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西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yc姚律师 收藏:0 回复:1 点击:6436 发表时间: 2007.01.30 01:05:23

疑犯递偿命申请揭惊天冤案 "凶手"枉死已十年[转载]


  “微笑杀手”10年奸杀11人 最小者仅12岁(图)
  
  2006年12月5日,赵志红从看守所递出“偿命申请书”的时候,这起十年前的悲剧并没有完结,反而因此凭添了几分荒诞的色彩。
  
  
  赵志红是“2.25”系列强奸、抢劫、杀人案的疑犯。一年之前被警方擒获,经查共作案21起、奸杀妇女10名;日前,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了不公开审理。
  
  
  但是,由于公诉机关在起诉书中只讲赵志红奸杀9人,没有提及另外一名受害妇女,不仅引起了政法界人士的质疑,就连赵志红本人也从看守所中递出“偿命申请”,提出“自己做事、自己负责”,请求派专人重查此案,“还死者以公道,还冤者以清白”。
  
  
  冤者名叫呼格吉勒图,十年之前因为被“侦破”的那起命案被执行死刑。
  
  
  对这类涉嫌错判的案件,来自高层的要求很明确:可组织有经验的法院院长及法官“异地接访,换人接办”。
  
  
  在赵志红递出“偿命申请书”后不久,就是2007年的元旦,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收回死刑核准权的日子。死刑核准权的回归,彰显了对司法程序的尊重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但这仅仅是一个新起点。
  
  
  陈年错案浮出水面
  
  
  悲剧发生在十年前。1996年4月9日晚9时许,在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纺厂宿舍大院57栋西侧的公共厕所内发现一具半裸女尸,警方很快“侦破”此案。捕获的犯罪嫌疑人名叫呼格吉勒图,刚满18岁,家住毛纺大院65栋。他也是“4.09”案件的报案人。
  
  
  呼和浩特和自治区两级法院都认定呼格吉勒图犯了故意杀人罪,很快,呼格吉勒图被判处死刑。“4.09”命案从案发到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枪决,仅仅60天就被“从重从快”地画上了句号。
  
  
  到了2005年10月,赵志红因“2.25”系列强奸、抢劫、杀人案落入法网,先后四次向警方供述当年在呼市毛纺大院厕所内奸杀一名受害妇女,即“4.09”案件的详细经过。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负责审讯赵志红的民警告诉记者,2005年10月27日到12月26日间多次提审,赵志红都承认自己是“4.09”厕所命案的凶手,并先后供认、指认了诸如厕所方位、内部结构,被害人身高、年龄、扼颈方式、尸体摆放位置等大量只有凶手才能知道的细节……
  
  
  法院“一审”之后,赵志红递出“偿命申请”,称自己“被捕之后,经政府教育,在生命尽头找回了做人的良知”要求重查此案,“让我没有遗憾地面对自己的生命结局”。
  
   究竟谁是真凶?
  
  赵志红的主动供述令警方大为震惊。
  
  在赵志红供出“4.09”命案后,自治区政法委组成了以政法委副书记宋喜德为组长的“4.09”案件核查组,对案件进行复查。核查组副组长、政法委执法督查室主任姜言文说:“核查组的工作已经结束,核查组有意见有定论,但这不是最后的法律结论,法律结论得体现到法院的判决书或是裁定书上。”
  
  
  自治区政法委核查组关于“4.09”命案的调查结论早已作出,但令人忧虑的是11月28日公诉机关起诉赵志红时,只诉了9条人命,惟独漏掉了“4.09”命案。
  
  
  “法院对‘4.09’案件没有说法,我们没法起诉。”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处长贾原岩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两次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联系,希望高院领导就“4.09”案件有个积极回应。然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有关人士的态度暧昧,拒绝接受采访。
  
  
  “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法院应当重新审判。”北京大学刑诉法专业博士生褚福民说。
  
  
  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对于这起十年前的“生效判决”,有三个途径重启再审程序:一是做出判决的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处理;二是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三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赵志红杀人案的开审使姜言文非常着急和忧虑。“12月4日,我跟宋喜德副书记说,赵志红即使判了死刑,也不能执行,执行了就麻烦了。必须使‘4.09’案子有个法律结论。错了咱们就纠正,没错也得有个理由,要经得住检验!”
  
