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黑龙江贴图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巧笑盼兮的《[转载]相信自己》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巧笑盼兮 收藏:0 回复:1 点击:128 回复时间: 2007.01.08 11:08:18

成年人的学习:温故知新,反复重复


  1-2-1 新概念英语FLASH一册授课老师张生云的话:
  
  人在小的时候学习是一棵树一棵树栽,种一棵尽量保证活一棵。成人的学习不同,成人可以把种多大片的树先划出来,再一点一点把不同的树种栽植进来。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给的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自己可以通过反复重复,温故知新,不必追求一次消化掉。坚持下去,一定在结束课程时感觉不错。
  
  在学习时,有的知识点需要掌握方法,找方法;有些是无条件记忆,找方法比直接记更复杂。我们有些同学经常困扰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是学美式英语是学英式英语或是其它,其实这些东西就是在学英语专业的大二大三甚至大四学生来说也还关心着为时不晚,因为我们学习一门外语的关键是能不能开口,能否讲出来?世界上少有纯正的语言,就是普通话讲到顶极的一些人,他们的个别发音还是会有所不同的,连最著名的播音员李修平、罗京等人,也不能保证他说的就是最标准的汉语,……其实不管是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还是什么英语,它们的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只是口音略有不同而已,这些我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会给大家点到,比如pardon,美国人发时带儿话音。在新概念英语二三四册时,关于同一单词,英国人怎么发,美国人怎么发,老师都会标明的,如果特别喜欢某一种发音,花二三个月时间,把发音跟词带模仿一下就ok了。
  
  建议不要看译文,以免理解上的误导。
  
  Miss小姐,用于在未确定女性婚姻状态时使用,也用作既不愿意被称为已婚的,也不愿意被称为未婚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智商只有75的弱智儿阿甘的母亲在送儿子上学,面对校长怎样称呼的发问时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
你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巧笑盼兮 《阿甘正传》 回复时间: 2007.01.09 17:28

