几个儿子长大后都能出人头地。
   每逢星期六下午,他上完两节课后,就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帮着队里干活。
   遇到农忙,一个下午他要割完一小块水稻田的稻子。星期天也不会有休息的时间,从早上出工下地,割稻、挖地、整地、插秧、施肥,这一整套熟练的劳作过程使他练就了一副庄稼人的好把式。
   星期天下午收工后,妈妈叫他从自家的菜园地里拔上两三棵白菜,洗净后,自己生火起灶,把菜炒熟,放上少许盐花。但是整个一锅菜没有任何油水,事实上,家人常年吃不上油水早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食用油。
   能吃到大白菜,也只有像他这种高中生才能享受到的优遇。家里其他人是很难享用得到的。平时查振全和家里人一道节衣缩食,在小小的菜园地里种上这些季节蔬菜,就是为了能让大儿子吃到这些天然的“绿色补品”,他自己和妻子的饭碗里只有几根盐萝卜条或烂腌菜之类。
   等菜炒熟后,小海子把它装进一个大缸子里,这可是他一个星期难得的美食啊!
   不懂事的弟弟们常常吵着父母也要吃大白菜,查振全夫妇听在耳里,痛在心里,但也只能无奈地对孩子们讲:“等你们长大了,上了高中,也给你们吃大白菜!”
   这句话今天听起来确实可笑,可在当时生活条件下,这句话就是孩子们的奋斗目标和希望。
   于是上小学的弟弟们就急切地想长大,想和哥哥一样也能吃到大白菜,那可是连做梦都要流口水的美食啊!
   真正的美食还不止是大白菜,还有面条,一家人想吃上一顿面条也很难得。
   年终“分红”时,家里可以分到几十斤小麦,父亲查振全用这些小麦到公社换些面条或面粉。在当时,一斤小麦可以换取八两面粉或六两面条。这些兑换的面条大部分留到节日里全家人一起享用,平时可难以享受得到这样的美食!
   天气稍热后,蔬菜不能久置在缸子里,否则就会发馊变质,所以大白菜只能吃上一时段,剩下的日子还要靠吃盐萝卜条来维持。
   这样艰苦的日子陪伴着小海子度过整个中学时光。
   为了让儿子能吃饱,查振全在家里准备了一些大米,小海子每次回家后,便用米袋子装上五六斤米,这便是他一个星期的口粮,他要把这五六斤米交给学校食堂,换些饭票来打饭吃。
   学校的住宿条件更是让人难以想像,几十个人住一间屋,时常受到“陆、海、空”三军的“侵袭”。
   所谓“陆军”,就是硕大的老鼠趁着小海子和他的同学们熟睡后成群结队地偷吃作乱,还时不时地从学生的被子上、脸上跳来窜去,闹得大家担惊受怕,生怕哪天弄个“毁容”什么的。
   “海军”的“侵袭”则是不间接地发生。遇到下雨天,那间破烂的房子就会渗漏,大家都会端着脸盆、饭缸子等器物接漏下的雨水,以免衣服和被子被淋湿。
   最狠毒的数“空军”———蚊子。天热的时候,这种讨厌的东西嗡嗡直叫,到处乱飞,叮人吸血,闹得小海子和他的同学睡觉都不安宁,大家只好把头蒙在被子里,留着两个鼻孔通气。
   恶劣的生活、生存环境,终会使一个勤奋的高考生面临身体上的“塌方”。高考前的几个月,小海子出现了严重的浮肿,这种病症很难被别人看出,但身上的肌肉很松懈,并且时常伴有发烧发热等病理症状的发生。
   小海子一直强忍着,不肯告诉父母。他知道父母用心良苦,他不想让他们担心受怕。
   但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很快便被敏锐的班主任发现。毕竟,多年的带高考班的经验让他对学生产生的各种细微的变化有更多的了解。
   随后,班主任悄悄走进查振全家,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父母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后,心里十分着急,不知如何应对。
   还是海子的班主任给他们开了一剂良方:海子的生活太苦了,营养跟不上,你们必须给他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体能。
   结果是,他们夫妇商议,每个星期给小海子块把钱买些菜票,让他在食堂里吃到一些带有油水的蔬菜。
   查振全想过了,大不了自己每天夜里再把工作时间延长几个小时,为村子里的人多做几件衣服,也要挣上块把钱,让他的小海子吃上点好的。查振全在拼自己的一把老骨头!