  
  呼格吉勒图的父亲李三仁,是一位退休多年的纺织工。他与爱人从2005年11月获悉“4.09”命案另有凶手后,拖着病躯每天奔走于自治区人大、政法委、高院、高检、公安厅等部门,希望查明真相。2006年6月,老两口在自治区得不到答复后,又踏上了进京上访路。
  
  
  内蒙古英南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若冰说:“赵志红一旦被杀,死无对证,呼格吉勒图就会白死了。”
  
  错案本可能避免
  
  “核查组已经有了结论,以法律的术语讲,当年判处呼格吉勒图死刑的证据明显不足,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冤案。”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副书记胡毅峰说,“但政法委不能改判,得走法律程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主任林维教授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最高法收回死刑核准权之前,死刑案件的二审程序往往与复核程序合二为一,死刑复核程序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此前,死刑核准权部分下放地方高级法院20多年,在对震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起到了不可忽视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死刑核准程序上的简化和量刑标准上的不统一,甚至在一些时候成了滋生冤假错案的土壤。
  
  
  据知情人士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以往核准的死刑案件中,纠错、改判的比率相当高。佘祥林案、李久明案、杜培武案、滕兴善案等等,这些冤假错案都曾震惊全国,并推动了最高人民法院从2007年1月1日起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使慎杀少杀的死刑原则在实践中得到更多体现。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也指出,最高法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后,要依法严厉惩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依法严厉惩处爆炸、杀人、抢劫、绑架、毒品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依法从严惩处贪污、贿赂等严重经济犯罪。
  
  
  依法严厉惩罚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方针将继续坚持。对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罪证确实充分,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同时,要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统一死刑适用的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这一举措,有利于发挥死刑复核的应有作用,是对司法程序的严格和完善,为避免冤案错案又增加了一道保险。
  
  
  “两个月就完结一起死刑案件,时间非常仓促。”林维说。据他介绍,虽然法律条文没有对结案时间下限进行规定,但一般来讲,整个程序包括拘留、逮捕、侦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复核等一系列环节,不考虑任何的耽误和延长问题,通常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除非明显压缩审判程序,刻意从快”。
  
  
  剥夺一个人生命权的死刑,应该是过程最严格、最缜密的司法手段。虽然怎样严格的司法程序都不可能根绝错案产生,但法律界也存在这样的共识:法律剥夺一个人生命的过程越复杂,通常也就意味着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张,更意味着冤假错案的几率将被降到最低。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来得太快的‘正义’也未必就是正义本身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恶。”林维说。
  
  
  在此意义上,法律程序不仅仅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工具和形式,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不可随意损害的公正价值。尊重和保障严格的司法程序,维护法律程序本身的独立价值,是最大限度避免冤案发生的根本途径,也是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关键在完善司法程序
  
  
  司法程序的严格和完善并不单指审判程序,还包括侦查、起诉等多个方面。
  
  
  最高法收回死刑复核权后,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侦查阶段形成的案件卷宗。在我国现行的诉讼体制下,证据的来源以及获取证据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林维说,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尤其面对大案要案时,办案人员往往承受了来自上级机关、当地党政机关以及舆论等多重压力,在一些情况下导致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取证中过分依赖被告人的口供,进而导致刑讯逼供、诱供等现象产生。
  
  
  而在起诉、审判过程,虽然一些假案错案的证据露出了马脚。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这些案件原该重新取证,更加谨慎地查证,但在同样的压力之下很可能就变成了“疑罪从有”、“有罪推定”。
  
  
  褚福民认为,司法机关对刑讯逼供等行为进行了屡次整治,并强调对司法错误进行责任追究,但“无罪推定”的理念仍有待形成制度性的深入和巩固。
  
  
  “在实践操作中,被告人的权利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褚福民说。作为被告人的委托律师,与被告人见面、查阅卷宗应受到法律保障,但实际经常受到阻碍。
  
  
  我国法律规定,在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等情况下,刑事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提出申诉要求再审,但对法院和检察院是否受理并没有明确规定。
  
  
  法律界人士指出,从以往的案件来看,已做出生效判决的当地法院面临着内部的压力,很难自行启动再审程序。
  
  
  “对于久拖不决的案件,适当地采用异地交叉审判的方法,可以使接办人员处于更加客观和超脱的位置。”林维说。
  
  
  “异地接访,换人接办”,也正是高层对于类似赵志红和呼格吉勒图案件正确判案的要求。
  
  
  目前,“异地接访,换人接办”的工作思路在一些地方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被告羁押场所、证据搜集、法院管辖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不论是“异地接访,换人接办”,收回死刑核准权,还是其他严格、完善司法程序的措施,都会提高司法成本,令司法审判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冗长。
  
