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雁字:收到。花瓣知道你的好意,感谢并且心领。
对于文字,即便是一篇散文,自己喜欢的,花习惯在细读中品味。如近期涂鸦的一篇评,就是花以读者的身份对一篇文字品味全过程。但是,自己的喜好未必也是别人的喜好,花向来不喜欢勉强自己和任何人,一些事物。尤其我自己的文字,随心而写,向来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多少年,就这样边走边写边扔过来了。昨天初见雁字回复,确有些不开心,一个晚上过去,又想,自己原从来不发古风在胡杨林,一下突然发这许多,难免让人不解且调侃,都是一个林子里的鸟,老姐妹了,说道说道,没什么的,一篇文章,你既然发出去,就不能怕人说。怕人说,就甭发出来丢人。呵。
细读雁字后来的回复,花瓣明白,你真的是曲解文意了,原打算详析“裙舞”给你,又觉造次,自己未免鲁班门前舞大斧,在你面前和高手云集的古货人新版块。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仿古作品,既便今人再写不出它曾经的味道,但是想要了解它,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且,前面林子进不来的时候,坐在电脑旁,想到很多,渐次久远了的往事和人,以及,离开了却天天以游客身份游荡在林子里的朋友们。一抹怀旧和随之而来的伤感,于是,再次弥漫在四周,挥之不去。关于“裙舞”,雁字既提到文字的表面意象,花索性就以“表面意象”为引答谢雁字和以后初看本文不明指意的读者:
“江山如此多娇”,难道说的就是娇娃多?裙统江山,未必就在裙下才能统;舞开社稷,交际舞才能算舞么?呵,咱这里也甭管是什么舞了,公子元的剑舞,后来不是也没有向未亡人舞,反倒捍卫了江山社稷,不是么?另,注意到“裙舞”一章最后三个字,自会读懂花儿这里指意是谁。呵呵。
花儿言尽于此。《若语九章》,大家一笑而过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