   凭着每个星期多给的块把钱,小海子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能够得以保证,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再也不用饿着肚子上课了。
   班主任操根甲是个十分惜才的老师,他不忍心海子经常把一个星期的生活泡在咸菜罐里。趁着机会把海子叫回自己的家中,炒上一两样带荤的菜肴,让海子好好饱餐一顿。海子暗地里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老师的恩情。
  事实上,海子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虽然自己日子艰苦,但却还周济其他的同学。住在他上铺的琚晨光就是经常享他帮助的同学之一。琚晨光家离学校比海子家远的多,回家的机会不多,带来的米袋子时常出现“亏空”,由于高河中学的饭票是用大米换取的,出现告急的情形也不足为怪。咸菜在罐中贮存久了会变质,海子的咸菜罐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有一天晚自习下课后,大家差不多都已经睡下了,琚晨光饥饿难耐,翻身覆去怎也难以入眠,哀声叹气。
  有心的海子问道:“老琚,你怎么啦?”
  “唉,我这肚子不争气,晚上吃的那些又没了。”琚晨光有气无力回答。
  “我也有点”,海子很是同情。
  “你个头小,饥饿程度不及我,我饭量比你大,消化得比你快呀!”
  “也是,要么……”,海子还没有说完,就从柜子里拿出这个星期刚从家里带来的咸菜,他拧开罐盖,麻利的舀了几勺子放进饭盆里,再兑上半盆子白开水,用勺子搅拌了几下。必恭必敬的递给琚晨光。“老琚,吃下吧,味道不错的。”
  “谢谢海生,你真义气。”
  “谢什么,你不也经常帮助我,吃下就能睡得着了。”
  “恩!”琚晨光满怀感激,他都记不起自己到底得到海子这样助人为乐的次数多少次了。
  “早点睡吧,别影响其他兄弟休息。”海子说完就爬进了被窝。
  海子的数学成绩在文科班是出了名的棒,谁都知道学文科的学生数学好意味着什么。班级中几个数学“跛腿”的同学经常把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甚而有男同学把难题摆进他的蚊帐中。而他每次都很谦虚的为同学讲解,不厌其烦的和同学一起商量解答的方法。
  由于得天独厚的便利优势,琚晨光的数学在海子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在一次考试得到学校的2元奖励后,琚晨光叫把海子叫到了一边,“海生,中午我请你吃米粉肉。”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么神秘兮兮的。”海子笑俩笑。
  “算我请客,我的成绩有你的功劳啊。”
  “呵呵,是这样啊,我还纳闷呢。”
  “那我们走吧!”琚晨光挽起海子的胳膊。
  “不,老琚,这顿就免了吧,那是你自己勤奋的结果啊。”海子据理道。
  “不说那么多了,一完米粉肉只有2角钱,你不领我情,下次我也不吃你的东西了。盛情难却,走吧!”
  “那好吧。”海子终于允诺了老琚的一番好意。
  
  隔几天,海子送5张大白纸给琚晨光,“老琚,这白纸是送给你的。”
  “你干什么啊,是回敬吗?”琚晨光有些不惑。
  “我感觉欠你一份人情。”海子一本正经的说到。
  “唉,那这样算来,我该欠你多少啊?!”
  “学习上的帮助是很平常的事,你不必记挂在心。”
  “可那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友谊啊,况且你平时在生活上也给了我不少帮助。”
  “那是我该做的事,其实我帮你解题自己也在进步,这没有什么,收下这几张白纸吧。”
  琚晨光只得收下海子的这份深情厚意。
  
  离高考时间只剩下短短两个来月,海子和班里其他同学一样紧张地复习迎考。父母对他的期望值随着高考日子的逼近与日俱增,全家的焦点都聚集到他一个人身上。他必须奋不顾身地跳进书海里。
   海子也在拼自己的嫩骨头!
   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后,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五套教材被海子翻烂,边角破碎,上面密密麻麻手写记载的小文字着实让所有的任课老师感动。
   他不放过任何一条数学公式、任何一个课本上的历史事实、任何一条政治术语、任何一个地理名称。为了检阅自己掌握的熟练程度,除了每天都要跳入题海中做大量练习外,他还和班里成绩好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请教,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他不想把遗憾留在高考之后,也不想高考成为他终生的遗憾,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把遗憾留给养育他的父母亲!