  
  但这样的代价,与保护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合法权利相比,与尊重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生命相比,无疑是非常值得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汤计 董瑞丰 实习生 尚前名
  
  
  
  转载自 http://news.QQ.com  2007年01月29日14:40   新华网 

------------------------
为实现法律公正和社会正义而奋斗!我的QQ号是420026676,那位网友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加我,我会免费为你提供满意的解答。

转载[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yc姚律师 Re:疑犯递偿命申请揭惊天冤案 回复时间: 2007.01.30 01:23

    “微笑杀手”10年奸杀11人 最小者仅12岁(图)http://news.QQ.com  2006年10月17日15:17   《法律与生活》 
  
  
  
  
  
  
  杀人恶魔赵志红受审,供出了一起被“侦破”的案件(资料图)
  
  当两辆警车押送着赵志红再次出现在那个公厕的原址时,内蒙古第一毛纺厂宿舍大院的老住户们开始明白了:“李三仁家的二小子,不是真的被冤了吧?!”一位和肖大姐相识的赛罕区分局的警察低声说:“赵志红说那个女的是他杀的。”话没说完,他的同事就赶紧上前,边拉他走边说:“这是某局长之前办的案子,别和外人瞎说。”
  
  
  从05年开始,李三仁夫妇,每天奔走于自治区人大、政法委、高院、检察院、公安厅以及呼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希望查明真相,“为儿子申冤”
  
  
  
  一次次的谎言,让他得以敲开独自在家12岁小姑娘的房门,并讨来一杯温暖的茶水,诱骗两名大学女生、一位国家干部在旷野或深夜、自觉自愿地上了他的“ 黑车”,在和园长女友张丽“谈婚论嫁”的同时又与集宁分园19岁的幼教霞飞“坠入情网”,还和两名学生家长“暗结连理”长期姘居。
  
  
  “人前人后的我是两个我,在每一个和我相好的女人面前,我从来都是‘好男人’”
  
  
  “但当我想要强奸杀人的时候,我就是个十足的魔鬼,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就像是冥冥中有种力量在推动着我”
  
  
  
  
  赵志红,男,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功镇永兴村农民,小学文化。身高1米62,体重不足百斤。警方目前已认定其犯罪事实为:自1996年4月至2005年7月,赵志红在呼市与乌市两地往复流窜、大肆作案,10年间盗窃两起,抢劫、强奸、杀害女性27起,其中6起强奸后杀人未遂,有11名女性惨遭其强奸杀害,最年幼者仅12岁。
  
  
  
  落网在与女朋友合营的民办双语幼儿园,女友至今仍不愿相信他就是令世人切齿痛恨的“幽灵色魔”。
  
  
  欣慰于“以遗臭万年的方式扬名天下”,自称“奸杀时我就是魔鬼”。
  
  
  这就是被外界传说为“微笑杀手”的赵志红。
  
  
  2006年8月5日,经过多方努力,记者终于在呼市第一看守所,见到了这个炮制了内蒙古近20年来最大系列恶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对其罪恶成因进行了剖析。
  
  
  “好男人”与“魔鬼”的双重角色
  
  
  当赵志红身着172号黄色“看守所马甲”出现在记者面前时,由于手铐与脚镣垂直相连,使得微微含肩驼背的他看上去更加矮小,异常肥大的黄马甲在他单薄的小身板儿上来回晃荡。
  
  
  他眼中闪烁着光,游离而飘忽,传达出他的沟通欲望和表达能力都很强。
  
  
  他的“微笑”的确自始至终,眉毛、眼睛、嘴唇连带唇上的小胡子,都是一副副弯弯的月牙。
  
  
  这笑容,充满玩世不恭、毫不在乎、绝无所谓,就是没有一丝真诚。
  
  
  “微笑”背后,其实显现出他在扭曲的“自尊心”驱使下,故作从容与脱俗,掩饰彻骨的绝望。
  
  
  公安部画像专家为他总结的“弯眉、三角眼、小嘴”的面部特征,十分传神。
  
  
  但这稀松平常的外貌却并不委琐,反而有些“丑可爱”,对普遍容易同情弱者的女性来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甚至吸引力。
  
  
  巧舌如簧,是他的最大资本,也是他在作恶时比匕首、电话线还要锐利的武器:
  
