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月听风吟 收藏:0 回复:2 点击:4779 发表时间: 2007.02.03 19:17:56

中国人真的变得越来越刻薄了吗?[转载]


  中国人真的变得越来越刻薄了吗?
  天涯海角客 
  刻薄的话,相信诸君谁也不愿意听到!这个世上谁不愿意听好话,谁说自己愿意听刻薄的话。在下定叫人一天到晚在他耳旁灌满诸多的刻薄话,到时看他是否还愿意说听刻薄的话。
  维吉尔先生《农事诗》中有一句,人绝不能象蜜蜂一样——“在螫人时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对平日喜欢刻薄的人来说应该是“在刻薄人时不要连自己的颜面都不要了”。
  前段时间听一友人说起,说他自己新近参加同学会,因该朋友脸色有些异常的白,胜过白俄罗斯的姑娘,在同学会上一位女同学一见他惊讶的叫了起来:“你不是某某同学吗?怎么你的脸像死人的脸一般白。”说完,她自己便先“咯咯”地笑了起来。自然,她是在开玩笑,概只是此玩笑开得有些刻薄!该朋友听了,内心有些生气,但又碍于面子,不好发作,只得微笑接着她的话开玩笑似的道:“你怎么尽不说人话。”说完,笑着转身跟别的同学打招呼去了。自然,这叫以牙还牙!虽然显得有些小气,但在下认为此招对付那些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用刻薄的痛苦之上的人,教训一番是顶好的。
  对于现今的中国来说,许多场合诸君都能够闻到刻薄的味道,比如在下经常看到舞台上一些明星说话刻薄他的粉丝。自然,对该明星来说,他还认为是自己所表现出别人所不具有的聪明焉!不过纵算是刻薄了粉丝也没关系,原因为何,概被刻薄的粉丝皆是满脸堆着微笑在高声喊着:“某某,我爱你。”这个时候,诸君看到的时候,会做何感想,在下只有一个念头:“他们在互动焉。”(一笑)
  近日,一位河北学者郭之纯先生在《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是不是变刻薄了》,先是把近段时间“星巴克”之争论述了一遍,他在替谁说话,诸君一看便明白,在下就不哆嗦了。
  接着他说:“随着与世界在诸多层面”磨合“的加剧,一些中国人的性情似乎也在发生一些明显且快速的变化。概而言之,即由传统的包容性很强,而变得相对浮躁、肤浅、脆弱、狭隘、偏激和刻薄。具体表现,就是特别在意他人的做法和评价,但这种”在意“并不是一种谦虚和理性的态度,尤其面对一些批评或被误解的意见时,疏于思考却敏感易怒,如同斗鸡般把一切都看作挑衅,不惜小题大做,过度诠释,甚至无事生非,没来由地”很受伤“。”“在这种心理氛围中,但凡有”事“,便肯定有各路人马义愤填膺,上纲上线,报以汹涌口水。”“在这种偏激、浮躁的心态下,一些真问题、真讨论很可能会被口水遮蔽,进而影响到作出理性的判断。”
  自然,这些缺点在现今的中国人身上都是具备的,谁也否认不了。偏激、浮躁皆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但并不能说中国人变刻薄了,诸君也定知刻薄历来是存在的。我们要说刁妇嘴里如果没有刻薄的话,可能谁也不会相信。可诸君也应该知道,面对刁妇的刻薄,我们完全可以不予理睬,最后任她有多刻薄的刁妇时间一长便也自觉无趣闭口无言了。而往往有时候当文人刻薄起来,比起刁妇来恐怕要更上一层楼。如新近王朔先生重出“书海”,便先拿80后开涮。自然,他命中的皆是要害,但不管如何王朔先生说的话何尝不是刻薄呢?自然象这样的刻薄,在文人之间是常见的,概有时文人刻薄起来,再刻薄的刁妇见了,也只能含羞而去。
  如我们人人敬仰的鲁迅先生他说话何曾不刻薄,诸君都知他曾讽刺陈西滢先生“真会玩把戏”,可谁又想到陈西滢曾告密当局:“此次风潮乃某系浙籍教员所鼓动”,欲置鲁迅于死地。可见人心善恶只是在一转念之间。他骂梁实秋先生是“资产阶级乏走狗”,自然,梁实秋先生是不甘示弱的,不也污蔑鲁迅先生“拿俄国人卢布”吗?只因被他刻薄的人过多,倒置他死后,还有人拼命的诋毁,可惜这个时候鲁迅先生不能冷眉横对了,否则岂不又要刻薄一番。对鲁迅的刻薄来说,是给环境逼出来的。否则这个世界好好的,谁不愿意做谦谦君子,而有事无事的去刻薄别人,除非他是个十足的“傻瓜”。呵,此时在下也有刻薄之意焉!
  刻薄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并非是现今的中国人变刻薄了!
  


转载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月听风吟 Re:中国人真的变得越来越刻薄了吗?[转载] 回复时间: 2007.02.03 19:18

    刻薄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并非是现今的中国人变刻薄了

回    复    

回复人: 潇月 Re:中国人真的变得越来越刻薄了吗?[转载] 回复时间: 2007.02.06 15:16

    我只是觉得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淡了。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