   高考实战模拟开始了,在第一次的考试模拟中,他排的名次一般,并不领先于其他同学。成绩一公布,他就伤心得落泪了。
   他的心如刀割,这样的成绩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
   问题就出在他对课本熟知的程度太深,以至于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习惯套用课本上原有的东西,而没有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给他的建议是:课本固然要熟知,但也须注重训练的方法,要多看别人是怎么总结、概括、归纳所要回答的问题的,这样才会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让阅卷老师一看即明白。做不到这一点,很难在高考实战中取得高分。
   海子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对照着自己考过的模拟试卷,他发现损失的分值较大的都是后面的问答题、论述题,而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很少失分。
   他找来几套样卷。理解着别人回答问题的思路,再逐一地请教老师。老师们当然非常乐意为这位有很大希望的学生解惑作答。
   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模拟考试开始了,凭着先前吸取的教训和前一阶段积累的经验,他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一,比班级第二名同学成绩总分高出了几十分。
   第三次、第四次……,海子的考试成绩在稳步提高,成直线上升趋势,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对他充满了信心。
   所有的老师都睁大了眼睛。
   高考前的几天,学校按惯例放假,让所有的考生回家多做休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海子回家后没有休息,他在家为高考做最后一次准备,从头到尾把课本浏览一遍。
   此刻,家里父母的心都紧绷在弦上,喜悦、担心、期待在思绪的穿透中衍射前方。
   当海子临考前还一个劲地看书时,父母亲就劝他把书放下来,到池塘边钓鱼去。况且只剩下几天了,再看也没有用。
   海子我行我素,没有采纳父母亲的建议,继续在家看书。从白天到晚上,一点也没有放松自己!
   他相信自己的一套备考方法。在这个时候看书,更容易记住一些被遗忘的知识要点。
   父母亲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和他争执,他们想要让儿子保持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情走进考场,不要带有任何精神压力。海子的三个弟弟也被父母置留在外面,他们不想让三个顽皮的孩子分散海子的注意力。
   在高考前一天,查振全没有给儿子做过多的叮嘱。同妻子商议后,他决定不陪同海生一道去考场,让他一个人自由发挥,减少精神顾虑。
   给儿子打理好行装后,查振全淡淡地对儿子说了句:“考试不要太紧张,大不了明年再来一次!”
   “恩,我晓得。”海子点了点头。他明白父亲的意思,实际上,父母亲比他更紧张。临行前,他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
   “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出来,余下的后做。”妈妈有补充了一句。
  “我平时就是这样的”,海子轻声道。
  “那我们就放心了,好儿子,爸爸妈妈等你的好消息。”查振全有点激动。
  “我会尽力考个好成绩的。”
   “我相信我的儿子,要是考上北大、复旦的,那还了得!”操采菊神采飞-扬。
  “那一定,我的儿子考不上北大、复旦,这旮旯窝里还有谁能?”查振全又来了一句。
  母亲和海子听爸爸那么一激励,不禁笑了起来。
  父亲送他到村口,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久久不想离去。他在心里祝福他的海子。
  
   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高考对于农民的儿子来说,是雏鹰展翅翱翔蓝天的最佳机遇。很多人都为此下了血本一搏。当地的农村有句土话叫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人们寄希望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年轻人。
   但海子心里有架算盘,他不会怠慢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全班同学被班主任从床上叫了起来,集合起来发准考证。
   海子手持着大红的准考证有些颤抖,内心一时不能平静。他在老师的交待下和其他同学仔细阅读了这张背面简体字中夹杂着繁体字的高考准考证。
   事实上,在未开考前夕,班主任就已经把有关考试事宜说得一清二楚,并且一再重复讲解以至每个人都能将每一条熟记于心。
   老师之所以反复地费尽口舌交待有关事宜,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这种事情曾经出现过。
   这一次,海子拿着属于自己的准考证,他逐一地把里面的文字重新“咬”了一遍。
   开考的铃声响了,海子走进了考场。与平时在班上考试的情形不同,这一次周围全是陌生人,大龄考生很多,有的都快接近“叔叔”辈的考生也参与其中。
   整个考场上数海子的年龄最小。他是那么的一丁点儿大,很不起眼地坐在旁边的座位上。
   第一场考的是语文科目,语文是他的强势项目,他可以应答自如,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太多难题能难倒他。但卷子一发放到他手中,海子却显得格外紧张,他还在心里提醒着自己“不紧张,不紧张……”,越是这样,越是六神无主。
   毕竟,这是一场人生命运的大较量。与他对擂的还有成千上万个高考学子,大家都曾挥洒汗水,大家都在奋力拼搏。
   他停顿了几分钟,做暂时调整!