  
  正是一次次的谎言,让他得以敲开独自在家12岁小姑娘的房门,并讨来一杯温暖的茶水,诱骗两名大学女生、一位国家干部在旷野或深夜、自觉自愿地上了他的“ 黑车”,在和园长女友张丽“谈婚论嫁”的同时又与集宁分园19岁的幼教霞飞“坠入情网”,还和两名学生家长“暗结连理”长期姘居。
  
  
  “人前人后的我是两个我,在每一个和我相好的女人面前,我从来都是‘好男人’”,赵志红自我总结说。
  
  
  “但当我想要强奸杀人的时候,我就是个十足的魔鬼,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就像是冥冥中有种力量在推动着我。 ”
  
  
  他非常清醒地继续诡辩,“上天注定我要在那个时间、地点碰到那个女人,我也不由自主地与她相遇,她被我杀、我杀她,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活该我俩彼此倒霉。”
  
  
  在理想与现实悬殊落差面前无法调和的心理失衡,具有被欺骗感、失败的爱情婚姻两性生活,长期沉溺于色情暴力“ 文艺作品”从而被刺激起无法自控的性欲冲动,才是他“魔变”的推手。
  
  
  自知死期将至想做善事赎罪
  
  
  “家里大哥是长子,一向备受重视,妹妹老小又是女孩子,从小就被大家宠,剩下我个老二不上不下,就成多余了呗 ”,赵志红苦笑着调侃道。
  
  
  由于这种自我本位、极端自私的家庭观念,被家中长辈一直昵称为红红、被疼爱有加的赵志红,从小却在过度自恋、自怨自艾的病态预设情境中成长。
  
  
  赵志红自1996年以来,最先跟随父亲,随后自己单干,在工地卖苦力或者做些基础简单的技术活儿,也曾偶尔带领一些同乡承包工地上的木工活计。
  
  
  他先后在乌市、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和宁夏石嘴山等地打零工。
  
  
  “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石嘴山了,绝大部分时间在乌市、呼市来回逛荡,也曾攒过几万块钱在呼市郊区盖了自己的房子”,他说得很轻松。
  
  
  “但是,离婚以后,我就把它变卖了。除了每个月给前妻和我们的女儿生活抚养费以及我个人的基本生存消费,剩下所有的钱,我都拿去玩女人了。”
  
  
  赵志红的嘴角眉梢还在“微笑”着,“我有钱就去玩女人。”
  
  
  “有没有用自己赚来的钱孝顺过爸妈?”记者问。
  
  
  “在我记忆中,一次也没有。”赵志红还是笑着答。
  
  
  “1995年年底,父母给我说了个对象要我成家,相亲后第二天,我们就结婚了,婚后不久我就发现她是二婚,而且还生过孩子。”
  
  
  他语气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家事。
  
  
  “我爱看书,《知音》、《读者》、《婚姻与家庭》,无所不看,但她是个文盲,”说到此处,赵志红有些失落。
  
  
  “但人家也没别的毛病,还和我生了小孩,所以我自打一开始作案,就觉得很对不起她,总想让她提出离婚,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所以”,他狡猾而自得地一笑,“我故意让她知道我偷了隔壁邻居的老婆,这样2001年她就带着孩气跑了。 ”
  
  “对于女人,你有过真爱吗?”
  
  
  “集宁分园的霞飞老师,她年纪那么小,却顶住压力、背着张丽和我好,我俩是真心相爱的。”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知道吗,我这辈子到目前为止,做的惟一一件善事,就是霞飞她妈重病时,我给霞飞送去了1000元钱。”
  
  
  急切表达中的赵志红,话到此处,语气却突然略微停顿,流露出一丝痛悔的表情,“我父母是最要脸的人,他们一定是再也不要见我这个逆子一面了,我让全家抬不起头来。”
  
  
  中国的“BTK”
  
  
  他再次调整了一下情绪,用尽量真诚的眼神望着记者,“你可以替我呼吁一下吗?我坏事做绝,死期将至,我渴望能有机会做我人生中第二件善事、也是最后一件——行刑后,把我所有健康的器官都捐献给需要它们的人,这是我的赎罪,也替家人减轻耻辱。”
  
  
  一番“庄重”之后,到登记口注册时和管教民警老熟人一般谈笑风生的赵志红,在记者即将离开监区之前,生怕忘了似的回头招呼记者,“刊物出版了,一定给我邮一本啊,我要看看自己在杂志上的样子,呵呵。”
  
  
  看着赵志红歪歪扭扭的背影,记者不由得想起了在2005年2月26日,在逃避警方追捕31载后终于落网的美国著名连环杀手“BTK”——丹尼斯·雷德(DennisRader)。
  
  
  他自1974年至1991年,共计猥亵并杀害了10名妇女及儿童,他热衷于在作案后向警方和媒体寄去详细描写其杀人细节的“诗句”,挑衅司法的同时,还公开自己的“杀人感受”,譬如,“到底我还要杀多少人,我的名字才能出现在报纸上,并在美国引起轰动呢?”
  