    在找到以下信息之前, 一直以为张生云老师提到的阿甘是和阿Q一样的清朝时的中国人, 现在我明白了。
  
  
   http://book.sina.com.cn/nzt/1080096344_sutramovie/index.shtml
   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
   公民凯恩
   星球大战
   悲情城市
   狮子王
   勇敢的心
   花样年华
   泰坦尼克号
   燃情岁月
   阳光灿烂的日子
   西线无战事
   马路天使
   乱世佳人
   魂断蓝桥
   卡萨布兰卡
   小城之春
   罗生门
   罗马假日
   后窗
   宾虚
   西区故事
   音乐之声
   教父
   人证
   城南旧事
   莫扎特
   芙蓉镇
   红高粱
   十诫
   人鬼情未了
   与狼共舞
   情人
   沉默的羔羊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霸王别姬
   辛德勒的名单
   真实的谎言
   阿甘正传
   钢琴课
   肖申克的救赎
   这个杀手不太冷
   七宗罪
   廊桥遗梦
   猜火车
   美丽人生
   中央车站
   楚门的世界
   搏击俱乐部
   一一
   黑暗中的舞者
   千与千寻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80096344_sutramovie/74.shtml
   新浪首页 > 读书频道 > > 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 > 正文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
   1994年出品
   导 演:罗伯特•泽梅基斯
   主 演:汤姆•汉克斯
   加里•西尼斯
   萨莉•菲尔德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佳导演等六项大奖
   •第十六届电影金鸡奖最佳译制片奖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他是个好人,能令人落泪也能逗人发笑。
   ——好莱坞制片人 温迪•费勒曼
   在这部影片里,我想让阿甘以一个头脑简单、纯真,而又缺乏主见的人物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个角色看做是美国国民人性化的象征。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于此,它才能深得美国民心。
   ——本片导演 罗伯特•泽梅基斯
   《阿甘正传》让我们熟知了两个人:阿甘和汤姆•汉克斯。这部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但影片的总体风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尽管并不高,但他的身上却具有这个社会已经远离许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影片的开始,我们或许会被阿甘的木讷所逗乐,在他面前,我们充满着优越感,但在影片结束时,我们却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我们突然发现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已经覆压着太多的偏见与虚荣。
   ——佚 名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学校里,阿甘与金发女孩珍妮相遇,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他的飞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战中,阿甘交了两个好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邓•泰勒上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亿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1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儿子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傻子”阿甘
   在影片中,带着美国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碍的阿甘凝视着充满野性的珍妮,仿佛和美国小说大师福克纳的名著《喧嚣与骚动》中的傻子班吉是远亲。但二者显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班吉只是一个家庭衰亡的象征,是个真正的低能儿;而阿甘这个“傻子”却几乎代表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反过来说则是具备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真是对当今某些社会状况的一个莫大讽刺。
   而阿甘所挚爱的珍妮则是堕落的象征,她染上了几乎所有的恶习,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后她死于一种病毒——其实影射的是艾滋病毒。而阿甘却不计一切,始终如一地爱着她,影片在对他构成一种似是而非的责备的同时,更体现了他的纯真和善良。
   阿甘如同一个战士,以他貌似简单,实则更为简单的头脑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强大的体魄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对上帝奖励善良的希望,同时,它更包含了一种基调:向前,跑。有人说,这样奔跑会给人带来希望。事实上,希望确实存在,这部独特的影片赢得了如此众多的观众,吸引了甚至只喜欢轻松的娱乐片的观众,便说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魁力。
   阿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主流性。阿甘的经历让许多“聪明人”相形见绌,我想导演就是想通过阿甘形象的塑造来反讽社会,反映社会现状,比如对人的异化、堕落的揭露等借此来引起人们对社会与人们命运、前途的关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后总有一群尾随者,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地追随阿甘,可以这么说,这就是美国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人们对现实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动力与意义,只好无望地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而阿甘却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勇敢地跑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绝妙的讽刺。
   对于这样一个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少见的鲜明人物,阿甘无疑会被载入史册,在美国,阿甘就是战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代群体的化身,在他们的经历中,3K党、摇滚、越战、肯尼迪、尼克松等纷纷登台亮相,在和平的混乱中他们成长,道德的重建,个性的张扬,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着变数,他们看来似乎缺少锤炼,步履蹒跚得让人放心不下,但他们终究是长大了,并且他们跑起来的速度出乎了父辈的意料。
   在小说《阿甘正传》里,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不过,我跟你说,朋友: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那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相信即使看到这里,每个人内心的惶惑感一点都不会减少,但同时我们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超脱的感觉,就像我们仰望星空,感到一种自然的和谐和伟大的力量,虽然一些问题还是没有答案,可是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时间总是无情地流转,它在催促我们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虚掷光阴。
   我们还是要走自己的路,然后,眨眼之间,我们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佚 名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保守主义思潮泛起,好莱坞为顺应社会潮流,拍摄了影片《雨人》,开创了现代“愚人电影”的先河。这是一部展示人性、表现兄弟之间手足之情的温馨感人的伦理片,它通过一个以“金钱至上”为人生目标的弟弟和他的不明白金钱概念、患有自闭症的哥哥的相认相识、相怨相爱的经历,生动地揭示了世俗的金钱利害观与天伦亲情间的冲突、矛盾及消长的过程,并对于“如何避免因经济和金钱至上而导致的现代人感情的枯竭和退化”这一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人物传记片《美丽心灵》取材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才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生平经历,这位数学奇才在学术上傲视群雄,但在生活中,他却饱受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他的臆想、他的疯癫,使他的事业几经波折,也让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饱经风霜……影片以鲜明的主题和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索,并一口气拿下了第74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改编剧本在内的4项大奖。
   ☆在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俄罗斯影片《精神病院》荣获了评委会大奖,影片故事发生在印古什边境的一个国际精神病院里,通过医护人员在战争时扔下病人逃生、弃病人于不顾的事件,尖锐地提出:到底什么地方才是真正的疯狂,是精神病院里边,还是它以外的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上,不正常的人到底是谁?影片以精神病人的行为和心态来反衬现实的不正常,从而凸显出战争比精神病人更为疯狂的主题。
  

------------------------
亲爱的人儿,你可曾知道,有一颗心将永远和你在一起。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