   终于心静了下来。
   凭着平时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优美的文笔,他很快完成了最后一大题———作文题,内容是改写“陈伊玲的故事”,题目为“第二次考试”。怀着一种感动的心情,海子流畅地写好了作文。
   细心的他又认真仔细地从头到尾做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直至终止考试的铃声响起。
   交卷!走出教室。他随着人流涌了出来。
   他明白了什么是高考!和平时考试一样,但又不一样!这种滋味没法说得清。
   海子满怀信心地来到了在场外等候他的班主任和同学们中间。
   从海子神采飞扬的眼神中,老师已经估猜他考得不错。他的同学迅速将他围住,与他一起校对答案。海子也是凡人,不可能考试没有错误,尤其是像高考这样的大考。但是同学们相信他答题的准确率很高,所以都宁愿相信他的答案。
   在家的父母早已把心提了起来,悬在半空中。海子的妈妈在儿子考试的同步时间里,在家里双膝跪向太阳的方向,祈求老天爷保佑她的海子顺利、圆满地完成高考。
   她祈求老天爷保佑他的儿子平安!
   父亲查振全想知道儿子在考场上发挥得如何,但是又不想急于知晓最终的结果。万一……
   复杂焦虑的心情使查振全夫妇寝食难安,如坐针毡。他们的心早已和考场内的海子的心连在了一起。
   除了祈祷、下跪、许愿,善良的母亲没有比这更好的表达方式。她相信,她的仁慈和真诚一定能感动老天爷。是的,她坚信这一点。
   老天爷当然会长眼!他的恩情是赐予那些聪慧勤劳的人们。
   旗开得胜的海子在接下来的几场考试中,更是得心应手,勇敢地面对每一道难题,先前的顾虑被他远远地抛到了脑后。
   一切进行得都非常顺利!
   仿佛他已稳操胜券。
   海子心情愉悦地考完了最后一场。收卷后,他对着天空美美地叹了一口气。等他阳光灿烂地迈出考场,他发现人群中多了一张熟悉的面孔———父亲查振全。
   最后一场考试,查振全特地从家里赶到考场,还没有等他开口,他的班主任便向他翘起了大拇指,说他儿子的希望很大。听到班主任的称赞,查振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望着憔悴的父亲脸上露出笑意,海子舒坦了一口气。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海子不想把话说得过于绝对,他是个不喜欢吹嘘自己的人。
   父亲帮他收拾好行李,实际上也就是一些破烂被絮、瓷缸子等之类的物品。他替儿子背上较大的一些东西,小东西由海子自己拎着,他们一道步行回家。考场离家有十几里地,这一次,海子和父亲走得很快,而海子的心早已长了翅膀,他恨不得自己飞起来。
   用了几十分钟,海子和父亲就到了村口,乡亲们看他一副快活的样子,猜测这小子考得一定不错。大家却又都要询问海子考得怎么样,海子可不想说大话,只说现在还不知道,过些日子成绩才能出来。
   一旁的父亲则回应询问的乡亲们“不错,还不错”。早已在家等候的妈妈做好了一桌佳肴美味,一见到他们父子俩回来了,就一把拉住儿子的手,把他领到饭桌边,叫儿子尽情享用。
   母亲可从来没有这样客气过,这让海子有点接受不了。恭敬不如从命,海子坐在母亲身边,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父亲把耳闻目睹的一切如实地传达给了海子的母亲。
   母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舒心的微笑。
   这一顿,海子吃得很饱。
   吃完饭,海子抹抹嘴角,二话没说,径直走向床边,连裤子也没脱直接爬上床去,呼呼大睡了起来。
   海子是个很爱干净的娃儿。父母对他今天的举动没有感到惊奇。
   他太累了!需要足够的时间弥补睡眠上的严重不足!
   尽管天气炎热,他小小的圆脸上有汗珠子不断冒出,但是他睡得很香很甜,一点没有醒的迹象。真是好久没有这样奢侈的生活了。
  
  

------------------------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眼光中拥有你我;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俩心的交流。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