  
  雷德命名自己为“BTK”,是“Bind,Torture,Kill”的缩写,意为“捆绑,折磨和杀害”,基本再现了他每次作案时残忍的虐杀过程。
  
  
  雷德在2005年被捕时,是帕克市的市政法令执行官兼路德天主教会的高层神职人员。
  
  
  他被社区评价为“友好,殷勤,乐于助人,婚姻美满,工作稳定,典型的中产阶级”,但恰恰是这位不笑不说话的绅士,使与他近在咫尺的两位女邻居“人间蒸发”。
  
  
  雷德在1979年写给当地媒体的一封信中,首次剖析了自己的杀人动机,他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驱使我大开杀戒,令我无法抗拒。”
  
  
  与雷德有着同样“逻辑”的赵志红,在他的供述中,奸杀的残忍性与“刻意情节设计”方面,毫不逊色于“BTK” :
  
  
  为他亲手沏上热茶的12岁小姑娘,被他强暴后,倒插在她自家水缸中,蜷缩着溺死;
  
  
  山西医专的女大学生,被他用纤维绳将双手与左腿交叉捆绑,以劈开右腿,使整个身体呈现后拱弯曲状态——这是草原上屠宰绵羊的专业姿势;
  
  
  发改委年轻女干部,所穿着的所有内外衣裤,被他用匕首从领口至裆部一线割开,强奸后向其左胸连刺5刀,创道深达胸腔致心脏破裂……
  
  
  怎样深刻的恶毒、仇恨与对人性、人类本身的漠视、蔑视、无视,才能造成这样没有“爱因恨果”的同类杀戮?!
  
  
  赵志红、“BTK”,都不是精神病患者,但是,他们无疑都是“心理甲等残疾者”。
  
  
  采访札记
  
  
  尽管赵志红所犯案案情重大,人们都想知道这个被警方认定的“杀人恶魔”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然而,记者会见赵志红的真实目的却只是为了打开心中“4·09”命案究竟是不是他做的这样一个问号。因为,在内蒙古,整个司法系统对“ 4·09”讳莫如深。
  
  
  在对其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行将结束时,记者两次追问赵志红,“你确保你对警方的所有供述均没有蓄意作假、东拉西扯的成分,同时没有因警方刑讯逼供而屈打成招,全部是真实的表达吗?”
  
  
  他非常肯定地回答,“确保没有,全部真实。”
  
  
  说话的语气和2005年10月30日他带领警方前往“4·09”命案案发原址,指着厕所的位置说“就在这里” 一样,毫不含糊。而在此的前一天,两位警察刚刚向距“4·09”案发地点咫尺的小卖铺老板肖大姐打听过“这个商店西面以前是不是有个公厕?”
  
  
  第二天,当两辆警车押送着赵志红再次出现在那个公厕的原址时,一帮警察围着一个镣铐在身的犯罪嫌疑人不停地摄影、拍照,内蒙古第一毛纺厂宿舍大院的老住户们开始明白了:“李三仁家的二小子,不是真的被冤了吧?!”一位和肖大姐相识的赛罕区分局的警察低声说:“赵志红说那个女的是他杀的。”话没说完,他的同事就赶紧上前,边拉他走边说:“这是某局长之前办的案子,别和外人瞎说。”
  
  
  这些人都是李三仁夫妇昔日的街坊、邻居。这个消息对李三仁夫妇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谑牵?005年11月中旬开始,在又一次精神重击下硬撑着身体顽强站起来的李三仁夫妇,强忍悲愤,每天奔走于自治区人大、政法委、高院、检察院、公安厅以及呼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希望查明真相,“为儿子申冤”。
  
  
  在此期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媒体摄制组专程飞来呼市,希望对赵志红进行采访,被区公安厅以“案情特别重大”为由婉拒,五天后无功而返。
  
  
  赵志红被捕10个月后,他所供认的“4·09”命案的侦查工作还是裹足不前,赵志红案件仍然未被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法律与生活》记者 王健
  
  

------------------------
为实现法律公正和社会正义而奋斗!我的QQ号是420026676,那位网友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加我,我会免费为你提供满意的解答。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